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朋友圈,到底怎么了?

教育   2024-11-07 19:03   浙江  


祖庆说陪你走过第2922


无意间刷到一篇文章《教师朋友圈,不是学校宣传的窗口》,我呆住了。点开阅读,看了文后所有的回复,我彻底懵了。想回复些什么,却不曾想,话越说越多。

朋友圈怎么了?

近些年,“朋友圈”从逢看必赞到悄悄被屏蔽到被公开吐槽到直接在会议上被强调“慎发朋友圈”“少发朋友圈”“不要发朋友圈”。

特别是老师,节假日外出旅游,是会被大小公众号的推文一遍遍提醒的。

据说,大家都在上班,老师却优哉游哉地游山玩水会让人心理不适。怎么会呢?旅游胜地,游客来自各行各业、五湖四海,男女老少,大家都是利用休假时间徜徉于山水之间,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什么只有老师们会令人心理不适呢?

听说,朋友圈“没有人喜欢你晒各种幸福”。怎么会呢?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不就是彼此成全,共享欢乐吗?如果幸福都让彼此无法接受,那还怎么是朋友呢?

听说,朋友圈“没有人关心你的烦恼忧愁”。怎么会呢?“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是让人能脱口而出的至美歌词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支援”的不都是朋友吗?“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帮”的也不是朋友吗?

难道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只是李白一个人的自我感动?

难道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只是汪伦的无心之举?

难道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只是高适例行的客套之言?

话说,朋友圈不是“朋友”们通过互相分享自己的日常,真正感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温暖友情吗?不是让我们时刻体验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新时代福利吗?

这不准那不准的,到底发生什么了?是风儿,误传了什么吗?

老师真的有带薪假期吗?

关于老师是否真正拥有三个月的带薪假期的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了。《小王子》一书中,有一句话非常经典:“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

上一周,我在朋友圈发了个小长文:

今天好像有点累,但还能扛。

其实我的课表上只有两节课,第四节和第五节。

第一节,备课。

第二三节,班主任会议。会议剩了半节,用来协助追费了。

第六节,与科任老师两次沟通,借点儿时间用于禁毒考试。

第六节下课,带学生冲到信息室,参加禁毒考试。

第七节,陪学生参加年级体育集训。

16:20—17:00 校门口值勤。


18:10 主任通知收集年级家委资料。20:25 收到年级行政的信息,说我们班上周跳绳比赛成绩太令人尴尬。本想一对一发信息给家长鼓劲加油,可是老糊涂又忘了体智云怎么操作,还是先整理年级家委资料吧。


是的,里面没有提到批改作业,备课也只是一节课的时间。事实上,要想备好一节课,最少要用三节课的时间来准备。那些不足的时间,就是下班时间安顿家里的大小杂事后,默默在灯下补好的。这也不是我最忙碌的一天,我也不是班主任中最忙碌的那一个。

一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有多少背过作业本和练习卷回家悄悄批阅的呢?又有多少在家里一个接一个的家长电话与回复信息呢?还有多少曾经或正等着假期再去医院检查或治疗的呢?

随意一搜,都能发现,东西南北中,班主任的工作不是每天8小时那么轻松:《班主任到底有多忙?看这份清单就明白了》《中国教师为什么这么累?这是我见过最理性分析教师行业的文章》《暖心!漫画揭秘教师的“On Call 24小时”

这个学年开学初,还传出有老师因为被安排当班主任而哭得泣不成声的事。自然地,也有影响力较大的视频号呼吁老师照顾好自己的视频。


如果说,平时多以“加班”状态完成工作的老师,到了假期都不能公开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都不能随心所欲地看看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弱弱问一句:是老师们不配吗?

也许,《中国教师报》的文章《由教师暑假旅游“不发圈”说开去能解开大家的疑团。

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祖国的山山水水的认知都是从书中的图片、文字以及近些年来的短视频了解,如何充满激情地引领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壮丽河山呢?如果老师们连法律保障的带薪假期都要躲躲闪闪地去发现美好、感受美好、享受美好,那么,他们又如何能自信满满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呢?

“防火防盗防闺蜜”的剧情,可信吗?

“防火防盗防闺蜜”的说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开来,但这句话的背后,好像在故意夸大“人心叵测”。

事实上,“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人世间,有火要防,有盗贼要防,也有“闺蜜”要防,但人世间也自有真情在,从古到今,都是。

昨天,刚好读到了苗旭峰老师写的《苗读世说丨两个皇帝的温暖》,里面提到在两晋,皇帝与大臣之间不像其它朝代那样特别讲究“君君臣臣”,君臣之间有一些淳朴的纯以情谊而铭记的故事,十分令人动容。文中,苗老师分享了两个故事:
一是九岁的晋成帝为了处决在他面前杀死侍中锺雅的任让,一并处理了在平定苏峻之乱中立下了首功,很有分量的实权派人物陶侃;二是以“何不食肉糜”被后人当笑料的司马衷,因为嵇绍在危难时刻死死保护他,献血溅到了他的衣服上,事后身边的人要为他洗衣服,他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掉。
文章的结尾,苗老师这么写:“相信善良,相信感恩,相信真诚的怀念,相信一切美好的东西,超越尊卑,超越时空,一直都在。读着这样的文字,谁的心中不是一片暖阳呢?

多年前也曾读到一个温暖的故事:


海水退潮后,大量的鱼被搁浅在海滩上。一个小男孩见状,开始拾起鱼一条一条地往海里扔。路过的人不理解:“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有谁在乎呢?”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说:“这条鱼在乎!这一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边说边将一条条鱼扔回了大海。


是的,被小男孩救回大海的每一条鱼都在乎!

电影《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真正的消失是被彻底遗忘。我们在朋友圈分享的喜怒哀乐,没有把我们遗忘的朋友会在乎,因为他们在牵挂我们。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人在乎你,也有人在乎你的在乎。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朋友,如果您的朋友圈有我,尽管分享,我会看到。也许我不能一一回复,那只是我很忙,或者我对你很放心。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也会继续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小确幸、小烦恼,相信我的朋友们也一定会看到。



来源 | 玉米与猴娃  编辑 | 夏天

主编 | 卓雅  终审 | 种豆南山

推广合作 | 木子(微信)lixin13551044584
● 谷里书院“文学阅读与创意写作”教学观摩会(11.29-12.1温州)
 十一月班主任重点工作清单
 《中国教师报》:针对教师的不实举报为何频发?

祖庆说
言说抵抗荒诞。三十多年教龄语文教师/新媒体教育人/间歇性写作爱好者的自留地。说白云苍狗,说人间冷暖,说教育教学,说一切可说之事——张祖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