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特邀专家李玫瑾教授:孩子12岁以后,真正厉害的父母都懂得“示弱”

文摘   2024-12-22 17:30   山东  


教育学家曾经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

 

强势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大多性格柔弱、自卑、不敢大声说话,并且有很强的依赖感。

 

而那些性格温和、看起来非常随和可亲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乐观自信,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其处事风格让人感觉到非常快乐、轻松。

 


知乎上有一位妈妈曾问过网友一个问题。

 

她苦恼地说:批评孩子钢琴作业没练好,孩子却怼回来一句“有本事你来呀”,我来不了,该怎么回?

 

这个问题引来两百多万网友围观。

 

看来,如何体面地和孩子过招,是全天下父母的难题。

 

问题下面有许多留言,其中一位让人拍手称赞。

 

干脆利落回道:我就是不会啊,来不了!你会你教教我呗。

 

原来,真正厉害的父母,并不是靠强势去压倒,或者反复去唠叨。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特邀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说过:12岁之后,父母的沟通方式一定要改变。最关键是,父母要学会示弱。






擅长领域:犯罪心理分析及画像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研究;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孩子叛逆时,母要学会“服软”

 

微博上有一位妈妈说儿子非常的叛逆。

 

在学校儿子主动坐到最后一排,学习不认真,还在学校拉帮结派,就像一个小混混。

 

经常很晚才回家,如果妈妈追问他“去哪里了”,都能瞬间点燃儿子的暴脾气。

 

儿子的叛逆真的让她束手无策。



其实,对于叛逆的孩子,父母最差劲的做法就是硬碰硬。

 

很多父母发现,当孩子14岁左右时,性格行为突然改变了。

 

脾气烦躁易怒,情绪极不稳定,拒绝和父母交流。

 

为什么孩子会变坏?


实际上这是因为此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最浓烈,他的每一次叛逆,都是在“争权”。


然而,很多父母还停留在“发号施令”的教育模式中,很多事要求孩子必须听自己的。


这就是点燃亲子关系权力争斗的导火索。




青春期的孩子是属于越管越叛逆的阶段,父母的强硬态度会激起孩子的固执心理。

 

他们更渴望的是要完成自我认知,他要的就是“我要活成自己的样子,不是活成别人的影子”。

 

因此,对于叛逆的孩子,“服软”是上上策。

 

作为父母,无论对错与否,在孩子面前都该放软姿态。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错:多采用“我知道”的共情方式去理解孩子。

 

如果父母做了让孩子不能接受的事,主动“服软”,也许一句“对不起”就能打开孩子的心扉。


适当的“示弱”,孩子会更独立、有责任感

 

胡可在一档节目中传授育儿心得时说:“男孩子的妈妈一定要懂得示弱,让你的儿子有机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她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么做的。

 

比如照顾两个孩子感到疲惫时,就如实地跟孩子说自己的感受:“今天我特别特别地累,有一些家务需要你们来帮妈妈一起完成,可以吗?”

 

孩子们听了,也不沉迷玩耍了,抢着擦地板、洗袜子,非常积极主动。

 


孩子的能力一定是在一次次尝试和动手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并从中收获属于他自己宝贵的经验教训,男孩女孩都一样。

 

父母善于示弱,就是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孩子随着成长会越来越有力量。尊重他,信任他,给他更大的成长空间,把主动权和表现的机会让给孩子。

 

比如家长每天或每周抽出一些时间“偷偷懒”,给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务让他帮忙完成。


在一些家庭事务上,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商量着来,合理的就予以采纳,他会更懂得观察和思考。


在非原则性的事情上,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多让他自己做决定。

 

在话语上,少对孩子说“你不会”、“小孩子不懂”、“听我的”,多多表达对孩子的信任、鼓励和期待:

 

“你觉得怎么样?”


“咱们商量一下吧!”


“没事儿,已经很好了,下次努力会更好的!”

 

把孩子当做一个“小大人”来看待,你会看到他的能力在快速增长,变得更独立,更有责任感。

 

父母示弱,是亲子矛盾的缓冲器

作家六六曾这样描述过她的青春期儿子:


青春期小孩,避免彼此嫌恶的唯一办法就是我闭嘴。


我不知道他要多久才会懂事,也许等他懂事了,他就成为别人的丈夫或者别人的女婿,我并没有享受到他的耐心和宽容。


连能言善道的知名作家,面对青春期孩子时,都找不到交流沟通的渠道。

 

12岁以后的孩子,开始形成越发强烈的自我意识,虽不成熟,也不完全正确,但他们会坚定地捍卫。

 

软硬不吃,打骂不服,亲子大战一触即发。

 

孩子们“一言九鼎”,常常把父母们气得血压飙升。

 


家庭中出现了战火,亲子关系面临僵局,怎么办?

 

李玫瑾教授的说:“过了就好,过了就好,就算过不了,也得忍。”

 

李玫瑾认为,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都是垃圾。

 

没必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讲道理,因为他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遇到什么事情,只要点到为止就好。比如他和同学发生冲突,平静地问一句“发生什么事儿了”,接着再说三五句,就要扭头走开。

 

和孩子较劲,除了把我们气疯,没有半点作用。

 


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洪荒之力,就是想多说两句怎么办?

 

那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还是要多尊重他,多商量。  

 

谈论某件事情时,可以说“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这么做”,而不是指责他“就你傻,你怎么能这样”。

 

李玫瑾教授回忆起自己女儿进入青春期时,母女之间特有的沟通方法:和自己的女儿谈事情的时候,都是去超市或者遛弯的时候谈,不会坐在家里谈,这样两个人都比较放松。


遇到敏感话题,比如女儿早恋,她不会唠叨,而是认真写一封很简单的信,用信沟通,给孩子讲述,爱情到底和什么有关。


后来,女儿回信时写着“给可爱的妈妈”,欣然将自己的心事写出来,放心地分享给妈妈,也会询问妈妈的意见。



纽扣家庭教育说


当孩子面对“强大”的父母,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做个无所不能的人,追求完美;另外一个选择就是什么都不做,随波逐流。

 

教育,就是给孩子的能力“加持”,要想他越来越强大,父母就要表现得“弱”一点。

 

孩子的求助,少一点“帮助”,多一点鼓励,孩子就有机会变得宽容和强大。

 

父母的事,“让”给孩子做一些,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能够为家庭挡风遮雨的人。

 

你给孩子的语言“柔”一点,才能做到以柔克刚。





真实案例

青春期叛逆抑郁焦虑症自卑敏感学辍学沉迷网络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专注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采用621筑基计划+(3+2+1)教学模式+双轨动力指导系统等专业指导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