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林文采亲密关系课》一书,这本书在微信读书上评分很高。
作者讲到,婚姻中产生的冲突,大部分是夫妻间没有做到这四个字:
彼此顾念。
对彼此顾念,内容是这样解释的:
“一件事,一个什么东西,或者别的什么,不是我要的,但是我知道你很想要,如果对于我来说不是太困难的话,我愿意按照你的意愿去做,而不问太多的原因。”
想想生活中,能做到这4个字的人,夫妻关系都相处很好。
01
书中,作者提到自己曾接过的个案。
一日,有一位男士着急地找到作者,说妻子跟他发律师函,提出离婚。他不明白为什么,他一直是个好男人,请作者给他们夫妻做一次咨询。
作者从与夫妻两人的对话中了解到,妻子的行为,是一个蛋糕引起的。
妻子很小时,邻居家有一个小女孩,每年过生日,父母都会给女孩开生日会,买生日蛋糕。
妻子的父母当时没有这样的能力,妻子就暗暗盼望,等长大后,叫丈夫给自己买生日蛋糕。
结婚后,第一年丈夫没买,第二年没买。
但丈夫是个不错的人,妻子就跟丈夫讲了自己为什么特别需要这个蛋糕。
后来几年,丈夫还是没买。
实在忍不住,到生日这一天时,她提醒丈夫,今天是自己的生日,记得买蛋糕啊。丈夫答应了。
等丈夫快下班时,她又发信息,记得买蛋糕啊。结果丈夫回家,还是没买,说忘了。
那一刻,她心碎了,内心也绝望了,暗暗下定决心,等儿子11岁时就离婚。
了解事情真相后,在咨询师的调和下,丈夫承诺下次一定给妻子买蛋糕,两个人暂时和好了。
丈夫离开咨询室时都很疑惑,他说:
妻子应该看到自己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男人,为什么要纠结一个蛋糕呢?难道一个蛋糕就能代表自己对她的爱吗?
作者告诉他:“你不用明白了,你只要知道这是她很想要的,你买了你的婚姻就保住了就可以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理解另一半的行为,认为这样的行为反常理,是不对的,会忽视对方的需求。
其实成长环境的不同,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对一件事情会有执念,其他人很难做到感同身受。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事情完成起来不困难时,你愿意按照对方的需求去做。
02
在我生活周围,经常看到这种现象。
一位同事跟婆婆住在一起,每次离家上班时,很少记得跟婆婆打招呼。
但丈夫在乎,认为她不跟婆婆打招呼,是对婆婆的不尊重。
在她看来,她每天几点上班,婆婆是知道的,何必多此一举呢?
当知道丈夫在乎后,她就每次出门前,跟婆婆说:“妈,我去上班了”,虽然简单一句话,却极大改善了她与丈夫的关系。
以前他们为琐事争吵,经常发生冷战。后来再发生争吵,丈夫开始愿意让着她、迁就她了。
婚姻中,当一方的需求获得满足时,会更愿意去满足另一半的需求。
人最怕的,是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认为自己想的就是正确的,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都是错的,是需要改正的。
可个人价值观都来自原生家庭,是多年成长过程中形成的。
作为另一半,全然接纳对方,并尽可能予以满足,才会让夫妻关系越来越好。
当然,夫妻间想要做到彼此顾念,前提是了解对方的好恶和需求。
这就要求双方多沟通,多交流,愿意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只有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去满足对方,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小事,看起来不起眼,可信任和温度,正是在这些小事上积累起来的。
我是千帆,喜欢文章就点个关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