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昃峰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发生率为29.4%。
静脉闭塞患者电极导线植入时间更长,拔除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也更长,且拔除电极导线时多需要更高级的拔除工具,但拔除成功率未受影响,并发症发生风险也未增加。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患者405例,其中男性占64.9%,平均年龄为62.4岁。
所有患者拔除术前在X线透视下行双侧肘正中静脉造影检查,评价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情况。结果显示,119例(29.4%)患者发生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其余286例患者未发生静脉闭塞。
发生静脉闭塞的最常见部位为锁骨下静脉48例(40.3%),其次为无名静脉闭塞(37例,31.1%)、腋静脉闭塞(30例,25.2%)、上腔静脉闭塞(4例,3.4%)。
静脉闭塞组和非静脉闭塞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植入装置类型、电极导线植入数量、药物治疗无明显差异。
与非静脉闭塞组相比,静脉闭塞组电极导线植入时间较长(5.9年 vs. 10.4年)。在电极导线拔除方面,与非静脉闭塞组相比,静脉闭塞组患者的拔除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较长,需要更高级电极导线拔除工具(激光鞘、机械扩张鞘、下腔拔除装置)的患者比例更高(67.1% vs. 84.0%),但拔除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作者指出,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的静脉狭窄及闭塞对于电极导线拔除手术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第一,感染侧如果发生闭塞,患者起搏器依赖的情况下无法从该侧完成术后的半永久性起搏器桥接治疗。
第二,如上腔静脉发生闭塞,拔除后再植入上腔途径不可行,则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无导线起搏器,经肝静脉、股静脉甚至心外膜入路等非常规部位进行再植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电极导线拔除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研究显示,拔除后因上腔静脉闭塞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比例约3%。
第三,静脉狭窄和闭塞也预示着电极导线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严重,拔除必须借助工具(如激光鞘、机械扩张鞘等)来完成,这部分患者拔除难度更高,应当警惕心包填塞、三尖瓣反流、上腔静脉撕裂等并发症。特别是对于植入时间长的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电极导线拔除应当更小心谨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 张文琼, 昃峰, 李鼎, 等.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电极导线拔除情况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9): 859-864.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09.003【长按或扫描二维码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