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年龄/性别:17岁女孩
2
心理指导老师:周老师
3
情况介绍:
高二开始沉迷漫画,不出门,不愿和妈妈沟通,有仇视情绪;
自暴自弃,觉得活着没意义,死亡动力明显;
只关注暗黑、血淋淋的事物,社交头像都是更换类似款。
现在孩子情绪稳定,和妈妈关系缓解,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对未来有了规划和目标,开始计划出去找工作。
“我就是当条狗去外面跑,也比给你当闺女强。”
17岁的女儿扔下漫画书,恶狠狠给我撂下这样一句话,冲进卧室摔上了门。
我听着自己亲生女儿说出如此冰冷、排斥的话语,跳楼自尽的心都有了。
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女儿还朝气蓬勃,成绩优秀,是班主任嘴里“考大学”的苗子。
我心满意足,却没想到人生的转变如此突然:
从高二开始,她不去上学,不肯学习,整天在家躺平,不是玩游戏就是看漫画;
看的还都是一些暗黑、血淋淋的事物,社交头像也更换了类似款。
张嘴就是把“活着没意义”挂嘴边,自暴自弃,毫无上进心。
不跟我们沟通,漠视她爸爸,对我更是有仇视情绪,恶言相对,充满怨气。
眼见她就要升高三、考大学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还不敢对她说重话,怕她哪天真的像漫画里那样,“离开这个讨厌的世界”。
我不明白,我的女儿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
01
突然叛逆的女儿,好像换了一个人
我不敢说我对自己的孩子有千般好万般好,就一句话:
我已经为她做到我的极限了。
她爸爸性格闷,不爱说话,还有点妈宝,家里有什么大事小事,从来不带管的,都是直接丢给我,要不就是就回去找他妈解决。
偏偏我那个婆婆又重男轻女,不喜欢孙女,所以女儿从小到大的衣食住行,都是我在管。
我一边上班,一边挤出时间陪孩子,学校里举办什么亲子活动、家长会都是我去,她爸爸乐得做个甩手掌柜。
从幼儿园到高中,我看着女儿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心里骄傲万分:
这就是我养出来的闺女!品学兼优,文静有礼,谁看谁羡慕!
高一第一次期末考试,我女儿考了全班第二,年级第十。
她班主任笑呵呵的说,这孩子以后不愁考大学,保准能上个211、985。
我几乎是喜极而泣,结果过了没多久,我就发现我哭早了:
自从进了高二,这孩子就跟转性了一样,天天心事重重的,也不说话,吃完饭就躲进房间,一晚上都不出来。
我问她作业和考试的事,她就大发雷霆,骂我“没人性”。
撕了好几本作业不说,连学校也不愿意去了,早上起来不是肚子疼就是头疼。
装也装不像——我都看见她枕头底下藏着漫画书了。
我想着高中学习累,休息一天两天的也没什么,就默许她“装病”几次没计较,直到看见她最新的成绩单:
数理化三科红灯,语文作文空白,答题卡上画满了漫画。
“你有时间画画,没时间做题?你是不是疯了?”
面对我的质问,女儿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都没搭理我,自顾自躺沙发上看漫画。
我一把将漫画抢过来撕碎,碎纸片摔到她脸上,咆哮着问她想干什么!
女儿站起来直勾勾看着我,神情充满怨恨,
“你撕碎这本,我就去买下一本,你随便!”
“你掐死我算了,反正你天天看我不顺眼,我也早恨死你了!咱们都别活了!”
她重重摔上卧室的门,我被她吓得半天不敢说话,怀疑我的女儿是不是被人掉包了?
原来那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去哪了?
打这之后,女儿越发没有顾忌,每天也不去上学,就光明正大在客厅看漫画,看累了就掏出手机打游戏,有时候哭有时候笑,跟个失心疯一样。
我偷瞥了几眼那个漫画,满纸满页都是黑乎乎的,偶尔还有血腥的画面,让人看着都害怕。
“就算你想放松,也不能看这样的书吧!这多吓人啊!
妈妈给你买了几本外国名著,你看那个能提高写作水平,别浪费时间看这些了!”
我觉得自己这话说的很温柔,可女儿顿时跟炸弹一样爆发,用仇恨的眼神看着我,恶狠狠的跟我对骂:
“烦死了!你怎么什么都要管啊!我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
“你要是敢再撕我的漫画书,我现在就去跳楼!反正我早就不想活了!”
我几次试图挽救这段母女关系,但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女儿依然整天把“不想活了”挂在嘴边,还逼我替她去办了退学。
这日子实在越过越糟糕。
02
“代际冲突”为什么会发展成“我恨你”
我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求助,看了很多关于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书籍。
所幸,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接触到基地。
基地老师没有立刻给我“解决方案”,而是给我科普了“代际冲突”这个词。
“代际冲突”,说白了就是“代沟”,是两代人因为生活环境、成长背景不同而出现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发生矛盾的现象。
这原本是长辈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十分常见的问题,为什么会演变为女儿对我的憎恨呢?
咨询师耐心告诉我,我的女儿之所以会觉得“活着没意义”,因为她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被妈妈安排好的,她好像是一个被安装上程序的机器人,每天必须听从摆布才能不挨骂。
可人毕竟是有血有肉、有独立思想、活生生的个体,不可能完全接受自己成为他人的傀儡,放弃自己的思考。
妈妈的强势压迫感一直没有消失,女儿却在不断成长,独立人格逐渐觉醒。
两者起了冲突,矛盾就会出现,十几岁的孩子克服不了这种“失衡感”,于是就崩溃了,用“仇视”、“恨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
孩子所表现出的所谓“仇恨”情绪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根源,并非单纯的敌对情感所能涵盖。
我顿时感到一阵心痛,想想这些年女儿的成长过程,心里真是又酸又胀。
女儿小时候,老公和婆婆都不管事,我就大包大揽了女儿成长的所有事情,养成了“替她做主”的习惯。
穿什么衣服、吃什么营养品、候补什么课、交什么朋友、做什么练习题,都是我替女儿操心的。
女儿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我挑的,每一本辅导资料和课外书都是我买的。
上初中之后,她每一个周末和假期也都被我安排得明明白白。
从每天几点写作业,到中考选哪所学校,她每一步都得按着我的计划来。
我生怕她走错一步,会影响未来的大局,只有按照我的想法才能“确保无虞”。
但我一直沉浸在这种“大包大揽”里,忘了她会长出双翼,丰足羽毛,自己可以尝试飞翔。
升高中的时候,女儿说不想去离家远、同学少的市重点,太孤独;
我觉得她没出息,因为这点小事就不去好学校,果断替她交了住宿费,认为孩子早独立才是好事。
高二第一个学期,女儿曾和我提过自己喜欢美术,老师也说她有天赋,高考想去当艺术生。
我立刻否定她,骂她辜负我多年的苦心。
“你只有坚持走文化课,将来高考报理科专业的学校,之后靠头脑、技术吃饭,才能到哪都饿不着。”
“妈妈是有经验的人,你什么都不懂,听我的就行了!”
结果女儿在考卷上画画不做题,我狠狠骂了她,我俩爆发了第一次激烈争吵……
我一直小心翼翼把她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忘记她也是一个有独立想法、有独立意识的健全人。
她都已经十七岁了,我不应该完全按照之前固有的“包办”思路,替她做所有决定。
我反思到了自己的错误。
只是心疼女儿的同时,我自己也觉得很委屈:
为什么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错呢?
难道是我愿意去做这个“强势”的妈妈吗?
摊上妈宝男老公,还有个冷漠的婆婆,我再不强势一点,我和女儿早吃不上饭了!
咨询师并没有打断我的抱怨,她和气的给了我一些建议:
一个家庭不可能靠一个人就能拯救,一个孩子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母亲的拯救者。
我之前的“强势”,是环境迫不得已的产物,我能懂得女儿的烦恼,女儿必然也能懂得我的付出。
03
允许孩子长成大人,
是应对孩子 “仇视” 父母的策略
和咨询师聊了几次之后,我把女儿带到了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基地,做一对一的心理咨询。
一开始女儿还是不爱说话,老师从她最喜欢的漫画作为引子,慢慢和她沟通谈心,女儿的情绪稳定了不少。
咨询师说女儿细腻又敏感,很能体察别人的情绪,在基地特别喜欢帮助别人,与同学们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
知道女儿在基地越来越好,我心里很高兴。
过了几个月,我还收到了女儿写的信。
她说其实知道我的不容易,很心疼我这些年的付出,知道我是世界上对她最好的人。
只不过这种“好”,浓度太高。
她时常感觉自己被束缚住,喘不动气,只是她不知道怎么告诉我。
女儿真诚希望我能做出改变,她也一定会试着用更好的方式和我来沟通。
她在基地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也没有闲着,不断地和心理咨询师交流,主打一个“双向奔赴”。
我现在就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分享给大家:
接纳孩子的成长,允许“不同声音”,
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
我们做家长的,要从内心深处接纳孩子的成长变化。
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想法和行为,与我们的期望不符,是在探索自我、走向独立的过程,都是正常的。
就像之前我和女儿因为“学理科”还是“学美术”争执不休,她已经是一个十七岁的大人,自己有想法、有和我不一样的见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我不应该强行反对,而应尝试理解孩子的兴趣和追求。
充分理解孩子,共情孩子的感受
真诚永远是化解矛盾的基石
这么多年我一直含辛茹苦抚养女儿长大,经历了很多工作、夫妻、亲子间的问题,总忍不住和女儿抱怨,觉得我太难了。
但每次女儿和我说点什么学习累啦、心情不好啦,我总是不爱回应——她再累能有我累吗?
这种否定几乎让女儿丧失了对我的倾诉欲,谁也不愿意跟一个老否定自己的人多交流!
我们做家长的,得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困惑和挫折。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而不是指责和批评。
调整家庭关系
如果和谐的桥梁修不好,那就重新建一个!
我把女儿的近况和老公做了解释,又让他去找咨询师做沟通。
可他依然漠视不理,推脱让我自己管就行了。
我不想再和这样的人组成家庭,我更不想让女儿再生活在这种漠视、逃避、窒息的环境里。
于是我打定了主意,和她爸爸办了离婚手续。
我知道,我们家的家庭氛围很消极,她爸爸这个角色的不作为不担当,对女儿的成长过程造成了很大影响。
我无法改变过去,但我想让她和我余生都生活在一个健康、积极的家庭里。
半年之后,女儿从基地回家了,迎接她的是做好心态调整的妈妈,和温暖馨香的家庭。
我们谈了很多关于过去和未来的事情。
得知我和她爸爸办了离婚,女儿并没有太惊讶,还反过来安慰我,
“妈妈,这么多年你和爸爸是什么样的,我都知道,离婚对你是好事。”
“你不用担心,我会永远做你的后盾的。”
我问她之后有什么打算?女儿说她快成年了,现在想去画廊找一份工作,帮我一起分担家用。
自己也能学美术基础,将来办自己的画展。
女儿诚恳的和我道歉,说之前自己太过任性,做了很多错事,辜负了妈妈的心意。
还说自己已经意识到问题了,之后一定不会再让我难过。
母女连心,天底下哪有母亲和孩子计较的呢?
去了画廊之后,女儿再也没有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学习进步上。
我鼓励她多多进步,她也总是回家和我说东说西,母女俩一起哈哈大笑!
女儿这一年的变化,让我感慨万千。
我终于明白,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的耐心和陪伴,而不是高压力和高期待。
孩子是不断成长变化的个体,从幼儿到青少年再到成年,每个阶段的需求和心理状态都不同。
当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具备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时,我们就不能再视其为小孩,过度干涉他们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需要爱、理解、引导和适当的自由空间。
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而是要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收获快乐的成长。
真实案例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