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退行性病
与再生
总结阿尔茨海默病背景下肽种类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挑战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 Luís Gales
生物分子之间的高度特异性相互作用,例如抗原抗体、蛋白质配体或核酸碱基对互补,是基于复杂生物体的组织。相同的原理可能会暂时用于分子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可以设计一种分子以选择性地结合蛋白酶,从而抑制在大脑中形成有毒聚集体的肽的产生,或者可以产生抗体以特异性结合该肽以用于检测或清除目的。遗憾的是,对生物系统的干扰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是抑制蛋白酶的生理作用;此外,可能会产生几个切割片段,这些片段可能会由于假定的翻译后修饰和自组装过程而继续分化,将有毒目标隐藏在大小、结构和化学成分不同的肽种类“汤”中。
来自葡萄牙波尔图大学 Luís Gales认为,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背景下提出新的治疗策略方向是一项令人尴尬且有点做作的工作。然而,淀粉样β低聚物的毒性似乎最有可能是由一系列低聚物物种可以与膜和其他蛋白质建立的非特异性疏水相互作用引起的。与靶标的接触应触发淀粉样β疏水表面的暴露,否则这些表面仍受到肽N末端的保护。如果是这种情况,有毒低聚物在溶液中保持不可见或与其他低聚物无法区分。识别淀粉样β疏水表位的抗体优先与单体结合,而不是与聚集形式结合。在抗体的生产中,使用大小而不是构象作为目标标准似乎更可取。寻找一种与假定的有毒构象体结合的抗体似乎很难成功。靶向肽序列某个区域的抗体几乎无法区分淀粉样β寡聚体和原纤维聚集体,因为它们的表面都显示出肽N-末端。构象抗体可能更适合特异性靶向低聚物。这些抗体识别淀粉样蛋白构象,但不区分蛋白质种类,这在涉及一种以上蛋白质聚集的病理学中可能是一个优势,如阿尔茨海默病。也许将抗体组装在具有精确价态和对称性的纯蛋白质纳米颗粒中会增强它们对淀粉样蛋白低聚物的选择性。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4年3期发表。
扫描二维码或复制链接
阅读原文
https://www.sjzsyj.com.cn/CN/10.4103/1673-5374.380897
引用本文:
Gales L (2024) Detection and clearance in Alzheimer’s disease: leading with illusive chemical, 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targets. Neural Regen Res 19(3):497-498. doi.org/10.4103/1673-5374.38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