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个“中空外节”的竹子,在高僧尊宿心中,却是一副开悟之相?

文化   2024-10-03 13:09   辽宁  



在我国古典审美的范式之中,梅兰竹菊常被作为君子品行的象征,因此这四种植物也被一并称为四君子。在历史上,晋代的文士陶潜(即陶渊明)颇为喜爱菊,而清代名士郑燮(郑板桥)则更加喜爱竹子。

于此同时,佛门古谚之中,也曾以竹子的体性来教诲佛门弟子。诸如这句:“竹,中空有节,傲雪迎霜,不落俗派。”大意是说,竹子的中心是空无自性的,但其外在却有竹节。即便在风刀霜剑的催迫之中,仍然能够傲然生长,不落于尘俗烦恼之中。

所谓“中空有节”,其蕴意更为深邃。中空,暗合了佛家所谓清净自性心本来空寂的真实慧觉。但大乘佛理一来杜绝恶取空,所谓恶取空就是误认为“空”是断灭不生,这种见解是不正确的。佛家注重空性,其义理是无自性空,所谓无自性是说诸法因缘所生。譬如在我们眼前有一个瓶子,我们不能去否定这个瓶子是存在着的。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存在的表象,是处在无常流变之中。瓶子,也是诸法因缘生的现象,正是由于它是由因缘和合而生,因此当其中某项因缘不再具足时,这个瓶子也就会衰败灭去。

举例来说,倘若这个瓶子是陶瓷的,那么当它承受到巨大的力量时,就有可能损坏破碎,从诸法因缘生而言,当瓶子破碎成诸多个陶瓷碎片时,也就无法称之为一个圆满的瓶子了。在佛教史上,明代既有高僧在出家前闻思佛典,信证空性,当家人为其端过一个杯子的时候,这个杯子在不经意间坠落于地,杯子破碎的一刻,此人有所顿悟:因缘所生法,必然是要无常幻灭。通过无常而悟入缘起性空,这也是佛家历代古德悟道的参验。

佛家以证悟空性为开悟之机,但于此同时更要随顺众生,立命安身。而立命安身的原则,就是要行持净戒。佛子持戒,是佛陀时代的遗训,能够以戒为师,方为清净行者。持戒,是为遮止烦恼,令自心清凉。须知,随顺众生并不是要随顺于烦恼种种,而是如竹子一般,外节坚实,即便处在风刀霜剑之中,亦不会摧残心性,破毁戒德。

佛智的精妙之处,正在于可以通过我们身旁所熟悉的草木鸟兽作为譬喻,进而引人深悟,顿觉证道。竹子的中空有节,正是内观心性本空,外持净戒无染的精辟取相。佛子既见竹君,心中云何不喜?




. . .  . . .


沈阳皇寺
沈阳皇寺(实胜寺),全名莲华净土实胜寺。建成于公元1638年,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辽(2022)0000027。客堂联系电话:024-22531709。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206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