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美食,被我发现的秘密

2024-07-08 21:54   广东  

1


我其实和贵州还挺有缘的。


我最好的几个朋友,有几个都是贵州的。

所以我们家里常年有贵州的酸汤、小米酢、辣椒蘸水……

都是朋友们带来的。


贵州的辣椒蘸水被我们发明出各种吃法。

清炖牛羊肉、各种香煎菜式时的蘸料无一不是它。


它甚至在我们家还有一个专属名字:小气鬼辣椒面。

因为老友每次给我们只带两袋,超爱它的舰长就给它命名:小气鬼辣椒面。

老友说:现吃现带,吃完再供应。

后来我知道老友的用意了,天气热时,这款蘸水里因为有花生碎,容易生虫。


其实家里的这款辣椒面从来没有断过供应,可是小气鬼辣椒面这个名字,却从此传了下来。

甚至在来我家吃饭的朋友们中间,还颇有了些名气。


贵州的酸汤就更不用说了,家里常年有备红酸汤。

有时候朋友们一起小聚,餐前酒后的那碗酸汤,解腻醒酒,是很多朋友的最爱。



2 锅与粉之城


这几日在贵阳,我发现一个秘密。

贵阳的美食其实是各种锅:干锅,汤锅,铜锅,地摊火锅,夺夺粉火锅,豆米火锅、排骨玉米火锅、烙锅……


除此之外,就是各种粉:花溪牛肉粉、脆哨粉、遵义羊肉粉,还有好多没记下名字的粉……

对了,中间夹杂着面:肠旺面、鸡丝豆花面……

粉面不分家。


这分明就是个被锅和粉包围的城市。

都说成都、重庆是火锅之城,那是大家被假象蒙蔽了,贵阳才是隐藏的很深的火锅之城。

就拿酸汤鱼来说,也是个火锅。

那个铜锅牛肉,分明就是把干锅和汤锅结合起来,还是火锅……


据说,贵阳一年四季都吃火锅。



到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就已经被司机师傅安利了好几种锅:地摊火锅、夺夺粉火锅、烙锅……名字都那么有个性。


地摊火锅其实是在店里吃,并不是在地摊上。估计它最早的缘起是在地摊,所以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了下来。

我们第一天的晚餐就是它。


地摊火锅的做法,有些类似广西的豆豉火锅,豆豉炒香做汤底,汤里有锅底肉。

豆豉因为炒过,香辣风味浓郁。

其实第一天晚上,更吸引我的是贵阳的青菜,水灵灵的,真喜人呀。


3 牛肉粉的真相


老友特意嘱咐我,一定要去吃贵阳的粉。

花溪牛肉粉,脆哨粉……

他告诉我一个老字号,说其实很一般。让我选那些门头破烂的店进,别挑装修。


我也不爱追网红店。

原因有二:太有名气的店,客流量一大,品质其实难以保证;年轻人追的店,他们自己对美食的鉴赏其实还有待考验。


酒店的服务人员告诉我,贵阳的粉其实没有特别惊艳的店,大家的水平都比较平均。


这和我这几天的感受也差不多,每天早餐的粉,各家的出品其实都不错。


贵阳牛肉粉首先是汤鲜。

其次是牛肉特别好吃。


我们家平时的牛肉来自内蒙牧区,品质算很好了,可和贵州的牛肉比起来,贵州牛肉的口感更细腻些。


我恍然大悟,贵州的牛肉粉好吃是因为贵州的牛肉好吃。

牛肉粉并不是哪家店掌握的独门秘笈,主要胜在食材。


这也难怪。

著名的潮汕火锅,它的牛肉供应其实是来自于贵州,就是大名鼎鼎的贵州小黄牛。



4 酸汤鱼的灵魂


平时家里的酸汤肯定抵不过原产地风味,这次在贵阳,总是要安排一次道地的酸汤鱼。


酸汤鱼最地道的配伍是红酸汤与黄腊丁。


我在深圳把这个配伍改成了红酸汤与三文鱼头。深圳的黄腊丁品质不高,淡水鱼的鱼腥味难掩。

有一次试过拿三文鱼头煮汤,三文鱼头有脂肪但不多,不会过瘦太柴也不会过肥油腻,腥味更不重,用来和酸汤搭,刚刚好。


这次在贵阳,我特意挑了黄腊丁,其他鱼统统不考虑。

没想到成了这次酸汤鱼的惊艳。


黄腊丁鲜嫩清甜,没有一丁点儿淡水鱼的腥气,应该是养殖时的水质特别好。

好的黄腊丁才是酸汤鱼的灵魂。



5 有人爱有人恨的折耳根


我人生第一次吃折耳根是在徒步三峡时。

宜昌。

第一口吃,直接吐了出来。

果然应了它另一个名字,鱼腥草。

明明是植物,怎么还能长出动物的味道?


后来是怎么慢慢接受的呢?

两个在四川读书的老友,一起西南徒步,只要有折耳根,这倆是必点。

在他们的影响下,一点点开始接受。


尤其是贵州的做法,水豆豉拌折耳根。

水豆豉的丰富掩盖了折耳根的味道,就这样从接受到慢慢爱上。


这次在贵阳,我发现这里的折耳根细细白白,嫩的很。

吃过湖北、广西、四川、广东、云南、江西……那么多地方的折耳根,竟然是贵州的折耳根最好吃。


这一轮,贵州胜出。


天蓝童话
和梦想一样高贵的,是倾尽所有去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