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一中2024年10月高—学情检测试题及答案

文摘   2024-11-03 00:00   北京  

山东省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试卷汇编(持续更新)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中考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山东省济南一中2024年10月高—学情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18)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

A.枉用相存(存在)山不厌高(满足)少无适俗韵(适合)

B.虚室有余闲(空屋子)迷花倚石忽已瞑(昏暗)暮去朝来颜色故(旧、老)

C.艰难苦恨繁霜鬓(痛苦怨恨)潦倒新停浊酒杯(刚刚停止)惟觉时之枕席(感觉)

D.对酒当歌()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

例:云青青兮欲雨

A.乌鹊南飞B.栗深林兮惊层巅

C.虎鼓瑟兮鸾回车D商人重利轻别离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 )

A.明明如月暮去朝来颜色故B.人生几何  铁骑突出刀枪鸣

C.凄凄不似向前声老大嫁作商人妇D.失向来之烟霞 秋月春风等闲度

4.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

例句:使快弹数曲

A.感斯人言B.何以解忧

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D.马之千里者

5.下列各项中,两句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

A.唯有杜康羁鸟恋旧林

B.久在樊笼里仙之人兮列如麻

C.势拔五岳掩赤城小弦切切如私语

D.举酒欲饮无管弦大珠小珠落玉盘

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其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

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场)

C.“是近体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青青子衿中的是对对方的尊称,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35)

()现代文阅.I(本题共5小题,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摘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

材料二:

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其实不过是控制的技术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问题。

在物理实验里用斜面滚球来实验引力,斜板这实验因子并不影响所要观察的引力现象,因为实验者在计算球动的速率中会考虑到这斜板的因子——换一句话,所谓实验并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把所有发生作用的因子都加以充分考虑的意思。

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在技术上,观察社会现象比观察自然现象更为困难。社会现象并不限于人的动作,而且包括人的动机;动机又受着人所接受的那一套认为应当如是的规律支配,这套规律是社会所共有的,而且是在时间里累积下来的——这是人的生活适用于他所处的具体环境的方法,是在人和物的接触中,在动作里,给人的满足与否的结果里,选择和淘汰出来的,而且也永远在变动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社会现象有着不能分的两部分:一部分我们可以在体外看得到的,另一部分,在体外是看不到的。这第二部分必须由经验者本人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旁观的人明白。观察社会现象的困难常发生在第二部分。谈到这里,我愿意提出最重要的问题来了。那就是社会现象的研究工作中观察者必须和被观察者取得充分合作。合作还不够,必须不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而大家一同来分析大家的经验。

我在上边已说到科学的观察必须充分确认现象发生的情境,考虑到一切会影响现象的因子。这是实验的真正意义。观察社会现象时,因为语言材料的重要,最容易影响叙述现象正确性的是调查者和所要观察的现象的人事关系。有些不肯正视这关系的学者,只提出一个客观的空洞概念。但是客观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对观察的现象没有兴趣,或是没有关系么?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去观察一个现象必然是有兴趣的。你自己可以不问这问题,可是被观察的人是不会不问这问题的。你不能不和这些人接触,谈话,问问题。这些人必然要问:这人为什么要来问我们呢?”——这问题问得对的,因为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你说客观”,人家不能承认,而且人家是对的,因为实际受到影响的是他们,他们不能不防。于是调查者逢着秘密撒谎了。其实被调查者的秘密撒谎是调查者的秘密撒谎的反映。人事很像镜子,你对别人的态度反射成了别人对你的态度。

科学的社会研究第一是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如果你是想去敲诈被调查的人,那么你绝不会得到可靠的材料。天下没有不知道自卫的人,社会科学绝不能从斗智的方法上得来。换一句话说,社会研究必须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你如果要研究乡村,你必须同情农民,为他们服务,你的研究结果必须是有利于农民的,不但你存心是如此,而且你要用事实来证明,使农民相信你。正像一个医生对一个病人,病人没有理由去欺骗医生,正因为欺骗的结果是自己受害。

一个研究的人是站在不知的地位,被问的是站在已知的地位。前者对后者是学习而不是拷问”,态度上应当是尊重对方”“执疑待决”,这种态度必然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和友谊,因而乐于帮助你。

(摘编自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社会调查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并特别提到要深入了解农民,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

B.材料一以毛泽东在寻乌县的调查为例,论述调查要深入、唯实,这与毛泽东本人在《调查的技术》中的倡导也是一致的。

C.材料二指出,社会科学虽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展开研究,但倘若方法得当,观察社会现象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D.材料二认为,社会研究者只有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关心被调查者,才不会逢着被调查者的秘密撒谎

8.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可能并不一致,这给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观察带来挑战。

B.一些无法看到的现象需要通过经验者的语言来表达,这可佐证语言材料的重要。

C.如果调查者询问的问题也正是被调查者所关心的,被调查者就不会有防备心理。

D.即便调查者出于友善的目的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也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

高一语文试题第3页共8

9.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材料一从调查研究工作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两方面展开论述。

B.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论证人的动机受社会共有规律的支配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C.材料一运用排比,既突出社会调查需广泛深入、求真务实,也增强了论证气势。

D.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

10.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

1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调查研究中的客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深巷里的老墙

梁衡

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

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

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

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摘自202199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有删节)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泥瓦匠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说明他们在砌墙之初并未想到墙在风雨的侵蚀下,会产生艺术美。

B.在作者看来,美需要发现,如夕阳晚照中的老墙就美得让人心颤;同时,美也需要保护,如立在窗前的新房就破坏了老墙之美。

C.作者说儿子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从侧面表现了大自然墙体绘画的神妙,也反映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

D.结尾处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写出了作者对老墙逝去的无奈,

为深巷里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而欣喜。

13.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

A.开篇写徽式民居巷窄、墙高、房近而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增加了散文的叙述层次。

B.作者善用比拟,以风雨如刀,岁月如锥写出了对墙的雕琢”,让墙具有立体的美感。

C.文章前半部分聚焦对墙进行细部刻画,后半部分对墙进行整体描述,不枝不蔓,详略相宜。

D.作者选取青瓦”“绿苔”“灿烂的花等物象,让被人遗弃的土墙也具有了独特的美感。

14.作者开篇认为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请结合文本,概括的内涵。(4)

15.文章结尾处,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

三、古代诗文阅读(35)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词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

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因,文中是于是的意思,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意义不同。

B.始,文中是的意思,与《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意义相同。

C.以,文中是的意思,与《琵琶行》中歌以赠之中的意义相同。

D.数,文中是的意思,与《琵琶行》中一曲红绡不知数意义不同。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4)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4)

20.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①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②,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华颠:头发花白。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

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22.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6)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是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四、写作(60)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对于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失败究竟是什么?它应该是凿刻在生命里的独特痕迹,也可能是将来荣光的印记。真正的伟大在于永远知道如何重新出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存:问候。适:适应。虚室:静室。苦恨:极恨。觉:醒)

2.C C项都是名词作动词。A名状B使动D形容词作动词)

3.D(等闲不是古今异义)

4.AA项和例句都是省略句。B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D定语后置)

5.BB项都是比喻。A借代/比喻C夸张/比喻D借代/比喻)

6.CC.“近体诗错误,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是古体诗。)

7.B【解析】A项,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错误,材料一提到要放下架子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材料二提到你如果要研究乡村,你必须同情农民,为他们服务,二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它们论述的针对性是不同的,材料一是针对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而言,材料二是针对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C项,社会科学虽不能通过实验展开研究错误,材料二第一段中说的是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并不意味着社会科学不能通过实验展开研究,选项曲解文意。D项,只有错误,材料二第七段中正像一个医生对一个病人自己受害,作者举例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是为了形象说明被调查者在怎样的情形下才会信任调查者,但选项错误地把此比喻理解为社会调查的一个必然前提。

8.C【解析】C项,被调查者就不会有防备心理错误,说法绝对。结合材料二第六段中因为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实际受到影响的是他们,他们不能不防可知,即使被询问的是自己关心的问题,被调查者也会有防备心理。

9.B【解析】B项,主要论证人的动机┄”错误。材料二第三段通过分析人的内在动机的不可见和时时变动,论证观察社会现象困难的因由,选项表述错在把论证的依据视为论证的结论。

10.①这些加引号的词所标示的是调查者一些不当的调查行为;从反向强调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充分合作的前提是调查者要尊重被调查者。

11.①材料一谈到客观时有一句话,即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强调的是调查研究的实事求是立场,不能带着预定的调子材料二强调客观不能被误解为超脱于被调查者之上的漠然立场;材料一是对领导干部应坚持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而言,材料二是就社会科学调查者应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而言。

12.B

【解析】B项,在作者看来”“立在窗前的新房就破坏了老墙之美错误。原文这一段关于老墙的描述出自作者儿子之口,且西边的新房壁立眼前,将观察老墙的视线挡了个严严实实,并不能说明破坏了老墙之美

13.D【解析】A项,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错,于文无据。由原文第1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可看出作者对的喜爱。B项,比拟错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正确的说法应为文章先进行整体描述,后做细部刻画

14.①墙是泥瓦匠的作品,体现了匠人造墙的智慧和艺术,值得解读。墙是岁月和自然的艺术作品,沉淀了自然与岁月的丰富印记,值得欣赏。墙是生态墙、文化墙,承载了许多鲜活的生命,值得思考。墙是历史和文明的载体,见证了逝去的岁月与文明,值得品味。(每点1分)

15.①对老墙承载的过往历史文明的怀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墙是历史和文明的印记。对老墙终逝的无奈。可惜”“弃了”“别了等,说明随着社会发展,老墙终将消逝,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无奈。对老墙文化的留恋。作者希望多读几段老墙及深情眺望等动作,表现了对老墙的留恋。(每点2分)

16.B【解析】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句中,忠贤”“魏广微两个人名之间有连词连接,均是的对象,故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句中,十一月二日作动词的状语,二者之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D

17.C(以,文中是因为的意思)

18.D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错。由原文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可知,左光斗的长兄因受牵连死去,母亲因为伤心儿子被害而死去。)

19.(1)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承:招认,承认。为所:表被动。冀:希望。)

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以:认为。所司:主管的官吏。趣:催促。)

20.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有恩德。

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21D【解析】A项,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错误,诗人并非远离官场,而是被贬惠州做官。B项,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错误,本诗中作者并未表达对劳作的热爱,主要表达了闲适之情。C项,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错误,原作中第二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也不对仗,第二句以彼无尽暴,富我有限年对仗,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离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等句也不对仗,结构上并不一致。

22.①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

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

23.1)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2)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全套汇编40元

九份高一期末汇编全套40
八份高二期末汇编全套40

八份高三期末汇编全套40

全套8份一模汇编40元

需要汇编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彦师语文课堂
能讲解考场答题技巧,也补充忽视的好玩的好笑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