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打破学科边界与局限,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它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话和社会生活联结起来,将语文能力与其他学科能力综合起来,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金风舞金秋,教育沃野悠,智慧繁星耀,光辉满枝头。10 月 24 日至 25 日,云南省教育学会精心筹备并开展了小学语文跨学科课堂教学展评研讨活动,全省由多位名师牵头组建了13个跨学科研究团队,推出42节研究课参赛,角逐激烈,最终评出6个特等奖,海贝团队就有两人获此殊荣。
王欢、崔海峰、王莉亚三位校长作为语文教师翘楚,教育底蕴深厚,在此次活动中披荆斩棘、喜获佳绩。
余楠校长、袁云静老师、侯林老师作为点评专家,精彩点评获教育行家高度肯定。
今天,我们齐聚海贝华都校园,一同聆听三位老师展示课,见证 “跨越・融合・创新” 之力于教育舞台绽放光彩。
PART/1
PART/2
王欢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云南省教学名师,昆明市教学名师,昆明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海贝中英文学校滇池one校区执行校长,西山区“王欢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昆明市“唐朝霞名师工作室”优秀学员。曾代表昆明市参加“苏教版首届全国阅读教学大赛”获最高奖项一等奖。多次在云南省、昆明市、区级课赛中获特等奖。多次担任全国、省市语文教研活动暨文学推广活动主持人。
情趣理趣交融 丰盈言语智慧
一、目标导向,活动设计“跨界”融合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主要体现在跨学科融合自然无痕:
1、科学学科跨得巧妙
王老师敏锐捕捉到文本与科学学科的结合点,五次巧妙引入科学迁移,将观察、发现、推理、判断的科学思维渗透其中。
2、信息技术学科跨得灵动
王老师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证实自己的推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3、艺术、数学学科跨得自然
王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进行背诵,音乐与文字有机结合,学生的语感得到敏化,语言学习变得摇曳生姿。规范、精准的数学表达在这堂课也有体现。
二、素养提升,活动设计“标杆”引领
第一,立足语文整合学科,活动设计有“根”
王老师依托语文教材,充分运用各学科的手段方法去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直接指向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等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
第二,情趣理趣相得益彰,高阶思维充“盈”其间
王老师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文学情趣,同时用科学思维进行推理判断,形成科学表达。两次不同要求的说话,恰好就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结合。
王欢老师的课堂就是全人教育的课堂,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叶澜教授说:“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有效率的课,有生成性的课!”
王莉亚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海贝中英文小学语文教师,现担任海贝中英文小学华都校区执行校长。
昆明市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优秀教师,曾获昆明市小学语文苏教版录相课大赛一等奖。昆明市小语团队专项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参加度假区第二届智慧课堂教学竞赛,荣获“特等奖”。曾担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研究》课题组组长。在《德育报》、《小学生拼音报》等全国性的报刊上发表论文,在《语文报》以及省级写作比赛中,指导学生习作,多次获得金奖,参加全国各类论文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
跨教学之需 立语文之根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传说故事”,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指向学生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在跨学科教学方面的突出特点、亮点或创新点。
1、跨信息技术学科,巧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王老师借助人工智能小AI,通过信息技术的合成,将学生的想象和讲述变成画面,为学生下一步“讲好故事”搭建支架。
2、跨了历史、数学学科。王老师对“道”的古代常识渗透,就是紧扣思维的训练,为语文学习需要——还原“王戎思辨”过程而跨。将历史、数学学科知识横向关联,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推断,得出结论“道旁苦李”。
3、跨书法学科。王老师巧设情境,跨书法学科,将古文由楷书演变成小篆,学生在朗读中,既感受和欣赏书法艺术,又实现了背诵古文的目的。
4、跨哲学学科。在品读人物形象时,王老师以“对比思辨”为抓手,引导学生读出智慧儿童“不盲目从众”,而这种具有独创性、创新性的哲学思想,与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思维培养要求完全契合。
崔海峰校长
海贝中英文学校1903校区小学部执行校长,北京市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曾获全国小语“高效课堂”优课展示特等奖 ,北京市海淀区“创新杯”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 ,江苏省南通市小学语文封闭式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等。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
语纳万象 有“跨”乃“融”
《山居秋暝》课堂教学多线并举,厚重丰实;多学科融合,意趣纷呈。整堂课借“景”巧跨。借景是园林造景手法之一,借园外的景营造园林的境。《山居秋暝》这节课正是借“景”巧跨,融出了境界。
崔老师以《唐诗归》的评价为抓手,紧扣一喧一动的英文翻译whisper,stir,引导学生想象画境,体会万般生机融于动静之中。
整节课从绘画的基本要素色彩和构图入手,“融”语文之意,“合”美术之境。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真实情境中摇曳生姿,美在画境,美在朗读,美在学生的生成。
老师把“幽静的空山响起音乐,你选琵琶曲还是古琴曲”作为跨学科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读诗词,需要和它背后的生命对话。一幅王维的人生轨迹图,将文本的语境扩展到文本背后的历史语境、文化语境,深入浅出,学生在知人论世中感悟人生的哲思。
基于学习任务群视域,本课设计了五个互为关联、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诵空山、绘空山、游空山、悟空山、赏空山中不断进阶。
语纳万象,有“跨”乃“融”。相信留在学生心中最美丽的,远非文字,远非有形的画面,而是课堂上一次次让人刹那柔软的瞬间。
余楠校长、袁云静老师、侯林老师,对以上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特级教师唐朝霞副校长对此次活动作出如下总结:
三堂课的共同特点是:
1.基于学情,依托教材
2.学科本位,整体育人
三节课都体现出极强的语文意识、话题意识、问题意识。
唐老师还为我们指明了跨学科学习研究的方向,这三节课仅仅是在课堂内实现了跨学科学习,以后,我们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社会中,观察、调查、研究,真正实现打破学科壁垒的跨界学习。
随着国家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提出,跨学科教学势在必行!此次活动仅仅是个开始,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跨学科学习研究任重道远,我们将会继续走在路上。
参加此次活动的各位名校校长、语文专家对今日呈现的三节课赞赏有加。他们从这几节课中看出海贝老师的整体素质优秀,教学研究扎实,走在课改前列,海贝学生表现甚佳,训练有素。
生活即语文, 世界即课程!
“跨学科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边界,
“跨学科学习”整合了语文学习方式,
“跨学科学习”丰富了语文学习意蕴!
附:
莅临本次活动的领导和专家
上海师大附小校长特级教师吴丽霞
春城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党支部书记语文名师江琼
度假区二小拥金路校区校长语文名师隋晶
兴滇教学名师,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武成小学高级教师张敏。
昆明市官渡区关一小教育集团关上实验学校副校长张艳玲
昆明市盘龙区新迎第二小学副书记高鹏飞
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小学部教学主任:吴倩
昆明市呈贡区第四小学校长李昭君
度假区第二小学、钟英小学等学校参与活动的老师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
海贝中英文学校各校区招生咨询电话
日新路校区:0871-64582225 64599997 64599996
1903校区:0871-68599099 64333644
滇池ONE校区:0871-67201170
华都校区:0871-63369622 63369722
溪麓校区:0871-68582227
文字编辑:日新路五年级语文组
图文提供: 聂书晨 王梅
美术编辑:高瑞晗
终审:黄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