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儿快速从厌学躺平、沉迷网络中走出来:永远不要这样爱孩子!除非你想养逆子,值得所有家长都读读

文摘   育儿   2025-01-09 17:25   山东  


孩子年龄/性别:15岁/女孩

心理指导老师:桑老师

情况介绍: 

初三成绩下降,无心学习,不想参加中考,频繁逃课、旷课;

逆反心理严重,和父母唱反调,整天冲妈妈吼、骂妈妈;

休学后沉迷网络,刷视频、看短剧、玩游戏,偷用妈妈微信零钱充值游戏卡,作息黑白颠倒,没有上学打算。


现在,孩子懂得尊重他人,认识到之前的错误行为,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已顺利复读初三,学习动力十足。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养孩子。

 

养娃15年,我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听话懂事的女儿,变得让我心力交瘁。


说不得,骂不得,一句话不对付,就跟你没完没了地吵。


“谁要你管,你有什么权力管我?别整天瞎操心!”


“别说了,整天啰嗦一堆没用的废话,闭嘴吧!” 


明明都是为了她好,可她却完全不领情,还整天给我脸色看。


不知道自己哪辈子造的孽,养出这么个孩子来。


我天天被她气得牙痒痒,胸口也堵得难受,有时候真想找人倾诉倾诉,诉说一下心里的苦水。


“我这当妈的容易吗?做哪件事不是为了她好?她倒好,一点也不理解我的苦心,还越来越过分。有时候,我真恨不得没生过她!”

 


最初的“为你好”

最后导致女儿“厌学躺平”


曾经,我是让人羡慕的幸福妈妈,女儿也是我的骄傲,我对她有着很多很多的期望......

 

然而,这一切美好,在女儿踏入初三那一刻,都成为了过去式。



开学不过短短一月,女儿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动不动就喊累,作业没写完倒头就睡,手里不是平板就是手机,学习也心不在焉。


做起事来拖泥带水,每次学习都得我三催四请,不发火她就不动弹。


遇到难题,想也不想,直接不做,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就是不会,再想也不会,解不出来,不做了!”


上学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是逃课就是旷课,老师隔三差五就给我打电话。


每次看到老师的消息,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生怕女儿再整出什么幺蛾子。


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语数英三门主科勉强及格,班级排名都掉到30多名了。

 

眼看中考越来越近,别的孩子都在拼命复习,想在这关键一年提提分。

 

她倒好,一点都不着急,整天就想着怎么偷懒,心思全在手机上,刷视频、看短剧、玩游戏,说她还不听。

 

我天天在背后盯着她,时刻提醒她要专心学习,可我越是管,女儿却越叛逆!

 

每次看着她那吊儿郎当无所谓的样子,我真是又气又急,想想以前为她付出的心血,我只觉得胸口闷得慌,喘不上气。

 

后来,我意外发现她偷偷用我的微信零钱充值游戏卡,当时我就气炸了,把手机没收了,还把她大骂了一顿。


“我看你是一点数没有!就你这种学习态度能考什么?!我劳心劳力这么些年,不都是为你好吗,你就不能争点气?!”

 

可她一点悔改的意思都没有,还跟我顶嘴:

 

“考考考,你三句离不了考试,天天说为了我好,我不用你操心,考不好就不考!”

 

我就纳闷了,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手机游戏到底有什么好玩的,能让她这么着迷,连中考都不顾了!

 

有一次,女儿拿着三门课加起来才200多分的成绩单,挑衅地问我:


“你觉得我还有必要参加中考吗?反正也考不上你所谓的好学校,别瞎耽误工夫了!”

 

我一听她这态度,气不打一处来,反问她:


“你不想着怎么提分,天天就想着不考试,我看你根本就没想好好学!”

 

没想到,女儿的回答让我心如刀绞,她说:

 

“考不好还考啥!浪费时间!以后你就养着我,养我到多大都行,你赚钱不就是给我花的吗?”




听到这些话,我真是欲哭无泪。

 

第二天一早,我去喊她起床,她却嚷嚷着头疼,不想去上学。

 

看她难受的样子,我也不忍心,只好给她请了一天假,让她在家休息。

 

中午休息的时候,我想着回家看看她,可谁知,一进门却看到了让我血压飙升的一幕。

 

女儿正兴高采烈地躺在沙上了,举着平板玩游戏,完全不像头疼的样子。

 

我气得火冒三丈,立马朝她大吼:


“我还担心你不舒服,你倒好,玩游戏挺来劲!”


“别的孩子恨不得把时间掰成八半用,你却整天想着偷懒!我不都是为你好,你怎么不知好歹呢!”

 

女儿一点也不羞愧,反而跟我对吼:

 

“对,我就是不知好歹!我说了,我不考试,不考试!”


“天天说为我好,你哪件事是真为我好了?真虚伪!管好你自己吧!”

 

看着她振振有词的样子,我真恨不得扇她一巴掌!

 

结果第二天,她真的不去学校了,提也不让提,还嚷嚷着:“考试都不考了,还上什么学!不去!没意思!”

 

我和她爸哄也哄了,骂也骂了,软的硬的都用了,就是没用。老师也来劝过好几次,可她就是铁了心不去。


她直接在家里“躺平”了,每天手机、平板不离手。


作息也全乱了,白天睡得昏天黑地,晚上却精神得跟打了鸡血似的,视频、短剧、游戏一个接一个地玩。


每次想跟她好好聊聊,她不是几句话把我堵回来,就是不理不睬地说:“反正也不上学了,管那么多干嘛。”


一说她,她就给我们脸色看,脾气比谁都大。还整天跟我们对着干,不管说啥做啥,都跟我们唱反调。


现在初三了,中考在即,她书不翻,题不做。再这样下去,中考可就真的没指望了。

 

一提起女儿,我们俩口子就唉声叹气,不知道她怎么变成了这样,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才能回心转意去上学! 

 


表面上是“为你好”

实则是“家庭PUA”


就在我向心理老师倾诉,自己为女儿付出了一切,她却“不知感恩”时,老师的一番话犹如当头棒喝,让我瞬间清醒:


“父母做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

 

许多父母经常将“为你好”放在嘴边,其实不过是以爱之名,行虐待之实。”

 

表面上是“为你好”,实则是“家庭PUA”。

就是以爱之名,打着“为你好”的口号,却不断地嘲讽、打压、否定、批评你,从而达到控制你的最终目的。


静下心来细细回想,我与女儿的关系,似乎从她步入初中后,才开始发生了变化。

 

女儿小学时期表现特别优异,小升初的时候还被推荐到了区里的重点中学,进了重点班。

 

然而,在高手如云的班级里,曾经在我心中一直优秀的女儿,瞬间变得“普通”起来。

 

这种突如其来的落差,让我开始对她有了失望,不知不觉间,言语也变得尖酸刻薄,不是讽刺便是贬低。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


“我对你掏心掏肺,你怎么这么不争气,真是白费了我的一番苦心。”


“你真是太令我失望了,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么不争气?”


……

 

再回头看,其实女儿内心所承受的压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她不仅要面对重点班里激烈的竞争,还要承受来自我对她的尖酸话语,内心也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失衡状态。


久而之久,在我的不断打压和否定下,女儿也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再如以前那样优秀。

 

然而那时的我,非但没有给女儿所需要的鼓励和肯定,反而变本加厉地给她施压,满心满眼都是对她的失望。

 

还时常在她面前唠叨,说我们为她做出的牺牲和付出,企图让她明白父母的不易。

 

“为了让你上好学校,爸爸妈妈几年都没买新衣服!”


“为了让你吃得饱饱地上学,我整整六年没睡过懒觉。”


......

那时的我,一直沉浸在“我都是为你好”“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这样的自我感动中,却从未关心过女儿真实的感受和需要。


只是一味地按照我的想法要求她,希望她能按照我的期望成长。


一旦女儿不顺从我的意愿,我便会对她进行反复的说教、指责,甚至动手打骂。

 

我原本以为,通过施加压力和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激励女儿更加努力学习。

 

但实际效果却是,让女儿感到自己的价值被质疑,压力倍增,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

 

面对长期以来的压抑和不被理解,再加上学习压力的逐渐增大,女儿的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却无处排解。

 

最后的结果,就是把她推得越来越远,让她对学习,甚至对我,都产生了反感,以至于连中考都不愿参加了,只能在游戏中寻找内心缺失的价值感。



父母应该怎么做

才是真正“为孩子好”


在心理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意识到:


父母真正的“为孩子好”,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为你好”,而是应该体现在理解、支持与鼓励的实际行动中。

 

想要孩子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就需要彻底转变。



以下是我根据心理老师的指导,学会并愿意分享给大家的2个具体改变方法:

 

1、从批评、指责转向正面反馈,帮助女儿重建自信,找回内心力量。

 

过去,一旦女儿的成绩和表现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就对她进行批评、指责。

 

尤其是在她升入初三后,面对她成绩的下滑,我对她说的话就更加尖锐。

 

这些话,无疑是对女儿自尊心的严重打击。

 

我决心,以后我要彻底摒弃这种消极的沟通模式,转而用正面反馈的方式来激励女儿。


具体可以这样做:

①调整亲子沟通方式:

 

当女儿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会先肯定她的努力,比如,“看到你为了这道题思考了这么久,妈妈真的很欣慰。”

 

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也会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这次没考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我们下次一起努力。”

 

②设定学习小目标:

 

和女儿一起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要具体、可实现,并且与她的兴趣和能力相匹配。

 

无论进步多么微小,我都要及时给予肯定,比如,“我看到你这次数学成绩提高了5分,真的很棒,继续加油!”

 

或者给她适当的奖励,比如带她去看一场电影或买一本她喜欢的书等。

 

③鼓励女儿进行自我反思:

 

引导女儿学会自我反思,让她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她制定改进计划。

 

我会告诉她:“每个人都有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努力的地方,重要的是我们要勇于面对并改进自己。”


2、修复跟女儿的亲子链接,多沟通,学会倾听与理解,给足孩子安全感。

 

过去,我把更多关注点放在了女儿的学习和成绩上,而忽视了她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变化。

 

特别是她升入初三后,我就变得异常焦虑,对她的学习管控得更加严格了,但却很少倾听她的心声,导致我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想要修复跟女儿的亲子关系,我要努力放下挑剔的目光,放下数落和说教,让女儿感受到我对她无条件的爱。 


具体可以这样做:

①设立“家庭分享日”:

 

首先,我要和女儿达成一致,设定一个“家庭分享日”,鼓励家里每位成员轮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最重要的是,我会鼓励女儿成为分享的主角,耐心倾听她的每一句话,不打断,不评判,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支持和理解。

 

例如,我会说:“宝贝,妈妈特别期待听到你的分享,你想说什么都可以,妈妈会认真听。”

 

努力为女儿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具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让女儿感受到她的声音被重视,她的感受被理解。

 

②参与女儿的兴趣爱好: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女儿,我会尝试参与她感兴趣的活动,比如一起看她喜欢的电影、一起画画、一起逛街等。

 

我可以说:“宝贝,妈妈看到你最近对画画很感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参加一个绘画班,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可以吗?”


通过这些共同经历,可以更加了解女儿的喜好,也能更增进我们之间的情感。

 

③表达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无论女儿表现如何,我都会给予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在她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告诉她:“宝贝,无论发生什么,妈妈都会永远爱你,支持你。你可以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

 

让女儿明白,无论她遇到什么困难,家都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她可以无条件地依赖和信任我。



在基地的半年多时间里,女儿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成长与蜕变。

 

心理老师通过一系列心理疗愈方法,对女儿的情绪释放以及认知重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干预。


通过这些方法,女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终于摆脱了以往负面情绪的困扰,找回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曾经沉迷游戏等一些不良行为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自律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更重要的是,女儿对学习又重新燃起了热情,开始有计划地自主复习,还有了复读初三的想法。

 

女儿从基地结业回家后,我并没有急着催她回去上学,而是尊重她的想法,让她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用老师教我的方法和女儿相处,慢慢地,我发现女儿和我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有一天,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想回去上学了。”听到这句话,我感到既惊讶又欣慰。

 

惊讶的是,女儿竟然主动提出了复学;欣慰的是,我相信她已经做好了准备,愿意重新面对学习的挑战。

 

我知道,这个决定对女儿来说并不容易。



现在,看着女儿每天坚持上学,认真努力的样子,我终于明白:

 

“为你好”,看似一切为了孩子,实质,不过让孩子活成了我们期望的样子。


真正的“为你好”,不是让孩子替我们圆梦,而是让她勇敢地做自己。

 

“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其实这句话的出发点本身并没有错:天下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好呢?

 

希望每位父母,不是仅仅为了字面上的五个字“都是为你好”,而是能够停下来、思考一下这样几个问题:

 

什么是孩子想要的好?怎么做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孩子真的变“好”了么?

 

愿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挺好。


真实案例

青春期叛逆抑郁焦虑症自卑敏感学辍学沉迷网络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专注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采用621筑基计划+(3+2+1)教学模式+双轨动力指导系统等专业指导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