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习能力强分数高的人,放弃985,为了“好专业”去一些差学校,早晚会后悔

教育   2024-07-23 23:16   北京  
文/体制老司机
最近这几天各地的高考录取出结果来了,今年的录取结果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很多985高校的冷门专业无人问津,而类似警校、师范、定向培养的学校和专业,都极其火爆,很多分数远远高于普通985的调档线。甚至还有一个考生考了602分,因为觉得某个专业好,选择去了一所职业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今天和单位一个领导聊天,说到现在的高考录取,和多年前相比完全不同了。
以前,一个学校的录取分数高,那它的每一个专业的分数都会非常高,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分差是比较小的。比如说北大的历史专业的分数,就基本上肯定比浙江大学最好的文科专业分数还要高。
当年的人们,只认学校,不太认专业。
当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选择的内在逻辑,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
大学本科的教育,主要的通识教育,目的是为了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等等。
比如说在很多很好的学校里,在专业课程之外,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选修课程,甚至有的学校还有陶艺制作课程。这些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增长学生的知识面。
大多数顶尖的学校,不管在哪一门课程中,其实都会比较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说会让学生组队,就一个课题开展研究,然后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和思考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尤其是其中一些非常好的大师的课程,这些大师在课程中,往往会教授学生一些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理念和方法,这些东西是极其宝贵的。
比如说在大学的时候我上过曹文轩的小说课,他讲过写小说其实就是讲故事,一流的小说家一定是顶尖的讲故事的人。这个理念对我们今天的写作和与人沟通交流,一直有根本性的影响。
又比如说,顶尖大学里,基本上都有很多课外的社团和活动,这些社团和活动,很多都是层次比较高的,接触到的人和事情,都是比较顶级的,对于提升学生眼界、沟通能力等等,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实最重要的是,校园的环境和文化,对一个人的塑造才是根本性的。
在很多顶尖学校里,你的同学大多每天都在思考出国留学、找名企实习、自己做项目、搞社团、研究一个感兴趣的事情、参加各种校内校外的顶尖群体活动等等。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一个人无形当中是会被影响和感染的,也会跟着去做去学。
而且同学之间在一起讨论学习生活,大家的理念、文化、思维、方法,其实都会相互影响和感染。
而且大多数名校,往往都有着那个城市最顶尖的各种资源,只要有心去探究,大部分都能获得。
我也去过一些比较差劲的学校,或者说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校,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里面的大部分人,每天都在“享受人生”,玩游戏,谈恋爱,打篮球,学习能混则混。基本上也谈不什么大师和社会好资源。学校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很糟糕的。或者说,他们受到学校过于“专业化”的影响,视野和思维往往比较狭窄。
一个就算资质不太好的学生,他进到了一所名校里,耳濡目染,得到资源的培养和加持,他的个人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一个就算能力再强,资质再好的人,到了一个封闭的、落后的学校里,他也会被影响和左右,成为一个极其普通的人。就算他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好一点的普通人而已。
曾经看过一个节目,小米的一个HR对话一个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这位二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埋怨小米这种企业不给他们二本学生机会,觉得自己作为其中的优秀者,绝对不比985的学生差。
但HR用实实在在的证据打了这个学生的脸。
当这位“主席”还在拿自己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说事的时候,hr说人家很多985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经可以达到独立编程的水平了;当这个“主席”说自己的英语六级的时候,HR说很多985的学生谈论的都是托福和雅思成绩。更不要说人家很多985的学生动不动就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实习,去过什么国际组织实习,参加过什么高层次的活动,在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发表过什么文章了。
一个好的大学,确实有好的环境和氛围,更好的资源,更多的机会,让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这是名校的意义所在。
具备了这种能力,这些学生今后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其实并不重要。他们只要愿意去学习一个新的专业,从事一个新的领域,只要不是医学这种专业门槛极高的领域,他们完全可以从零开始去学习,并且可以迅速掌握其中的技能和技巧,从而迅速超过普通人。
事实上也是如此。过去二三十年里,成功的那些人中,很多都是名校出身,他们毕业后从事的领域,干的工作,和他的专业可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
雷军的技术能力很强,但当他从金山出来之后,成为一个创业者之后,他所做的事情,和他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就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所以,名校的意义在于,它有极好的资源,以及最顶级的学习理念、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思维,可以从根本上塑造一个人,改造一个人,提升一个人。
当然,很多人会说,我也是985的,但是感觉也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985当中当然也有很多泯然众人的人,但是去看看这些人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就会发现,他们压根就不懂得珍惜和利用大学的资源,大学基本上是混过来的。
不是大学无用,而是你自己没用罢了。
今天,在互联网权威导师的忽悠下,在抖音小红书的洗脑下,很多人为了短期好就业,本身可以去很好的大学的,选择了一些学校比较差,仅仅是毕业后可能比较好就业的专业。
不可否认,这些人毕业之后,可能会有一份还可以的工作,比如进编制,当老师,或者在某个领域拿到不错的工资。
但是,就好像十多年前读土木工程的那些人一样,他们有想到今天会失业,会没饭吃吗?
也好比改革开放初期,90年代几百万辞职下海的公务员,他们有想到有一天,铁饭碗的公务员,很多工资低到一家人吃饭都不够吗?
如果是自身能力确实很弱,学习能力较差,学一门类似蓝领的技术傍身,是较好的选择。虽然这些技术的可替代性强,未来甚至可能会被AI取代,但普通人的命运,也只能任由时代的蹂躏了。
但那些能考600多分,自身学习能力和资质都很好的人,可以上很好学校的人,本来可以拥有一片大海,却为了短期的就业,被很多权威忽悠,选择了一条所谓的捷径,让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最终走进了死胡同。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的学习或者专业技能,只有自身强大的学习能力、系统科学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是根本性的,是可以在不管如何变化的形势之下,都可以从容应对的根本。
(THE END)

公务员说公考
公考经验大杂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