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特聘专家李永志博士:父母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为什么会仇视父母!

文摘   2025-01-06 17:35   山东  



北京一个心理咨询师团队,曾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


其中有一个选项,是“对父母的态度”。有52.28%的孩子,选择了“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要么是对父母态度冷淡,要么就是反感、害怕父母。


仅有4.75%的孩子,选择了“喜欢父母”。



也就是说,一千个孩子中,仅有48个孩子喜欢父母。剩下952个,不是反感就是怨恨自己的爸爸妈妈。


看到这个样本,你是不是有被震撼到?


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他们,掏心掏肺为他们打算,到头来,他们不但不感激,竟然还心怀不满。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


其实仔细观察周围,你会发现,不满意甚至怨恨自己父母的孩子,真的不少。


为什么很多孩子,开始变得怨恨父母?


近期,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特聘专家李永志博士做客直播间。


深入探讨孩子 “仇视” 父母这一现象。通过分析其背后原因,为我们理解和解决亲子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研究方向:心理学和管理学系统教育、家庭关系指导青少年成长解惑、个人心理问题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关系督导


孩子“仇视”父母:一个被误解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时常会用“仇视”一词来描绘孩子对自己的态度。


然而,这一表述可能更多地映射了家长的主观情绪,而非孩子内心真实的情感风貌。


实事求是地说,孩子与父母之间鲜有真正意义上的“仇恨”存在,他们并非处于敌对关系,充其量只是在某些特定时期表现出对立的状态。


譬如,孩子在成长的旅途中,可能会因某些事情与父母产生意见分歧,但这与仇恨相去甚远。


特别是当孩子步入青春期,伴随着心理和生理的显著变化,他们愈发渴望独立与自我认同,因而在行为和态度上可能会与父母产生差异,这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非真正的仇视。


我曾接触过一位耶鲁大学学生的案例,他虽曾表达对父亲的“恨意”,但内心深知这种想法不妥,并主动寻求帮助。


这充分说明,孩子所表现出的所谓“仇恨”情绪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根源,并非单纯的敌对情感所能涵盖。


其父在他幼时要求严格,甚至有过破门而入等不当举止,且伴有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这些都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然而,孩子同样深知父亲对他的深情与付出,比如父亲为自己出国留学所做的种种努力,孩子都有清晰的认知。


由此可见,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是丰富而多维的,绝非“仇视”二字所能简单概括。


孩子 “仇视” 父母的原因

 

1

亲子沟通不畅的隐患

 

压抑情绪的积累

 

在孩子逐步成长的旅途中,亲子沟通的不畅往往成为孩子情绪压抑的潜在根源。

 

家长们或许未曾察觉,那些不经意间的言语、举止,或是未能及时响应孩子需求的瞬间,都可能悄然在孩子心中种下压抑情绪的种子。

 

举个例子,当孩子年幼时,对一件心仪的小玩具充满期待却未能如愿以偿,他或许只能默默承受这份失落,但这种不满情绪会在内心积压,等他到了青春期就会情绪爆发,和父母对抗。

 

情绪处理不当

 

当孩子们展现出某些不良习性、言语或举止时,家长若采用诸如高声斥责、强行制止、无休止的抱怨乃至体罚等极端手段,非但难以即时被孩子接纳,反而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伤痕。

 


这些未能得到妥善疏导、释放或倾诉的伤害,会逐渐在孩子的心底沉积,形成难以磨灭的阴影。

 

即使孩子步入青春期乃至成年,当他们面对职场挑战、社交纷扰等种种压力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回溯往昔,将那些曾经被压抑的情感转化为对父母的深深“怨怼”与不满。

 

2

家长角色定位的偏差

 

自以为是的控制

 

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不自觉地陷入了自我中心的误区,常常以“孩子年幼无知”为借口,过度地干预与束缚孩子的行为及思维空间。

 

尤为典型的是,当孩子初涉纷繁复杂的社会,满怀好奇与旺盛的探索热情时,家长们往往依据自己的标准与期望,单方面地规定孩子何为可行、何为不可,却不经意间忽略了孩子内心深处那份真挚的渴望与细腻的情感体验。

 

忽视孩子成长变化

 

孩子是不断成长变化的个体,从幼儿到青少年再到成年,每个阶段的需求和心理状态都不同。

 

然而,部分家长却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对待孩子的方式。

 

当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具备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时,家长仍将其视为小孩,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

 

如孩子大学毕业面临职业选择或恋爱问题时,家长还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行要求孩子,这必然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

 

3

家庭氛围营造的失当

 

忽视孩子情感需求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些家长在为孩子创造物质条件时,如为了孩子上学多次搬家、更换城市等,却忽视了孩子在情感方面的需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充满爱、安全和归属感的家庭环境。

 

如果家庭中充满争吵,孩子无法在其中感受到快乐和温暖,就容易产生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限制孩子自我发展

 

家庭,本应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沃土,一个让孩子自由探索兴趣、塑造独特个性的温馨港湾。

 

然而,在部分家庭中,父母的过度介入与不切实际的期望,却像无形的枷锁,束缚了孩子自我发展的翅膀。

 

具体而言,家长们往往不自觉地陷入比较的漩涡,渴望孩子遵循自己预设的轨迹前行并超越其他同龄孩子,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孩子在家中难以展现真我,还可能滋生对家庭的疏离感。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引发孩子对双亲微妙的“逆反”情绪,仿佛在心间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应对孩子 “仇视” 父母的策略

 

1

充分理解孩子:化解矛盾的基石

 

接纳孩子的成长

 

家长要从内心深处接纳孩子的成长变化,认识到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想法和行为是正常的。

 

即使孩子的某些表现与自己的期望不符,也要理解这是孩子在探索自我、走向独立的过程。

 

比如,当孩子选择了一个与家长预期不同的职业方向时,家长不应强行反对,而应尝试理解孩子的兴趣和追求。

 


共情孩子的感受

 

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困惑和挫折。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而不是指责和批评。

 

例如,孩子在考试失利或与朋友发生矛盾时,家长应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心。

 

2

调整亲子关系:重建和谐的桥梁

 

创造沟通氛围

 

家长要积极创造与孩子沟通的良好氛围,让孩子愿意与自己坐下来交流。

 

可以选择一个轻松、安静的环境,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对话。

 

比如,定期安排一次家庭会议,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共同讨论家庭中的问题。

 

深入沟通与和解

 

通过深入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挖掘问题的根源。

 

在沟通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回忆童年经历,共同探讨那些可能对孩子造成影响的事件。

 

如果发现自己曾经的错误行为或言语给孩子带来了伤害,要勇于承认并道歉,与孩子达成和解,重新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3

建立家庭规则:规范行为的准则

 

明确规则内容

 

从现在开始,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准则。

 

规则应涵盖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相互尊重、礼貌用语、合理安排时间等。

 

例如,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不能使用侮辱性语言,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等。

 

强化规则意识

 

制定规则后,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强化家庭成员的规则意识。

 

可以将规则写下来,张贴在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大家遵守。

 

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当孩子遵守规则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当孩子违反规则时,按照约定进行适当的惩罚,但要注意惩罚方式不能过于严厉或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4

寻求专业帮助:解决难题的途径

 

认识专业支持的重要性

 

如果亲子关系问题较为严重,家长经过努力仍无法改善,或者发现孩子或自己存在性格、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机构的帮助。

 

专业人士能够通过专业知识和方法,深入分析原生家庭问题、亲子关系模式以及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指导。

 

积极配合专业干预

 

在寻求专业帮助后,家长要积极配合专业人士的工作,如实提供家庭和孩子的相关信息,共同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例如,按照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参加家庭疗愈课程,学习新的亲子沟通技巧和家庭相处模式,努力改善家庭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写在最后:

孩子 “仇视” 父母这一现象并非不可解决的难题,而是亲子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挑战。

 

家长们应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需要爱、理解、引导和适当的自由空间。

 

在面对亲子关系中的问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信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亲子关系一定能够得到改善,家庭将充满幸福与和谐。



真实案例

青春期叛逆抑郁焦虑症自卑敏感学辍学沉迷网络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专注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采用621筑基计划+(3+2+1)教学模式+双轨动力指导系统等专业指导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