进口药在医院消失?

健康   2024-09-23 20:01   安徽  


01


 消失的进口药 

“进口阿奇霉素希舒美去哪儿了?”近日,关于医院“难开”进口药的话题刷屏引发舆论关注,焦点是一篇题为《儿童支原体肺炎住院记》的文章。

作者在文章中记录,自己 6 岁的孩子被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使用国产阿奇霉素2天仍高烧不退,第三天使用进口阿奇霉素——辉瑞的希舒美后才退烧。

这位父亲询问:为什么以前能用的进口药消失了?

实际上,这已不是舆论第一次关注类似问题,更准确地说,公众关心的是与仿制药相对的原研药。2021年初,有些糖尿病患者发现,一款吃了十年、用于控制血糖的二甲双胍原研药从公立医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3块钱100片的国产二甲双胍。该二甲双胍原研药从1999年在中国上市以来,一度占据国内近70%的市场份额。但这一局面在2020年被改变。

这一年,二甲双胍被纳入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成为药企竞争最激烈的类目,最终中标的国产仿制药盐酸二甲双胍片,价格最低仅0.015元/片,对应原研药的价格比之高出十几倍还不止,被挡在了集采门外。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阿奇霉素身上,2023年11月的国家集采中,报价5.58/袋的原研药落选,中选者为报价最低的前9名,原研药比第9名0.98元/袋的报价高出约4.7倍。

2018年开启的国家集采已进行了九批,覆盖了包括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急抢救药品等在内的374种药品,并逐步扩展到生物制品和医用耗材。集采通过“以量换价”的团购方式,使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显著减轻了患者负担、节约了大量医保资金。但硬币另一面是,越来越多的原研药由于在价格方面难以和仿制药竞争,没有进入集采中选名单,进而逐渐退出公立医院。

02


 原研药与仿制药 

● 原研药,一家药企投入大量的研究人员和资金,从无到有研发,上市后会有一个专利保护期(通常是20年),专利到期后药企公开药品的药物分子成分,但可以不公开自己的辅料和生产工艺。

● 仿制药,药企根据原研药公开的药物分子成分进行仿制生产,药品的化学结构、化学合成工艺方面,两者基本没有区别。但在药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由于生产工艺、药品纯度上的不同,可能存在差异。

上面提到的希舒美,是全球第一个取得专利的阿奇霉素,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制,在专利到期后,全球其它药企都可以仿制生产阿奇霉素。国产的阿奇霉素都是仿制药。

03


 仿制药一次性评价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于仿制药有一个标准,五条原则:

1.  企业要满足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  要达到药学等效(具有相同的药物活性成分)

3.  要达到生物等效(人体吸收的程度和速度一致)

4.  药达到临床等效(临床试验效果一致,双盲实验)

5.  适当说明书(这个非常重要,感兴趣的可以看下药品说明书)

企业满足以上五步生产的药品FDA认为你的仿制药和原研药是真正的一致性。国内大多的药企和一致性评价只是一次60分的补考,通常只能完成前两步到三步。过去,我国不要求仿制药在上市前必须通过与原研药对标的一致性评价,造成很多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一些差距。

从2013年起,我们开始“补课”,启动存量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改革,分批进行。但实际上,“过评”只是市场准入的最低及格线,相当于一个国家规定的最低质量标准。在国家标准之上还有行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的是优秀企业的内控质量标准。原研药企业通常执行的是最高的内控标准,是90分,甚至100分,而“过评”的仿制药企业只能证实自己已达到了60分。

关于仿制药替换原研药,受国家医保局委托,多家临床机构对集采中选的仿制药多次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无统计学差异,也就是效果相当。列入研究的包括阿奇霉素、头孢地尼、二甲双胍等多种经典药物。这个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仿制药的真实疗效,还需要患者真实发声。

药企的成本是构建一整套科学、规范与可持续的全过程药品质量控制体系的成本,而不是药品本身的实物成本,这个体系成本是巨大的。仿制药之所以便宜,不仅仅是因为专利过期,而是相较原研药企业,它们不需要维持一个高成本的管理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目前,无论是国家集采还是药品监管,更多关心的还是药品的实物质量,而没有关注体系质量、管理质量,这一理念亟待调整。

04


 国家药械集中采购 

国家药品集采‌,是一种由政府牵头、药企参与的药品采购方式,核心策略是“以量换价”,即参与采购的公立医院(偶尔也包括公立医院以外的机构)拿出全年采购量的七成左右份额作为承诺采购量,企业进行竞争性竞价。

自2018年国家开始实行“4+7”带量采购试点以来,目前已经进行了九批,第一批和第二批是规则探索,从第三批开始制度逐渐完善,到第六批基本成型,接下来几批主要是局部优化。

2020年的第三批国家集采,原研药就开始出现“撤市”的征兆。当时,已有相当多的跨国药企意识到,在价格方面,它们竞争不过仿制药企业。而国家集采的逻辑是“低价原则”,几批集采走下来,只有个别原研药企业能中选,很多企业最终都放弃参与国家集采,只能逐渐退出市场。

另一边,当跨国药企看到这一趋势后,其国际总部对中国市场的判断和预期也就发生了变化,一些企业开始主动进行战略取舍,比如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慢性呼吸道疾病),从2024年一季度起就不再供应中国市场。也有一些原研药企业选择把成熟的药品打包卖给国内企业,早在2019年,美国药企礼来制药就剥离了抗生素产品线,将旗下重要抗生素产品出售给中国医药企业。

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大趋势下,公立医院以医保收入作为主体。而对于同一通用名称的药物,也即药品成分相同的药物,医保只会支付基准的中选价,原研药价格通常远远高于基准价,那么超出的部分由谁来负担?如果患者不愿意,就没有人负担。这一背景下,医院自然倾向于选择医保可负担的集采中选药物。此外,在公立医院开始逐步推行按病组(DRG)支付方式改革之后,为了防止亏损,让患者的支付费用尽量不要超过“打包”后的支付标准,医院也会更加主动使用相对便宜的仿制药。

对于医院采购需求量的70%来说,医院仍有30%左右的空间自我选择。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来看,既有仿制药又有原研药也不便于管理。既然两种都可以选择,医生应该给哪位病人用便宜的,给哪位病人用贵的?这会涉及一系列关于用药公平、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容易引发矛盾。对医院而言,“一刀切”是最现实的做法,从结果来看,当下很多医院里中选药的渗透率都能达到95%以上,原研药基本没有了生存空间,所谓30%的余量,在实践中很难做到。

糖仁说 

疫情过后,医保和社保的资金压力是客观存在的。而如果是有医保的城镇居民,用药方面肯定会使用医保资金,这话后面就不能说透了。

集采是双方的承诺,好像没有人关心过病人是否需要这个药的量。仿制药与原研药也没有强调区别,现在价格打下来了,那就要把量用上去,这个药的用量要求,就变成了行政命令,下达给了公立医院。医保局对于公立医院用药的管理类似企业绩效KPI考核,用药用量都有标准,医保局对处方的抽检有点像游泳运动员要接受兴奋剂抽查飞检一样。

吃饭要会做饭,有条件的人边吃边学,学会自己做饭才是最好的。如果你愿意和有能力,要主动给医生和医院说明,你不用医保,放弃医保报销,全自费治疗并且支付押金,要求医生用最好的药,甚至可以使用医院没有的药。因为医院没有,外面自费的药店可能有这些药,就是有点贵。医生知道怎么给你开处方的,用医生的处方在外面的药店一样可以买到一些进口药。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一型糖尿病群体分享糖尿病技术和资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糖尿病技术和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糖仁健康科技
糖仁健康是中国创新的糖尿病医疗设备和解决方案平台商。业务涉及血糖监测(BGM、CGM)、胰岛素注射(胰岛素笔、胰岛素泵、闭环人工胰腺)、干细胞疗法三大领域。糖仁始终致力于普及高端科技,为中国糖尿病人群提供创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