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统计
常用人口统计指标
1.性别比: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其算式为:
性别比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性别构成情况。大量观察表明,人类出生性别比一般在103~107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比逐渐发生变化。在青壮年时期,人口性别比在100左右,到老年时期,则下降到100以下。
2.老年人口系数:是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老年人口系数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其大小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卫生保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即为老年型社会。
3.抚养比 又称为总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4.人口金字塔 将人口的性别、年龄分组数据,以年龄(或出生年份)为纵轴,以人口数或年龄构成比为横轴,按男左女右绘制的直方图,其形态如金字塔,故称为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的形状是长期以来人口的出生、死亡、迁入、迁出而形成的,一般变化缓慢。
1953~1990年我国不同年份的人口金字塔
二、出生统计
生育水平指标
1.出生率 出生率亦称粗出生率,是指某地某年的活产率,即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的活产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指标。计算公式为:
年平均人口数一般采用该年的年初人口数和年末人口数的平均值。根据WH0的定义,活产是指妊娠产物完全从母体排出后,具有呼吸、心跳、脐带动脉搏动、明确的随意肌运动这四种现象之一者,无论这种生命现象持续多长时间,均记为活产。
出生率指标计算简单,资料容易获得,但是受人口的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等的影响较大。如果人口中育龄妇女所占比重大,则出生率较高;老年和儿童所占比重大,则出生率偏低。因此,出生率只能粗略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生育水平。
2.生育率 生育率亦称总生育率或育龄妇女生育率,是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名育龄妇女的活产数。计算公式为:
育龄妇女是指具有生育能力年龄段的妇女,国际上一般以15~49岁作为育龄妇女的界限。生育率消除了人口年龄构成对总生育率的影响,更确切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水平。但不同年龄段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也有所不同,因此,该指标仍然受育龄妇女不同年龄段构成比的影响。
3.年龄别生育率 年龄别生育率亦称年龄组生育率,是指某年某地某年龄组平均每千名育龄妇女的活产数。计算公式为:
年龄别生育率消除了育龄妇女年龄组构成不同对生育率的影响,结合生育率分析,能更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水平。
4.总和生育率 假定同时代出生的一代妇女,按照某年的年龄别生育率水平度过其一生的生育历程,平均每个妇女可能生育的子女数为总和生育率。它等于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乘以年龄组组距。计算公式为:
如,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为500‰,各年龄组组距为5,则总和生育率为2.5,即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2.5个孩子。
式中:i为年龄组组距。若年龄别生育率是以每1岁划分的,则组距为1;若年龄别生育率以每5岁划分,则组距为5。总和生育率消除了育龄妇女年龄构成不同对生育水平的影响,反映了某年横断面上的生育水平。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年度的总和生育率可以进行直接比较,其应用广泛,是较好的测量生育水平的指标。
年龄 | 妇女数 | 活产数 | 年龄别生育率‰ |
15~ | 126203 | 2484 | 19.68 |
20~ | 116960 | 27327 | 233.36 |
25~ | 77523 | 11927 | 154.43 |
30~ | 87190 | 5798 | 66.50 |
35~ | 73060 | 1394 | 19.08 |
40~ | 52560 | 302 | 5.75 |
45~49 | 43920 | 60 | 1.37 |
合计 | 577416 | 49337 | 500.17 |
总出生率=5×(19.68‰+233.36‰+…+1.37‰)≈2.5
即按当地1990年的各年龄组生育率水平,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2.5个孩子。
人口再生产水平指标
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即: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容易理解,计算简便,但受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影响,只能粗略估计人口的一般增长趋势,不能用来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