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胃肠炎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看似平常的“拉肚子”,对婴幼儿的健康危害不容小觑。
据统计RV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婴幼儿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2个月~3岁患者最多,3岁前约90%的婴幼儿均会感染RV。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60万儿童因感染RV死亡,我国每年约有1.3万例死亡。
2013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几乎每名儿童在5岁之前至少感染过一次RV,也就是说5岁以下儿童几乎难逃“车轮”病毒的“碾压”。
1973年科学家对急性腹泻儿童做肠道活检时,在电镜的帮助下新发现了一种类似车轮(拉丁语中“Rota”意为车轮)形状的病毒颗粒,建议将其命名为“轮状病毒(Rotavirus)”,英文简称RV。
图源:cdc.gov
近30年监测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A群轮状病毒胃肠炎(RVGE)总体上由G1、G2、G3、G4、G9、G12血清型毒株引起,P分型最主要为P[4]、P[8]和P[6]基因型。
中国广泛流行毒株及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2001年以前G1血清型为主要流行株,2001-2010年G3血清型为优势流行株。RV不同的毒株可以同时存在,也会因区域、季节的变化而出现不同优势流行毒株。近年来,G9P[8]逐渐成为国内最主要的流行株。
RVGE全年发病,在我国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特征;以冬季检出率最高(39.4%),其次为秋季(26.7%),10月到次年2月是主要流行季节;夏季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但在全年发病中仍占9.9%的比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包括轮状病毒感染在内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在2024年7月共计报告发病134419例,与2023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2.6%。
轮状病毒传染性强,RV在自然界中较稳定,水中可存活数日至数周,手上可存活≥4小时,在50%左右湿度下空气和物体表面感染性可保持数天。患儿的大便和呕吐物中病毒的浓度很高,可以达到1012个病毒颗粒/克以上,而感染10个病毒颗粒就可以致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患者粪便污染水或物体后,通过直接饮用未消毒的水,或手接触污染物体后未规范洗手就会造成传播。极少数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咳嗽或喷嚏中的气溶胶传播到空气中进入呼吸道而传播。
患者、恢复期排毒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轮状病毒(RV)感染的主要传染源。该病毒的潜伏期为1-3天,这意味着在出现腹泻症状前两天,病毒已经开始通过粪便大量排出。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现症状后的10天内,患者仍可能持续排毒。对于免疫缺陷者,他们对RV的清除能力较差,因此排毒时间会相应延长,甚至可能长达30天以上。
RV抗酸能力较强,可通过胃酸屏障。病毒进入肠道后,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3至24个月幼儿感染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呕吐、非血性腹泻和发热。
在严重病例中,可能出现高渗性脱水,这一比例高达9.1%。其中,需要重症监护的严重脱水病例占1.7%。惊厥和电解质紊乱的风险也相应升高,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特别是在1岁以下的婴儿中。大约4%的RV胃肠炎患儿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热性和非热性惊厥是最常见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少数情况下,RV胃肠炎可能并发急性脑病或脑炎。
RV胃肠炎在临床症状上与其他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使得鉴别诊断变得困难。然而,RV胃肠炎通常比其他病毒性腹泻更为严重,其典型特征包括高热(超过38℃),腹泻次数增多(每天超过7次),以及腹泻持续时间较长。
RV的感染具有反复性,但其临床症状通常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轻。
大龄儿童和成人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或无症状,可成为潜在传染源。
国内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有单价和五价两种,其在适用年龄、免疫程序、疫苗作用等方面均有不同,详见下表。可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
儿童推迟接种疫苗,可能导致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在轮状病毒疫苗说明书规定的适种年龄范围内推迟接种疫苗的应及时补种。
补种单价疫苗的儿童不应大于3岁,补种三价、五价疫苗的儿童不应大于32周龄。免疫规划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的同时接种可以参照疫苗说明书及各省接种方案相关规定执行。
问:推迟接种或不接种的情况有哪些?
答:①疫苗说明书明确指出,儿童罹患发热性疾病,需要推迟接种,除非医生认为暂停接种疫苗会造成更大的风险。
②病理性黄疸患儿需及时查明病因,暂缓接种。但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患儿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可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③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不得接种。
④对于存在胃肠道功能紊乱史,包括活动性急性胃肠道疾病、慢性腹泻伴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先天性腹部异常和腹部手术史的婴幼儿,应综合考虑疫苗接种的风险和获益,遵从专业医师的指导,在病情稳定后或恢复期尽可能接种。
⑤早产儿应由专业医师对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定。符合接种年龄要求、临床情况稳定且出院的早产儿,要及时完成相关疫苗接种。
⑥使用免疫球蛋白的儿童,接种单价轮状病毒疫苗,应间隔至少3个月接种。
美国ACIP、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尽管婴儿近期接受含抗体的血液制品可能减弱其对疫苗的免疫原性,然而整个免疫程序包含3剂疫苗,可产生足够的保护,也未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
问:感染过是否还有必要接种呢?
答:感染过轮状病毒的婴幼儿也有必要接种疫苗。因为自然感染提供的免疫保护具有型别特异性,初次感染仅为婴幼儿提供部分免疫保护,因此建议曾感染过轮状病毒或患有轮状病毒胃肠炎的婴儿在疾病痊愈后,按免疫程序完成轮状病毒疫苗接种。
问:是否需要每年接种呢?
答:根据疫苗说明书,2月-3岁的儿童接种单价轮状病毒疫苗,应每年接种一剂。
三价、五价疫苗的免疫程序与单价疫苗不同,研究发现按照免疫程序在32周龄内完成三剂五价轮状疫苗接种,7年后仍可使儿童RVGE住院或急诊的风险降低69%(95%CI:43%~84%),不需要每年接种。
问: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呕吐,需要补种吗?
答:目前临床试验尚未针对该情况进行研究,缺少明确的证据支持补种。三价、五价疫苗的完整免疫程序包含3剂疫苗,可产生足够的保护。因此,孩子口服疫苗后呕吐,不建议补种,而是应该继续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的接种。
问:接种疫苗当天出现腹泻,是否跟疫苗相关?
答:目前并没有可靠的手段进行鉴别。需要从疾病潜伏期、临床表现、不良反应、临床检查等方面进行解释。
轮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是24-72小时,如果接种后3天内发生腹泻,很难说是疫苗所致还是接种前已经感染但尚未发病。如果是疫苗不良反应,一般是一过性的轻度腹泻,2~3天内自动消失。
由于疫苗接种后有少数孩子会出现粪便排毒的情况,尤其是首剂接种时,所以即便在医院进行便标本检查,检测到轮状病毒,诊断为轮状病毒腹泻,也不能区分是自然感染导致,还是疫苗接种导致。
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不论是接种疫苗的孩子,还是安慰剂组的孩子,接种后腹泻的发生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接种疫苗并不会造成孩子腹泻的发生,疫苗是安全的;
同时也说明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导致腹泻,请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预防接种的日与夜,除了严谨专业,也曾有过被三言两语触动的感性瞬间。每日一签专属海报今日全新上线!每日一句,传递问候!点击下图生成你的专属海报吧!
左右滑动查看专属海报
参与社区#寻找最触动的句子 话题下发帖,即可获得发帖福利。入选文案即可展示在每日海报中,并获得额外福利。
👉点击此处参与👈
本文由听听专家说专家委员会审核
编辑|专家说内容组
设计|专家说设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