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建的百年教堂,成为中国女孩的拍照道具

文摘   旅游   2024-11-20 20:00   黑龙江  

圣索菲亚教堂(图/无畏)

哈尔滨的地标建筑
相比百年前的国际大都会,现在的哈尔滨基本见不到外国人的面孔,但却到处都是异国风情的建筑,连城市的代表性建筑也是一座俄罗斯人建的东征教堂。
我上一次见到东正教堂还是在泰国(参考:俄罗斯人在泰国建起了东正教堂)。在中国很少能看见东正教堂的,唯独哈尔滨例外,这里是如今拥有最多东正教堂的中国城市。
洋葱头(图/无畏)
我到圣索菲亚教堂(Софийский собор)跟前已经是下午三点多。哈尔滨四点就天黑,所以已经黄昏时分。落日余晖打在教堂的红砖上,特别美。
教堂中间是一个绿色的洋葱头,尤为显眼,周围还有三个尖塔。在顶端,则是金色的东正教十字架,比我们熟知的十字架多了一道斜杠。


教堂外墙(图/无畏)

教堂外墙(图/无畏)

我不禁回忆起几年前的俄罗斯之行。那次旅行的终点是莫斯科,我最终到达了红场,看到了圣瓦西里主教座堂。不过,莫斯科红场没有像圣索菲亚教堂一样,到处都是插上翅膀扮演“俄罗斯公主”的女孩。


教堂的旅拍(图/无畏)

俄罗斯人建的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并不是这座城市第一座教堂。哈尔滨的第一座教堂叫做圣尼古拉教堂(Никольский собор)。
这座教堂在1900年建成,在俄罗斯帝国修建中东铁路(参见:被爆改半个世纪后,哈尔滨站恢复俄罗斯面貌)的时候就存在了。


圣尼古拉教堂(图/无畏)

文化大革命期间,圣尼古拉教堂成为“破四旧”的目标。为了摧毁建筑质量过硬的教堂,红卫兵们动用消防车、卷扬机等各种工具才把教堂完全摧毁。
圣索菲亚教堂最初是军队修建的,始建于1907年。经过多次修建,从原来简单的木结构,转变成砖木结构式建筑。
重建前的圣索菲亚教堂
随着俄罗斯发生革命,苏联成立,哈尔滨的俄罗斯移民急剧增多。离开故土,他们需要更大的教堂空间来满足精神生活。
俄罗斯建筑师米哈伊尔·奥斯科尔科夫(Михаил Матвеевич Осколков)对教堂进行重新设计,于1932年重建完毕,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当时,苏联正在迫害东正教。
斯大林下令炸毁了地位最高的东正教堂、莫斯科及全俄罗斯牧首的座堂——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Храм Христа Спасителя)。在遥远的东方,圣索菲亚教堂的建立,给这群背井离乡的俄罗斯人带来希望。

建设中的圣索菲亚教堂

成为旅游景点的教堂
东正教的命运随着中苏两国关系变化而改变。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两国交恶,在哈尔滨居住的大量俄罗斯侨民纷纷回国。和苏联关系紧密的东正教在中国也受到牵连。
1958年,圣索菲亚教堂被关闭了。
文革期间,红卫兵的主要力量用在拆毁最重要的圣尼古拉教堂。圣索菲亚教堂虽然也遭到破坏,圣器和文物全部丢失,但起码主体建筑还是残留下来。教堂不再是教堂,而是被用作哈尔滨话剧院的练功房和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的仓库(王志军, 2018)
改革开放后,哈尔滨的旅游业重新复苏。1985年哈尔滨举行了第一次冰雪节,政府开始重视保护文物遗址。
然而,圣索菲亚教堂没有像其他教堂一样交还给教会,而是被列为了保护文物。
90年代,中国的旅游业刚刚兴起。哈尔滨整修了中央大街,同时拆掉了圣索菲亚教堂周围的房屋,扩充成一个广场,成为哈尔滨旅游业的象征。

教堂里的拱券(图/无畏)

成为道具的教堂
进入圣索非亚教堂,需要购买20元的门票。教堂里已经是一个旅游景点,无关信仰,也没有什么宗教氛围,还展出了一些毫无干系的画家画作。
祭坛中央没有十字架,而是摆着一台钢琴。几位演奏者陆续登场,吹起萨克斯、拉着小提琴,奏起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些美国和中国的歌曲。

圆顶(图/无畏)

吹奏萨克斯(图/无畏)

斑驳的墙上,除了原来留下的花纹装饰,就剩下几幅今人挂上去的东正教圣人画像,还有祭坛上面的一副《最后的晚餐》,以增加点宗教气息。

花纹(图/无畏)

圣人像(图/无畏)

圣人像(图/无畏)

热闹的还是在教堂外,广场周围数百家旅拍机构的摄影师,带着盛装打扮的“俄罗斯公主”们占据最好的拍摄机位。
摄影师教着比划姿势,在教堂前拍下女孩们最美的照片。我发现有一位姑娘很与众不同,没有跟风做俄罗斯公主,而戴起了花遍大江南北的泉州簪花,走起了“中国风”。


广告(图/无畏)

“俄罗斯公主”的服装(图/无畏)

簪花拍摄(图/无畏)

此时,圣索菲亚教堂已经不是一座教堂,而是一个拍照的道具。

教堂前的拍摄(图/无畏)

王志军.(2018).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百年钩沉.哈尔滨学院学报(06),78-81.

添加无畏个人微信
探讨语言、历史与旅行

更 多 语 言 和 旅 行 的 文 章
 点 击 专 辑  阅 读

签证攻略 | 浪漫土耳其 | 游牧中亚 
游走东南亚 | 中东行迹 |南亚 
语言学习| 美洲放浪 |俄罗斯与高加索
全世界看日本 | 大韩民国 | 中国小众旅行 


无畏的旅行
一个普通人,在旅行路上学习语言和历史的故事。从人大社会学系毕业,我没有开始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却到了尼泊尔教中文、在寺院学巴利文。我发现了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一发不可收拾,已旅居五十国,学遍每个国家的语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