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逮着了李子超

文摘   文学   2024-07-13 00:01   山东  

各位看官,用力点击题目下“卢蒙”蓝字,可以关注本公众号哟!  

南大顶子上




对我们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民兵就是背着杆洋炮,挖地雷、扒地道的土八路。但对00后说起民兵,他们脑子里可能会浮想起起美国的那款“民兵”洲际导弹,“东风”、“白杨”和“民兵”,这可是当今世界三大杀器,如果前面给它安上个核弹头,咱沂南别看怪大,也不撑它导。美国人给他们的大杀器起了这么个名,我一直感觉怪纳闷,按说讲民兵厉害,数不着美国,咱中国的民兵应该是世界第一,例如咱沂南南栗沟的民兵,就是很出名的。

兵前面加个民,说明民兵首先是民,然后才是兵,不属于正规部队编制,不评军衔,不发军饷,不统一服装。有这个组织,还得说因为日本鬼子,抗战时期,我们党的武装在日伪顽我四方力量中偏弱的一方,但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法宝,拉起一支数量超过主力部队的民兵组织成为那段时期党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发动群众是我们党的强项,1942年一年之间,全县民兵一下子达到4300多人,县设大队、区设中队、村设小队,光南栗沟民兵队就有四五十人枪。

南栗沟是依汶这一片的一个大村,那个时候就人口上千,老少爷们都好习武练拳,马子市里,南栗沟的大刀会杀马子杀出名,江湖人称“宁走九江走,不在栗沟走”,道出了村里爷们的硬气。要说硬,当时村里年轻人中,还真没有硬过解受祥的。首先他是身板硬,一米八几的大个子,走起路的呼呼的。二是他功夫硬,自小学武术,大刀、铁鞭使得混熟,窜房越脊轻松平常,玩枪玩的也怪好。三是脾气硬,火气大,做什么事非要依着他的杠杠来。四是办事硬,雷厉风行,干净利落。这样的人有老大风范,村里一班小兄弟没人不敢听他的。村里的民兵队队长几乎是天然地由解受祥担任了,县大队看他是个人才,给他配了两把德国造匣子枪,枪把子上拴上红布子,交叉着拽在腰里,那派头比李向阳还李向阳。

除了队长用双匣子枪,南栗沟的普通民兵队员用的家把什也比一般村强,别的村的民兵有的还拿着大刀、长矛、把棍子,有几把“土压五”,就是打砂子的洋炮,打个兔子行,打人就稀来意,射程短、准头也不行,也就照乎着打一片。南栗沟民兵用的可是真正的打子弹的“快枪”——“栗沟造”。咱们知道,那个年代咱们国产的步枪有“汉阳造”,这“栗沟造”是什么黄子?

“栗沟造”是地道的地产货,是咱们当地庄户人李发胜、程传新制造的,还得说咱沂南人能,他们凭把老虎钳子和手工钻就鼓捣出带膛线的步枪来,能打二里多路,在当时的人眼里,那就是现今晚的导弹,超级的稀罕。“栗沟造”卖给外地人60块大洋是底价,卖给栗沟民兵使就便宜多了,没超过37块大洋的,这样“栗沟造”几乎成了南栗沟民兵的制式装备。手里有家伙什,民兵们底气就足,胆子也壮,士气也高,战斗力就强,别说在区中队,就是在整个县大队里里头,南栗沟村民兵队都是数得着的,他们配合主力部队在家乡的山岗、河川之间,与日寇做了殊死的搏斗。

说是1945年的4月的一天,春寒料峭,曾任沂南五区(驻地依汶,辖界湖、明生、依汶、孙祖四个乡)青救会会长,时任沂南县民运部部长的李子超同志,带着区中队的彭家喜到南栗沟村南的葛家旺山上活动,突然和驻黑沟一队鬼子遭遇。

当时的李子超才25岁,但已经是有着6年党龄的干部,临敌经验丰富,他沉着应对,决定两人分头转移。为了掩护李子超的安全,彭家喜主动把敌人吸引到自己那边。在南大顶子一处石坝子附近,彭家喜腹部受伤,肠子露了出来,他脱下上衣裹住,利用石坝作掩护,一枪撂倒一个鬼子,吓得他们一时不敢贸然进攻,他趁机和鬼子脱离接触,到了肖继利(南栗沟前村支书)家附近的一口山泉边饮水时昏迷了过去,被村民张益三(时任抗日小学校长)所救,送到了野猪旺八路军野战医院。

这个事件引起日军的警惕,他们感觉共产党有重要干部在南栗沟一带活动,于是,驻孙祖的日军每天越过张皇崮隘口,(这是孙祖、依汶之间的重要通道),和黑沟的日军一起,到栗沟、葛庄一带扫荡。为了侦察、袭扰、打击敌人,南栗沟的民兵队全部开到村东南上的南大顶子上驻扎,从南大顶子山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张皇崮垭口及黑沟方向敌人的动向,一场战斗就要发生了,欲知后事,请看《南栗沟民兵中部——南大顶子战斗》。




南栗沟村景


远处为南大顶子



南大顶子



从南大顶子山看张皇崮


      张皇崮隘口扼守依汶和孙祖的交通要道


                         解受祥旧宅(图中为其儿子解发后与儿媳)

解受祥就在南大顶子西侧

原山东省政协主席、沂南县苏村西李家庄人李子超同志


卢蒙故事
展现原生态沂蒙文化,讲述沂蒙人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