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黏液性肿瘤为一种异质性疾病,较为少见,之前有不同的术语,包括阑尾黏液囊肿、黏液囊腺瘤或囊腺癌,近年根据国际腹膜表面肿瘤小组共识和美国癌症联合会肿瘤分期,广义的阑尾黏液性肿瘤包括阑尾锯齿状病变和息肉等前驱病变、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阑尾高级别黏液性肿瘤、黏液腺癌;狭义的阑尾黏液性肿瘤根据WHO(2019)分类包括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和阑尾高级别黏液性肿瘤,定义为黏液上皮增生的肿瘤,伴有细胞外黏液和推挤性的肿瘤前缘,根据细胞学分为高低级别和高级别,且推荐不再使用之前旧称,现统称为阑尾黏液性肿瘤,病理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
超声表现:阑尾黏液囊肿一般位于右下腹,解剖位置靠近右侧腰大肌或髂血管,呈圆形、类圆形或管状的囊性或囊实性回声。囊内回声可清亮或透声较差,可见点状强回声,囊腔内多为无回声。有时囊内粘稠粘液呈螺纹样回声特征,称作“洋葱皮征”,是一个高度提示阑尾黏液囊肿的特殊征象。囊壁一般不厚,可有钙化(特异性较高)。若能追踪到包块与残存的阑尾的关系,这对明确诊断有提示作用。阑尾黏液性肿瘤穿孔时可见囊壁回声局部连续性中断。有研究报告,阑尾最大外径大于1.5cm是诊断阑尾黏液性肿瘤的实用标准,敏感为83%,特异性为92%。当囊壁不规则增厚,血流信号丰富时需注意提示恶性肿瘤;有时单纯粘液囊肿,阑尾腔内可见导致梗阻的粪石强回声。
鉴别诊断:
(4)肠系膜囊肿,为圆形或椭圆形等囊性包块,无明显根蒂,与系膜或肠管关系可较密切,囊壁均匀光整,囊液回声较低,透声佳。
治疗:对于阑尾黏液性肿瘤的治疗,手术仍是唯一可能的根治性方法。阑尾黏液性肿瘤壁薄,操作不慎易破裂,造成腹盆腔播散,术后可引起腹膜假性黏液瘤。无论良性或恶性,一旦瘤体破裂,会显著提高术后复发率和腹膜种植转移风险,影响患者预后;故手术要严格做到瘤体无破裂条件下的根治性切除。
总结:阑尾黏液性肿瘤临床上是少见病,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超声检查发现右下腹阑尾区较大囊性包块时,应该高度怀疑该病的可能。如能追踪出包块与阑尾的解剖关系,并结合特征性的囊壁钙化及洋葱皮征象,则可以考虑诊断阑尾粘液性肿瘤。在诊断该病时,应该考虑到有腹腔假性粘液瘤种植的可能,女性应与妇科肿瘤相鉴别,通过超声检查的特征表现,准确诊断。
张梅,高风婿.阑尾黏液性肿瘤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1):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