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魏征谏太宗勿以私爱忘公义

文摘   2024-09-04 22:36   广东  

(第502篇)


【历史事件】


魏王泰有宠于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轻魏王。

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让之曰:“隋文帝时,一品以下皆为诸王所顿踬,彼岂非天子儿邪!朕但不听诸子纵横耳,闻三品以上皆轻之,我若纵之,岂不能折辱公辈乎!”

房玄龄等皆惶惧流汗拜谢。

魏征独正色曰:“臣窃计当今群臣,心无敢轻魏王者。在礼,臣、子一也。《春秋》: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三品以上皆公卿,陛下所尊礼,若纪纲大坏,固所不论;圣明在上,魏王必无顿辱群臣之理。隋文帝骄其诸子,使多行无礼,卒皆夷灭,又足法乎?”

上悦,曰:“理到之语,不得不服。朕以私爱忘公义,向者之忿,自谓不疑,及闻征言,方知理屈。人主发言何得容易乎!”


魏王李泰深得太宗宠爱,有人禀奏称三品以上大臣多轻薄魏王。


太宗大怒,召见三品以上大臣,严厉地责备他们说:"隋文帝的时候,一品以下大臣均被亲王们所羞辱操纵,难道魏王不是帝王的儿子吗?


朕不过不想听任皇子们横行霸道,听说三品以上大臣都轻视他们,我如果放纵他们胡来,难道不能羞辱你们吗?"


房玄龄等人都惶恐得汗流满面,磕头谢罪。


惟独魏徵正颜厉色地说:"我考虑当今的大臣们,必不敢轻薄魏王。依照礼仪,大臣与皇子都是一样的。


《春秋》说: 周王的人即使微贱,也要位列诸侯之上。三品以上都是公卿大臣,陛下素所尊崇礼待。假如纲纪败坏,固然不必说它;如果圣明在上,魏王必无羞辱大臣之理。


隋文帝骄溺他的儿子们,使得他们举止无礼,最后全被杀掉,又值得后人效法吗?"


太宗高兴地说:"说得条条在理,朕不得不佩服。朕因私情溺爱而忘记公义,刚才恼怒的时候,自己觉得有道理,等听到魏徵的一番话,方知没有道理。身为君主讲话哪能那么轻率呢?"


【我的感悟】


司马光用廖廖数笔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父亲溺爱儿子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也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立场。


魏王泰是唐太宗的第四个儿子,由长孙皇后所生。因为其聪明伶俐,唐太宗特别爱李泰。


唐太宗爱李泰爱到什么程度呢?


李泰“腰腹洪大”,不过唐太宗见到爱子如此圆滚滚的模样,担心的却不是太胖的话会影响身材,而是觉得儿子这样上朝参拜的时候一定会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别准许他乘着小轿子到朝堂。


唐太宗封李泰很多官职,都只是享受相应俸禄,而没有前去赴任。


唐太宗甚至要李泰入住东宫隔壁的西宫(武德殿)。多亏魏征劝谏阻止,李泰才没有搬进去入住。


唐太宗把大名鼎鼎的芙蓉园和惠训坊赏赐给李泰。凡是太子有的,魏王泰一定也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太宗对李泰如此百般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不说,甚至不过短短一日见不到他,就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如此鸿雁往返数次。


唐太宗的爱甚至误导了李泰,以为自己可以扳倒太子,取而代之。


唐太宗对李泰过于宠爱,也误导了身边的势利小人。所以就会有人来打小报告,说三品以上的大臣多轻薄魏王泰。


唐太宗一听,他的心甘宝贝李泰受了委屈,那还得了,雷霆震怒,立刻招来三品以上的大臣严厉斥责一通。


房玄龄等人都惶恐得汗流满面,磕头谢罪。朝堂上大部分臣子都是因为君王的喜怒哀乐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诚惶诚恐。


只有魏征一点都不紧张、不惶恐,还正颜厉色地说出一番大道理,提醒唐太宗不要因私爱而忘了公义。魏征真不愧是太宗的良臣啊!


唐太宗也不亏是千古明君,他不仅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魏征的劝谏,而且还自我反省“身为君王讲话太轻率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为什么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已去,吾失一镜矣。”


我是陈丽萍,专注保险19年,纯净素食11年,持续写作1405天;如果你也想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真诚的邀请你一起来写作,一起相约写7年;扫码加微信,暗号:一起写。

身在险途
一位专注保险18年的寿险从业人员,与你一起分享人生的点点滴滴。人生旅途,风风雨雨,风险难料,不可不防。如果有保险为你和家人保驾护航,你的人生将会遇险不惊,从容淡定,在人生的大海上胜似闲庭信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