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短视频博主,闯入直播赛道

文化   2024-07-24 12:00   北京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程一鸣
做短视频博主一段时间后,某天我也开了直播。
做短视频,有的是时间在“台下”打磨内容,可以反复检查修改,直到万无一失再发布;而做直播,则是与观众“短兵相接”,虽也可以提前准备好直播词稿,但还是会有诸多始料不及的情况和需要临场发挥的地方。
《欢乐颂》剧照
如今各大直播间,为吸引看官留步,正不断“卷”出新高度。有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有人现场烹饪美食,动辄以整猪整羊作为食材,场面颇为吸睛;有人身披奇装异服,打造另类背景环境;还有人邀请数位肤色不同的外国友人出镜带货,吸引观众前来一探究竟。总之千奇百怪,各显神通。而看官们也是走马观花,上翻翻,下瞧瞧,遇到可心物件,就顺手下单买一买。
其实细究下来,虽然直播借用了互联网技术,但其内核可不是什么新兴事物。古代的街头市尾,就有各类杂艺表演者,比如说书、弹唱、吞剑、吐火、耍坛子等,引得街头流量聚集,然后收一收赏钱。当然,还有“直播”胸口碎大石的奇人异士,为的是“带货”自家的十全大补丸。当直播技术发展到今天,各路整活儿者和围观者,挂着明确的标签,被平台撮合在一起,“兴趣”和“内容”更容易互相发现。
《三十而已》剧照
我并无太多傍身才艺,只能凭语言和故事吸引观众留步。但耍好“语言的杂技”也不容易,知识面要广,姿态要胸有成竹,情绪要饱满有力,最关键的是,还要有生产“金句”的能力。所谓“金句”,一般是指辞藻优美,流畅押韵,能引人共鸣的一段话。金句的“观赏性”“悦耳性”,比其实际内涵更加重要。即便是妇孺皆知的道理,但只要把这“空洞”雕琢得精致华美,仍能吸引好评连连。
我非常羡慕那些天生的“金句主播”,他们的大脑里似乎有一条“金句”的自动化生产线,能随时随地打开生产开关,然后一段段“金句”就会从他们的嘴里“汩汩”涌出;而粉丝们在“金句”的刺激下,购物能量大增,纷纷踊跃下单,转化为商品链接上不断跳蹿的下单数据。
《二十不惑》剧照
或许,没有人会比主播更能感受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内涵了。钱锺书的小说《猫》里,社交达人李太太有着对她许多朋友“呼来唤去”的本事,不会冷落茶会中的任何一人。书中这样形容她,“好像变戏法似的,有本领或抛或接,两手同时分顾到七八个在空中的碟子”。而主播在面对满屏的“家人”时,挑战远胜于此,要时而讲讲内容,时而同粉丝唠唠家常,时而接一接评论区提问,时而再收拢话题,回归到带货上。只要内容稍微无趣,或是对“家人”们稍有冷落,差评马上就反映在屏幕上,而“家人”们的手指,只需往上轻轻一划,就能让你的直播间消失在流量海洋中。





排版:初初 / 核:小风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生活圆桌”栏目读者投稿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三联生活周刊》投稿邮箱

个人问题投稿

yourproblem@lifeweek.com.cn

微信公号投稿

zhuangao@lifeweek.com.cn;zhuangao2@lifeweek.com.cn

读者来信投稿

letter@lifeweek.com.cn

生活圆桌投稿

roundtable@lifeweek.com.cn

头条号“粉丝信箱”

toutiaoxinxiang@lifeweek.com.cn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