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肝静脉瘘属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中比较罕见的一种类型,多数为肝脏边缘的小静脉瘘,少数为管状或瘤样,易引发肝性脑病。
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为先天性,亦可继发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及肝脏良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病因和分流量的大小。先天性门静脉-肝静脉瘘多无临床症状,继发性门静脉-肝静脉瘘可出现低血糖症或血氨明显升高,分流量超过门静脉血流量60%时,患者极易引起肝性脑病,可出现精神障碍。
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手段,包括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核磁共振(MRI)、血管造影(DSA)、CT 均为有效的检查手段,其中CDFI为首选检查手段,但DSA仍为金标准。
1、常规超声检查:可实时、动态观察病灶的二维特征、血流方向及动力学改变。可了解瘘口直径、瘘口处血流速度等信息,定量评估瘘口分流量大小,计算获得出分流比(反映分流的严重程度)。
血流量的算法:血流量=管腔面积×平均速度。门静脉分流比小于24-30%,不会引起肝性脑病。
二维超声可见病灶呈蜂窝状,累及门静脉、肝静脉分支增粗、迂曲,两支血管间见囊状或柱状异常交通。CDFI示病灶内血流信号充盈,受累肝静脉分支内三相波形消失,呈现“门静脉样”连续性血流频谱;受累门静脉分支内血流速度增高。
2、血管造影(DSA):金标准。
3、增强CT或MRI。
鉴别诊断:1)布加氏综合征:2)动静脉瘘,包括肝动脉-门静脉或肝动脉-肝静脉瘘。
治疗:该病如分流量较小,且无相关的脑病则不必治疗,如分流量较大,出现脑病或肝功能损害则需进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为血管介入栓塞。
病例:男,82岁,双下肢水肿,常规腹部超声检查。
肝右前叶见一大小约1.8*1.5c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晰。
CDFI示其内可见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信号充盈。
动态观察:该低回声区分别与门静脉分支、肝静脉分支相延续,门静脉分支为输入血流。肝静脉分支为输出血流。
动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