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3号内部会议关于寒冬的言论,在媒体上曝出来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以华为的影响力,这样的传播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果不其然,当天下午,各种媒体开始发酵,网上一片哀鸿。
最惨的,还是第二天股市的应声大跌。
我不炒股,但是隔着屏幕也感受到了股民实实在在的损失。
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段子,在互联网上疯传。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大陆。
这个时刻,信心比黄金重要。
疫情三年,频繁的核酸,经济的下滑,大家的情绪到了一个又麻木又厌烦,又放弃又紧绷的状态……
明明身体躺平,心理却还怕刺激……
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
华为是个特殊的企业。
说它是中国最著名的民企应该没有人有异议,中美贸易战之下,处在风口浪尖的排头兵企业。
贸易战初期中兴事件爆发,随着中兴被打懵,国人刚刚膨起的自尊心也遭到了碾压。
那时是华为凭一家民企之力,做了中美贸易战的旗手。
华为的应对,给了我们一个高科技领域走自主创新之路对抗的非典型模范。
正是因为这些特殊的存在,华为的寒冬和其他企业所定义的寒冬也有所不同。
它所处的行业是美国高度打压我们的行业。
封锁,禁售,制裁……
5G受阻,芯片受阻,终端消费严重下降……
大背景是以一国之力打压一家企业。
作为一个海外收入占主体的企业,国内市场只是其份额的一部分,全球经济的下滑对它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庞大的体量,面对经济的失速,它所面临的现金,收入的压力也是一般企业不能感同身受的。
从华为的角度来讲,前路确实困难重重。
这是实情,无可厚非。
但这一次不同的是,三年前的华为和此时的华为,在角色、形象、影响力上均有了不同。
当华为的形象实际已经上升至国民英雄企业的角色时,社会的对它的期望与认知不同。
哪怕华为一向以低调著称,谨言慎行。
这一次的高调寒冬之语,影响极大。
这几年还在苦苦挣扎的企业,没有撑过这次疫情的企业,还在寻找出路不肯放弃的中小微企业主……
这种情绪的蔓延,很容易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十年前,华为也曾经喊出过冬天的口号。
那时IT业流传华为的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但它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行业内部。
哪怕后来文章随着华为影响力的出圈,更多人的着眼点也是在于企业管理的角度。
和今天的一夜致股市暴跌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
我对华为有着十足的敬意。
我们和华为同属大IT行业,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家企业,当年在业内有华为黄埔军校的说法。
我的很多同事跳槽去了华为工作。
其中有位朋友去了华为又离开。
我当时问过他一个问题:华为怎么样?
他的回答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华为是一家除了累点没啥毛病的公司。
这个回答出自一个离职员工之口,让我惊诧之余多了很多思考。
这家企业一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但这一次它的企业危机言论,成为影响企业界和民间心理的重要事件,我并不认同。
疫情这几年企业的艰难,本着真实视角的记录,我在几篇文章中也都有提及。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的经济现象中,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低谷期。
除却防疫相关企业,就我自己的观察,身边几个领域的企业在这几年,依然保持了不错的增长。
新能源领域这个毋须多言了。
我身边的企业,有的在今年顺利完成融资,在大家一片资本寒冬的声音下,被几家投资机构追捧。
有的已经进入IPO阶段,在做上市前最后的冲刺。
互联网领域优秀的成长型企业,技术型企业。
元宇宙这个词最早是Facebook率先喊出来,其实在我们的行业里,一致的认知是无论有没有这个定义,人类社会都在朝着虚拟化的方向前进。
或者再激进一点说,我们现在已经身处元宇宙世界的雏形里。
你用互联网应用社交,用无现金结算消费,你的娱乐在网上进行,电竞取代了世界杯……
讨论元宇宙概念的虚实其实意义不大,一群相关的企业在没有这个概念之前也在做着相关的工作。
比如AI,云与大数据,虚拟现实,语义识别……
这几年因为宏观政策的影响,互联网平台型企业遭受挤压,价值表现从峰顶滑落。
这些企业从声望到市值都严重下降。
有一次,我和朋友讨论这个话题。
我说,你不用担心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起不来。只要给一点点空间,哪怕二马倒下了,中国人还有无数的年轻人想成为二马。
因为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这个行业看重智力与创意,无法进行传统资源的垄断。
这个行业给想进入的年轻人留了无数后门,这些后门就是这些聪明的年轻人逆袭的机会。
过去的二十年已经证明,互联网是草根逆袭最容易成功的行业。
中国人从来不缺优秀的人和想法。
中国人更有足够的勤奋。
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小投入,轻资产,高回报。
一旦成功,是N倍级增长和回报。
罗永浩创业几生几死,最后还是选择放弃如日中天的直播,回到这个大领域里来折腾,你就知道这个行业的魅力和吸引力了。
那为什么这些企业没有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呢?
用现在时髦的说法,他们还没出圈。
就象二十年前的华为一样,他们还仅仅在行业里暂露头角,为一小部分专业领域所熟知。
还在成长期和萌芽期。
他们的体量还都小。
他们还不是主流经济体。
他们还没有掌握话语权。
其实即时没有这次疫情,经济的发展也到了世纪之变的关口。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深入,互联网行业拐点已至。
元宇宙带来数字版的“创世纪计划”,与我们在90年代初谈论网络和网站时无异。
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加速了分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疫情产生的新世界,虚拟经济进一步深化。
这是一次新经济的孕育与萌芽期。
我们都在见证历史,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
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朋友的公司,在疫情的几年里,非但没有受影响,还是业务高速发展的三年。
目前已经在为IPO作准备,他们是互联网接入设备的企业。
我们近距离的几个科技型项目,今年的业绩增长也都是走出了超行情的预期。
不可能没有影响,如果说影响的话,具体表现在原定的境外上市时间作了调整。
疫情,战争,全球经济滑落的种种表现,原定的上市时间表对企业的估值,定价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就企业具体的业绩来讲,是向好的。
这些企业都有的几个共性:科技型,细分领域,小而美,独到和特殊性的技术。
在一片哀鸿中谈向好,这容易引发不适。
但我觉得需要谈点希望。
人类对未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抵挡不住向前的雄心。
在历史的长河里,从长期行为而不是短期影响来看,人类的经济增长率从来没有因为瘟疫、战争的影响而下降。
无论是当年欧洲的黑死病,还是要1918年的大流感。
经济的增长最终要靠技术的进步。
当年,是蒸汽机取代风车,计算机取代算盘,网络取代电话,这一次,又会是什么被取代?
我们都在等待这个结果的出现。
那些不甘心的青年人,中年人,还在孜孜不倦以求之的路上。
还是那句话,信心比黄金重要。
创业,需要雄心。
有时候,哪怕是盲目的雄心。
人类的绵延发展,是在于人类不肯放弃的创造力,这是不变的主旋律。
地球可以流浪,人类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