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芝回来的当天晚上,整理完行装,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书架上把《艽野尘梦》找出来。
洗去旅途的疲惫,窝在起居室的沙发上,在这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夜晚,我把自己放逐进《艽野尘梦》的世界,走进百年前的工布。
我曾经在《德木拉山,这条古老却被遗忘的道路》里,说过这本《艽野尘梦》的来历。
十几年前,我自凤凰沈从文的故居带回来。之前虽然也读过,但这次刚刚走过故事发生的那片土地,再读肯定不一样。
《艽野尘梦》全文两万多字,以文言写就,凝练写实。提到这本书,很多人都以为是陈渠珍与西原的爱情之书。其实它描绘的不仅仅是爱情,记录的是百年前川藏的民俗风情与时局。
我用了一个晚上,一气呵成读完。
掩卷长叹,思绪万千。
我们接触的历史多来自于史书,大视角下的历史事件,往往寥寥几笔,宏大冷静,不带感情色彩。
但在亲历者的笔下,历史事件都有了参与其中的小人物,他们可能是记述者的朋友,也可能是事件的对立方,他们在事件中作为角色被记述下来,真实而有血肉。
这些记述让我们再看历史时就有了普通人的温度,仿佛是一道历史的横切面,时隔百年依然鲜活。
关于清末川藏时局的内容,今天不在这里展开。
那些内容太庞大,适合哪次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兴之所致,倾囊而出。
像我这样的懒人,平时就写点小文章。
一边读,一边对照刚刚走过的这片土地,那些百年前的风情,有些至今犹在。
我撷取一二,以作记录。
陈渠珍最初抵达工布地区(林芝市巴宜区)时,这样写道:“是日天气晴朗,沿途风景宜人……后临大河,浅滩水平,中为沙洲,野鸭数十成群,游行水滨,景物不殊内地。”
他笔下记述的风景,我今天在尼洋河风光带依然能够见到。
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大河流带来沉积与富饶,在这里形成湿地。江河汇流之前,因地势影响,尼洋河突然拓宽了河道,形成大片河滩,河边浅滩上生长着柳树与荒草芦苇。
陈渠珍笔下的“后临大河,浅滩水平,中为沙洲……”立刻就跃然纸上,鲜活了起来。
这片百年前使陈渠珍沉醉的人间净土,现在依然使我们沉醉。
除却风景,陈渠珍在《艽野尘梦》中还记述了工布的民风、气候、物产:“工布在江达之西南……民情朴厚,气候温和,物产亦丰富。”
这和我们在林芝这段时间的体会不约而同。
林芝海拔在31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超过10度,我们去时正逢初冬,体表温度十几度左右,非常舒适。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的话,林芝这个小城,整体呈现的气质是干净、安静、温和与朴厚。
再看看陈渠珍笔下的工布美食:
藏面
“所具山珍海品……其尤面食为佳,皆以番女为之,艺精绝,凭尺许方板,顷刻而成。”
这简直就是我们在措高乡吃到藏面的真实写照。
我当时在后厨看到的藏族阿姐的忙碌,就是陈渠珍笔下的“艺精绝……顷刻而成。”
鸡汤锅
陈渠珍笔下的鸡汤火锅:“果饼酒肴,罗列满桌,中一火锅,以鱼翅、海参、鱿鱼、瑶柱、金钩、口蘑、粉条之属,杂拌肉圆鸡汤,又以腌酸青菜及酸汤调和之,味鲜美绝伦,内地所未尝有也。不知喇嘛何以办此”。
林芝历史上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路段,贸易之盛,很多稀有食材在这里汇聚。陈渠珍当年参加的是西藏贵族宴席,所以上面的记述中出现了很多当地少见的海鲜。
但是这一鸡汤火锅的吃法,保留到现在,在林芝地区依然盛行,就是大名鼎鼎的石锅鸡。
与当年陈渠珍吃到的海鲜不同,现在则是糅合了诸多滋补药材与食用菌。
我当时吃到酸汤火锅时,还和舰长说,这酸菜的做法或许源自川菜,没想到在陈渠珍的笔下看到了记载。
美丽的工布女孩
行走林芝的那段时间,西原和陈渠珍的故事如影相随,一直在我心里萦绕。
我们翻越过德木拉山,我们来到鲁朗,我们走过他们当年曾经走过的道路……
工布女孩多是瓜子脸,面容清秀。
陈渠珍在书中写他与西原的第一次见面:“中一女子,年约十五、六,貌虽中姿,而矫健敏捷……”
那日在一家藏餐厅,工布女孩的歌声与舞姿让我沉醉。
看到她们,我忍不住想,百年前的西原大概就是这般模样吧?
作为陈渠珍的妻子,西原在战场上是与陈渠珍并肩作战的,陈渠珍的笔下,记述了数次西原救他于险境。
与那些惊险相比,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们出征时的一个小场景:“西原炒牛肚一盘至,余持饼倚枕而食”。
动荡年代里的片刻安宁,战火中的柔情,在这个夜晚不经意的打动了我。
我隔了百年和他们对望。
我看到动荡岁月里的相守,尘缘幻梦,刻骨铭心。
爱情在这片土地上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