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52(10):
1207-1208
作者: 盛琴慧 陈尔冬 张龙 洪涛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胺碘酮的心脏外副作用多而广泛,但严重低钠血症临床罕见,国内外少见报道。该文报道1例高龄老年女性患者,因心房颤动使用静脉胺碘酮治疗数小时后,出现神志障碍并进行性加重,
同时伴有严重的低钠血症,停用胺碘酮并补充高渗盐水后血钠浓度及意识恢复正常,对临床提出警示。
患者,女性,93岁。因“心前区不适伴恶心、左腋及下颌部疼痛13 h”于2023年1月20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心电图提示下壁ST段抬高,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收入院。患者平素活动量正常,无劳力性胸闷、胸痛,无心悸、气短等症状。高血压史10年,服用氯沙坦氢氯噻嗪1片/d,血压控制良好,130/7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高脂血症3年,服用血脂康治疗。无吸烟、饮酒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无认知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史,近期饮食、睡眠、体重如常,无尿便异常、无腹泻便秘。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91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41/66 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91次/min,心律齐,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四肢关节无红肿及压痛,主动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98 mmol/L;心肌酶谱各项明显升高,肌酸激酶1 337 U/L,乳酸脱氢酶49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170.8 μg/L,高敏肌钙蛋白I 15 779.7 ng/L。入院后患者症状仍持续未缓解,心电图仍可见ST段明显抬高,遂即刻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远端完全闭塞,使用药物球囊行扩张治疗,过程顺利。术后药物调整为: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根据患者血压及心率情况加用倍他乐克缓释片、沙库巴曲缬沙坦及螺内酯改善心室重构治疗,停用原降压药物氯沙坦氢氯噻嗪。术后1周患者病情稳定拟出院,常规复查心电图时发现心房颤动(房颤),心室率125次/min,患者未诉心悸胸闷等不适。回顾心电监护房颤持续时间约10 h,决定采用药物复律治疗。16:00开始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法国)75 mg静脉推注,随后1 mg/min静脉滴注6 h,22:00减为0.5 mg/min静脉滴注。20:00许患者诉轻度憋气。床旁心电监护仍示房颤,心室率100次/min,血压150/100 mmHg,血氧同前无明显变化。查体患者平卧位,略烦躁,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血气分析:酸碱度7.480,二氧化碳分压30.60 mmHg,氧分压129.00 mmHg,氧饱和度99.40%,Na + 113.0 mmol/L,立即给予10% NaCl 3 g口服。同时考虑患者持续房颤伴较快心室率,不除外急性左心衰竭可能,予托拉塞米10 mg静脉推注,并继续维持胺碘酮静脉滴注转复房颤及控制心室率。随后1 h内患者症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意识不清,查体无神经系统病理征及异常反射,血清电解质检查示严重低钠血症危急值108.1 mmol/L,再次予10% NaCl 3 g 口服及静脉注射。凌晨2:00许,患者严重烦躁,双肺仍可闻及湿啰音,予酒石酸唑吡坦5 mg口服,患者逐渐安静。晨6:00,患者嗜睡状态,呼之可应,血压血氧正常,房颤,心室率93次/min。7:00血生化检测:Na + 117.0 mmol/L,谷丙转氨酶549 U/L,谷草转氨酶710 U/L,患者出现明显肝功能异常,遂立即停用胺碘酮。继续分次静脉给予10% NaCl及生理盐水,共补充NaCl 16 g。11:30血清Na + 118.8 mmol/L,肾功能正常,血肌酐99 μmol/L,血渗透压257 mOsm/kg,尿渗透压305 mOsm/kg,予氟马西尼0.5 mg静脉推注,纠正可能伴随存在的酒石酸唑吡坦蓄积,促进患者意识好转和恢复。16:10(停用胺碘酮后9 h余)Na + 124.1 mmol/L,患者神志逐渐恢复。回顾患者入院后至使用胺碘酮前的血生化检验,患者的确存在轻度低钠低氯血症,但相对稳定,在发现房颤使用胺碘酮前的末次结果为Na + 131.5 mmol/L、Cl - 91.0 mmol/L,血清K + 3.9 mmol/L,肝功能、血肌酐水平正常。在胺碘酮静脉注射后短时间内,血钠水平出现急剧下降,停用胺碘酮及对症补充后未再进行性下降。5 d后患者血Na + 133.3 mmol/L逐渐接近正常水平,随后稳定维持在135.2~139.7 mmol/L,血清K + 3.8~4.9 mmol/L,血清Cl - 97.0~112.0 mmol/L。保肝对症治疗2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病情平稳出院。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各种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均有转复作用,且对心功能无明显影响,广泛用于房颤的急性期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治疗。胺碘酮有诸多心脏外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甲状腺功能异常、角膜色素沉积、肺纤维化等。因此,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定期监测这些脏器和功能的变化,一般及时调整剂量或停止胺碘酮的使用可以阻断这些副作用的进展。此外,也有一些少见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肌病等可见报道 [ 1 , 2 ] ,但胺碘酮引起的严重低钠血症却十分罕见且凶险。本例患者在使用胺碘酮前,基础血钠水平偏低但接近正常水平,考虑与患者长期使用氯沙坦氢氯噻嗪及低盐清淡饮食有关。在使用胺碘酮后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及严重的低钠血症,因同时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停用胺碘酮及对症补钠后,低钠血症短时间内得到纠正,神志亦随之恢复。患者最低血钠浓度、血渗透压、尿渗透压水平初步符合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未发现导致低钠血症的其他因素,由此提示我们考虑胺碘酮所致的可能。查阅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说明书,有2项少见的不良反应:(1)精神异常:未知发生率,意识模糊、瞻望、幻觉;(2)内分泌异常:十分罕见,SIADH。在广泛使用的口服制剂盐酸胺碘酮片(赛诺菲公司,杭州)的说明书中,同样提到了上述2项不良反应,还特别列出了一项异常实验室结果:罕见,罕见低钠血症可提示SIADH。以上不良反应证实了我们的推测,即胺碘酮可以导致罕见的低钠血症及相关临床症状。导致SIADH的常见疾病有:恶性肿瘤,尤其是肺、胰腺、前列腺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等;药物是诱发SIADH另一常见因素,而且种类繁多,如氯磺丙脲、卡马西平、长春新碱、三环类抗抑郁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 3 , 4 ] 。胺碘酮诱发SIADH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的原因包括: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胺碘酮对加压素或肾脏水通道蛋白受体的直接作用。SIADH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限制入量、使用袢利尿剂、摄入高渗盐水,使用加压素受体拮抗剂等,而去除诱发因素则是关键。本例患者在出现意识障碍初期,即发现血清钠水平明显下降,补充高渗盐水未能纠正,直到停用胺碘酮后,补充高渗盐水才迅速纠正了低钠血症。文献报道,该少见副作用多发生在胺碘酮使用数日到1周左右 [ 5 ] ,最短时间发生于使用后20 h [ 6 ] 。而本例患者在静脉使用胺碘酮后仅5 h即出现意识障碍和低钠血症,出现症状时胺碘酮累积剂量仅约375 mg,至次日完全停用时使用的总剂量也仅约700 mg,均明显低于既往文献报道。本例患者系超高龄老年女性患者,体瘦,可能存在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度及对抗利尿激素过度敏感的情况,提示胺碘酮诱发的低钠血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此外,本例患者基础血钠水平偏低,以及使用胺碘酮后同时出现的肝功能异常,可能加速了低钠血症的发生发展。比较常见的肝功能异常使得胺碘酮幸运地及时停用,低钠血症较迅速地得到纠正,避免了可能的严重临床后果。胺碘酮的静脉注射及口服制剂均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该罕见病例对我们提出了警示。对所有使用胺碘酮的患者,除了常见的眼底、肝、肺和甲状腺等靶器官损伤,还需常规关注并随访患者血钠电解质水平的变化,及时发现此少见但可能严重致命的并发症,果断停药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编辑:范姝婕
审核:范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