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官方通报山东一养殖场发现炭疽病例”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炭疽作为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病,其潜在的传播风险与危害性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更需加强监测与防控措施。
炭疽(Anthrax)是一种由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引发的古老的动物源性传染病。该病具有广泛的人群易感性,其肺炭疽、脑膜炎性炭疽即便在及时治疗条件下,致死率仍高达45%、92%。炭疽芽孢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潜在的生物恐怖战剂。炭疽也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炭疽主要流行于特定的农业区,包括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的中部与西南部,以及欧洲南部与东部的广阔地带。
我国炭疽疫情的分布则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及北部区域,如:宁夏、甘肃、内蒙古、四川等省份。近年来,我国炭疽的总体发病率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年发病率在0.05/10万以下,病死率0.2%~2.7%。但局部地区偶有暴发疫情,并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疫情分布的地理范围亦有所扩大。以2021年为例,全国范围内超过20个县报告了炭疽病例,其中不乏新发地区。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显示,2023全国共报告炭疽病例465例,2024年1~6月报告136例。
炭疽芽胞杆菌存在繁殖体与芽胞两种形态。繁殖体为革兰阳性杆菌,棒状无鞭毛,链状排列,能在生物体或特定培养基中生成荚膜。体外有氧时,转变为卵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中心,成熟后游离。芽胞对热、冷、干燥、化学物质、射线和其他不利条件有抵抗力,干热150℃60min才能杀灭,煮沸5分钟仍具活性,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建议消毒措施:
①物理消毒:煮沸1-2h,或高压湿热121℃,30min-45min,或视情况采取焚烧、干烤等方法。
②化学消毒:皮肤消毒可选用碘伏(有效碘0.5%)擦拭,作用5min;1%过氧乙酸喷洒,作用30min以上,空气消毒可选用1%的过氧乙酸薰蒸。但是医用酒精不能有效的杀灭炭疽芽胞。
炭疽一般是食草动物首先感染,常见于羊、牛、马、驴、骆驼、鹿等。杂食动物如猪、狗、猫等也有发病,肉食动物如虎、狼、豺、豹等也会感染。
人炭疽主要有三种感染途径:
(1)经接触传播: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的粪尿排泄物、乳汁、血液,或有菌的动物皮毛等,可引起皮肤炭疽。
(2)经消化道传播:主要与饮食习惯和食品加工有关,一旦进食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肉类和乳制品等可引起肠炭疽。
(3)经呼吸道传播:吸入污染有炭疽芽胞的尘埃或气溶胶,常见于皮毛加工厂的工人,而一般人群直接吸入感染较少见。但这种方式是炭疽芽胞作为生物武器的最常见感染途径。
此外,在特定情况下昆虫叮咬也可实现传播,主要是蚊、螯蝇等昆虫吸食患病动物血液后再次叮咬人类引起,临床上很少见。
人群对炭疽普遍易感,易感性无种族、年龄与性别的差异,能否引起发病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和接触方式。饲养、屠宰、加工、售卖动物及其产品的人员感染风险较高。
根据炭疽杆菌感染部位,分为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脑膜炎型炭疽及败血症型炭疽。
潜伏期因病菌侵入途径不同而不同,一般皮肤炭疽的潜伏期相对较长为1~5天,但也可短至几小时,长至2周左右,而肺和肠炭疽的潜伏期较短,一般都在几小时之内。
皮肤炭疽:约占炭疽的90%以上。病变多发生在面、颈、臂、手、脚等裸露部位。初期为斑疹或丘疹,后出现水泡,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肿胀。伤口会形成一块坏死的焦痂,形如黑色焦炭,故炭疽亦被称为“黑色杀手”。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肠炭疽:少见,不容易识别,症状表现为突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黑便等消化道症状。
肺炭疽:较少见,通常是致死性的,初起为“流感样”症状,表现为低热、疲乏、全身不适、肌痛、咳嗽等,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高热等。
脑膜炎型炭疽:多继发于上述三种临床类型,起病急骤,有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昏迷、呼吸衰竭等。
败血症型炭疽:可继发于皮肤炭疽、肠炭疽和肺炭疽,也可直接发生。表现为高热、寒战,感染性休克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等。
面对炭疽我们始终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与有效的防控措施。挥动好传染病防控的“三板斧”——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严格管理传染源
一旦发现炭疽病患者,应立即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肺炭疽按照甲类)进行管理,隔离治疗至痊愈。同时,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分泌物、敷料等应进行彻底消毒或销毁。
所有密切接触者(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病例家人、陪护人员、直接接触病例或其污物的人员、与病例同处一室或相处距离5米以内达30min以上者)应居家或集中隔离,时间为14天。经评估感染风险较高的重点人员可进行预防性服药(PEP),如氧氟沙星、大环内酯或头孢菌素进行预防。预防性用药可参照《炭疽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21年版)》,并遵医嘱。
切断传播途径
对于从事畜牧业、动物屠宰、皮毛加工等可能接触污染物的职业人群,应加强劳动保护措施,佩戴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防护服,以减少与病原体的直接接触。
在牧畜收购、调运、加工等环节,应实行严格的兽医检疫制度,确保动物及其产品不携带炭疽杆菌。
加强饮用水源和食品安全的监督,确保水源不受炭疽杆菌污染。同时,加强乳制品等食品的监督,确保加工过程中符合卫生标准。
保护易感人群
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兽医等工作人员及疫区的人群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疫苗。该疫苗在接种后2周免疫力达到保护水平,并可持续一年,是预防炭疽病的有效手段。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成的皮上划痕人用炭疽减毒活疫苗,接种方法为0.1ml皮肤划痕法接种,每年1次。
另外,公众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接触动物或动物制品后及时洗手,保持手部清洁;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不购买和食用病死牲畜或来源不明的肉类。烹饪肉类时要确保彻底煮熟;在炭疽疫情高发地区,尽量避免前往或长时间停留,减少与可能的传染源接触;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疑似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就医。
[1]张园园,赵爱华,魏东.人用炭疽疫苗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20,48(06):69-74.
[2]何达,周凌云.《炭疽诊疗方案(2023年版)》解读[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4,49(07):749-754.
[3]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9.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炭疽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21年版)》的通知(中疾控传防发〔2021〕59号)
[5]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说明书
本文由听听专家说专家委员会审核
编辑|专家说内容组
设计|专家说设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