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文摘   2024-11-13 00:00   中国  

山东省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试卷汇编(持续更新)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中考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山东省烟台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近期,王峰团队的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面世引发关注。联想到去年由清华大学沈阳团队创作而成的人工智能短篇小说《机忆之地》,可以看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似乎开始朝向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峰攀登。

②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60 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本之中。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到那时“写什么”“如何写”的方法论问题已经解决,而难住人工智能的将是“为什么写作”这个哲学命题。

③就现实而言,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正在对写作领域进行“包抄”。2017 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对此,文艺创作者们的态度是复杂微妙的:重复性工作日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永远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④某种意义上,作家和人文学者的态度是对的。目前,无论是认知心理学、自然科学、计算机领域还是哲学和艺术创作领域,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艺术的核心创造力,常常就是有关无限性和非理性的表达,这是人工智能无法习得、更无法模仿的存在。人的大脑至今仍具有高度的神秘性,人工智能的“世界模型”建构依然远远赶不上人脑的运行模式。哲学家赵汀阳在其著作《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中谈到,当前人工智能还停留在“图灵机”阶段,凡是人脑能够进行的、一切在有限步骤内能够完成的理性思维,它都能有所表达,但欠缺创造力和变通能力是其重要缺陷。

⑤此外,人作为主体,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复杂的感性经验,而个体经验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正是生活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学艺术重点表现的内容,无数经典文学作品正得益于此而不朽。从这个意义上看,人工智能没有经验的实感及处理经验的艺术转换能力,也就将永远无法拥有人类标准下的艺术创造力。慕明正以虚构的科幻故事表达了类似观点:当传统的写作观念烟消云散之后,“故事”仍然是人类创造力最后的高地。因为故事如同由无数线索编织而成的巨大挂毯,正是这些线索携带着广阔世界和自我心灵感受,让无数层次的信息以自治而又具有审美性的方式或隐或现地存在于艺术世界里。

⑥回到这两部具体作品的讨论中来,《天命使徒》是一部超大体量的“网络玄幻小说”,它有主人公,故事情节大略完整,相较于情节和叙事,风景和人物内心描写更为突出。但就如同王峰自己给这部作品打61分一样,小说的文学性是存疑的,存在语言冗余、叙事性不足、模式化套用和堆砌痕迹明显等问题。如果说小说语言问题能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升级而改善,那么叙事诗学作为小说核心问题,可能是人工智能小说创作永远无法攻克的“难关”。

⑦相较而言,短篇小说《机忆之地》的人物对话性更为突出,但也存在文学性不足的问题。不过,值得玩味的是,作为一部“百分之百由AI创作出的小说,“作者”借助“Memoria”之口阐释了对数据、记忆和人类情感关系的理解。从思想性(无论是AI真正思考的结果还是意外的巧合)而言,《机忆之地》如同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创作的未来寓言。

⑧值得追问的还有,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能否解决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艺术发生学问题?文学创作能否真正被“人工智能技术化”?这是很难但并非不可能实现的问题。如同青年科幻作家、文学计算领域学者刘洋谈到的,人工智能文学创作,首先需要建构一个成熟的文学大语言系统。只有对文学进行可量化、指令明确的拆解和数据化,然后用人类文明长河中无数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数据库、语料库、修辞库、情感表达库,并进行大算力的喂养,才能推动文学创作大模型的发展。但其第一步——文学的量化,至今仍然被视为“天方夜谭”。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文学创作之路,依然道阻且长。但如同我们对科技发达时代的“奇点”何时来临一样无法预知,人工智能创作的可能性边界及其发展速度,我们也很难准确预测。但有价值的是,人工智能文学创作作为一种“他者”,可以让人类自身不断反思——科技时代,文学的独特价值究竟在何处。

(摘编自康春华《“叙事诗学”可能是写作无法攻克的难关》)

材料二:

莫言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发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文学并不是无用,而是有“无用之用”。文学并不像科学一样拥有很强的目的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属性和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不有意识地为政治所用。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自己的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道德伦理风貌,并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摘编自马嫣然《浅谈文学无用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慕明的想象,一旦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再独特的作家语言风格也会被人工智能自如运用到文本创作之中。

B.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成为人工智能正在以难以阻挡的趋势对写作领域形成“包抄”之势的标志。

C.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还只能完成有限的、程序化的事情,尚无法把握无限性、非理性和不确定性思维以及个体复杂特殊的感性经验。

D.本文作者对运用人工智能实现真正的文学创作持有乐观态度,但什么时候实现是无法预知的,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工智能或能模仿、创造出一个故事,但永远不会解码这个故事背后对世界的认知和自我心灵感受。

B.《天命使徒》和《机忆之地》共同之处在于,突出的语言描写冲淡了小说叙事,造成其文学性不足。

C.人工智能创作是由严密的逻辑与计算支撑的,优秀作品创作过程需要成熟的文学大语言系统来支持。

D.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发言,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及其在精神层面的独特价值,并非真的无用。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工智能文学创作未来尚需解决的问题的一项是(3 分)

A.提供写作创意的能力

B.风格转移算法的发展水平

C.艺术的创造力和变通力

D.经验的实感及处理经验的艺术转换能力

4.目前,人工智能写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4分)

5.科技时代,文学有哪些独特的价值?请结合材料简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石臣

张晓林

石臣(1821-?),晚号粪叟,有楷书墨迹在开封民间流传。

石臣,夷门书法名家。工行楷,兼擅篆隶。楷书宗法颜真卿,能得《颜勤礼》《自书告身》神韵。

颜真卿是晚唐名臣,七十多岁还驰骋疆场,亲自到安禄山叛军营帐谈判,谈不拢就大骂叛军,气若长虹。书法一如其人,他的行书遒劲而具古风,气势磅礴,令宵小之辈不敢近观。石臣身子骨单薄,清癯的脸上生着稀疏的三缕长须,手指竹节一般瘦长,他能得颜书神韵,按传统书如其人的说法,确有几分让人感到不可理解。

石臣是他的名,起初,他没有像其他文人那样,字什么,号什么,他也没有别署。有人很奇怪,问他:“上海某书法家给自己起了二百多个号,你怎么不起上一个呢?”石臣笑笑,打趣道:“号多了,书法就能写得好吗?”但他还是给自己起了一个号:粪叟。怎么起了这样一个号呢?

读书、练书法之余,石臣就到郊外走走,溜达溜达。秋天里,他喜欢到楝树下捡金黄色的楝楝枣,放鼻子下嗅一嗅,然后装进长衫的口袋里。再然后,就忘记了。他老婆洗衣服时,总想不起来去掏一下他长衫的口袋,啪,啪,扬起棒槌,只几下,楝楝枣就面目全非了黏乎乎的,散发着一股子难闻的气味。妻子就埋怨他,他改不了,下次还照旧。

石臣住的是三间麦秸草房。

石臣的三间草舍很好找,夷门往西走,有一个白水胡同,他的草舍,就坐落在胡同口的拐角处。在开封城,大都是带有脊兽的青色瓦房,像石臣这样的麦秸屋,已是很难见到了。

为盖这三间茅舍,石臣赶着个毛驴,拉着平头车,往乡间整整跑了一个月,才把屋顶的麦秸拉够了。那些日子,他人更清瘦了,长衫胖了一圈,穿在身上,咣当咣当的,若戏子身上的戏袍一般。

茅屋的前边,是一处院子,不大,有三分多的样子。种着一棵老槐树,是他的父亲种下的?抑或是他的爷爷种下的?已经无可考证了。槐花开的季节,每天早晨,石臣都会到院子里弹琴。

他坐在小石凳上,面前是一个青石板桌,琴就放在上边。这是一把焦尾琴,是开封天籁堂出品,也就是几块钱的样子。石臣竹节一般的手指在琴弦上来回划几下,琴音清越,一纹一纹荡漾开去,唤醒了尚在梦中的蜜蜂,它们嘤嘤着,开始绕着奶白色的槐花起舞。

这时,石臣正弹到入港处,他半眯了双眼,脸高高地仰起,高高地仰起……一只小蜜蜂嘤嘤着,打着旋,停在他的鼻头,他也浑然不知……

这是一幅画。

偌大的开封城中,石臣只有一个朋友。那朋友是个糊灯笼的,据说祖上给宋徽宗糊过宫灯,姓李,人们都喊他灯笼李。灯笼李隔三差五地来茅舍找石臣闲喷,他二人喷得来。

灯笼李给他介绍个徒弟,是开封最大生药铺子同济堂的二掌柜,姓胡,字三丰。胡掌柜拿了二三幅书法习作让石臣点拨,临的是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已有几分形似。石臣不语,手里拿了把折叠纸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胡掌柜很尴尬,僵笑着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糊灯笼的朋友打圆场,把习作递到石臣手上。石臣接过,顺手就丢进了纸篓说:“废纸!”

胡三丰脸上终于挂不住了。霍,扭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糊灯笼的朋友埋怨石臣。石臣说:“不是那块料,不如专心做生药生意。”很快,秋天到了。槐树上的叶子开始发黄,看上去有几分肃杀。这些日子,石臣的右眼皮总是跳,嘣,嘣嘣,跳得他心里都有些焦躁了,糊灯笼的朋友有日子没来了。

一个秋雨连绵的黄昏,是那种雨打芭蕉的沙沙细雨,灯笼李来了。闲话的时候,灯笼李话语有些迟缓,没有先前利索了。石臣不明白怎么回事。灯笼李一年四季总戴着帽子,原因是他的头顶长出一个粉疙瘩,长三寸有奇,没有生一根杂毛,通红崭新,很是饱满。后来,灯笼李脱下帽子挠头,石臣吃惊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个粉疙瘩瘪了下去,丑陋地趴在头顶,没有了往日的神采。

①石臣忽然想明白了。他心头“咯噔”一响,脸上有阴云飘过。

灯笼李这次来,是求他办一件事的。让他给开封驻军的马师长写幅字。这马师长虽说是行伍出身,却狂热地喜爱书法。他换防来到开封,已几乎把开封书法家的作品要遍了。

他以前托人找过石臣几次,都被石臣给拒绝了。

出乎意料,石臣这次答应了。灯笼李悬着的心落地了。石臣写了副对联,押了印,交给了灯笼李。

过两天,灯笼李又来了。说,这副对联,马师长很满意,只是嫌印文不雅,怎么能印“粪叟污纸”这样恶俗的内容呢?

石臣叹口气,也不说话,拿过一张宣纸,重新写了。找出原来的印章,在砂石上磨去印文,②又刻了一枚印重新盖了。交给那灯笼李,灯笼李低头看上半天,也不说话了,阴了脸,告辞。

一天早晨,石臣起床,携琴到院子里弹,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③那棵槐树被人锯走了。

槐树被锯走了。春天再来的时候,槐花摇曳,蜜蜂嘤嘤,一清瘦老人在树下弹琴,这幅画,也就消失了。

(选自《书法菩提:民国河南书法人物志》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癯瘦弱的石臣却擅长雄强厚重的颜体书法,这一反差彰显了人物的鲜明个性。

B.“脸高高地仰起,高高地仰起……”精细刻画出石臣弹琴渐入佳境的沉醉状态。

C.“他二人喷得来”,着一“喷”字,将闲谈时心无芥蒂的畅快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D.重写对联前“叹口气”,写出了石臣以“粪叟污纸”嘲讽马师长被识破后的沮丧。

7.关于石臣给马师长题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天的肃杀景象烘托了故事发生的氛围,右眼跳的细节揭示了石臣不安的心理。

B.在石臣看来,灯笼李头上的粉疙瘩“瘪了下去”,正是其人格塌陷的一种表现。

C.“脸上有阴云飘过”表现石臣对“糊灯笼的朋友有日子没来了”一事深为不满。

D“出乎意料,石臣这次答应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石臣对朋友的愧疚和补偿。

8.小说表现了石臣哪些精神品质?(4分)

9.小说画线的三个句子巧妙留白,请结合相关情节,对留白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人来承示近日所为文数首,并以为文之道殷殷下问。余学殖荒落,安有以发足下者耶?顾其平日颇有志不肯为世间言语既辱二生之问其曷敢以匿?

盖余苦尝读道家之书矣。凡养生之徒,从事神仙之术,吐纳以为生,咀嚼以为养,盖其说有三:曰精,曰气,曰神。此三者,炼之凝之而浑于一,于是外形骸,凌云气,飘飘乎御风而行,遗世而远举。余尝欲学其术而不知所从,乃窃以其术而用之于文章。

古之作者,未有不得是术者也。太史公纂《五帝本纪》,择其言尤雅者,蔡邕曰:“炼余心兮浸太清。”夫惟雅且清则精。精则糟粕、渣滓与剽贼,皆刊削而靡存,夫如是之为精也。而有物焉,阴驱而潜率之,动如风雨,静如山岳,无穷如天地,不竭如山河。是物也,杰然有以充塞乎两间,而盖冒乎万有。呜呼!此为气之大过人者,岂非然哉!今夫语言文字,文也,而非所以文也;行墨蹊径,文也,而非所以文也。文之为文,必有出乎语言文字之外,而居乎行墨蹊径之先。盖昔有千里马,牝而黄,伯乐使九方皋视之。九方皋曰:“牡而骊。”伯乐曰:“此真知马者矣!”夫非有声色臭味足以娱悦人之耳目口鼻,而其致悠然以深、油然以感,寻之无端而出之无迹者,吾不得而言之也。夫惟不可得而言,此其所以为神也。

二生好学甚笃,所为文章,意思萧然,既闲且远。盖有得于吾之云云者,而世俗之人不识也,吾故书以告焉。吾闻为神仙遗形骸解销化,其术秘不传;即传,其术不能通。呜呼!遇之而传、传之而通者,非一生,吾谁望之?

(节选自戴名世《答张、伍两生书》)

材料二:

穆公不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谓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志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节选自《列子·说符》)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顾其平日A颇有志B不肯为C世间D言语E既辱F二生之G问H其曷I敢以匿?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骸,人的躯体,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放浪形骸”的“形骸”意思相同。

B.率,遵行,遵循,与林觉民《与妻书》中“率性就死不顾”的“率”意思不同。

C.所以,原因,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今具道所以”的“所以”意思相同。

D.一,副词,乃,竟,与《荀子·劝学》“用心一也”的“一”意思及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在引述道家关于精气神的学说的时候,化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为文章增添了文采。

B.戴名世认为,写文章不能只在外在的语言文字、行墨蹊径上下功夫,更应该重视内在的思想感情。

C.戴名世既为自己的文学主张不为世俗理解而慨叹,又为能得到张、伍二生这样的优秀传人而欣慰。

D.伯乐认为,九方皋相马关注的是马的内在素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这正是九方皋胜过自己的地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精则糟粕、渣滓与剽贼,皆刊削而靡存,夫如是之为精也。(4分)

(2)二生好学其笃,所为文章,意思萧然,既闲且远。(4分)

14.戴名世是如何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寄李儋元锡①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年)暮春时节,韦应物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是年冬天,长安发生朱泚叛乱,德宗仓皇出逃。李儋,字元锡(一说李儋与元锡为两个人),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即景生情,由眼前的花开自然回想到去年的花里分别,萧索之意油然而生。

B.颌联“茫茫”巧用叠词,既写出了世事的变幻莫测,又写出了自己的前途未卜。

C.诗人怜贫恤苦,因辖区百姓疾病频发、不得安心耕作而四外流亡深感心中有愧。

D.末句以景结情,用“月圆”表达对友人别后的深切思念和来访重聚的强烈期盼。

16.本诗颇合诗歌写作的起承转合之妙,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要求的句子是“   ①   ,   ②   ”。

(2)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指出,左丘明因失去视力,“   ③   ”;而《诗三百》的问世,则“   ④   ”。

(3)小刚在假期中参加了“壮阔的波澜”社会实践小组,面对气势澎湃的江河湖海,感受到古典诗词中“   ⑤   ,   ⑥   ”的磅礴之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近两年,各地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一批又一批网红城市接连出现在人们面前,让人①   。不过,红极一时的旅游城市如何避免  ②  而保持长盛不衰?面对旅游资源同质化难题,各地如何破解?

旅游资源同质化,其实质是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也是旅游体验的同质化。人们为什么会到某个特定城市旅游?在观光旅游时代,他们需要一个“到此一游”的契机,或是某场活动,或是几个景点;而在休闲度假时代,他们更需要一个“住下来”“留下来”的理由,或是独特的体验,或是别样的生活。

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寒暑冷暖、花开花谢和潮涨潮落,显得较为稳定。而这里的社会文化要素是千变万化的,生活方式是  ③   的,因此一个城市的地方性(又叫地理特征、乡土特征)更多地受到人类文化活动的影响。如果我们想解决旅游资源同质化趋势,就需要考虑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地容地貌、开发投资等多种因素,综合施策。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

19.第二段中用了两个“或是……,或是……”,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牙齿作为人体最坚硬的骨骼,正常情况下,  ①  :第一次是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的是乳牙;第二次是6~7岁时乳牙逐渐脱落后,萌出的是恒牙。恒牙一般有28 ~32 颗最后长出的4颗磨牙就是智齿。它们是位于口腔内最接近喉咙的上下左右4颗牙齿,常在人的青春期阶段出现,也有人要到 25岁或30岁左右才长出,更有甚者要到四五十岁才萌出。由于它们萌发时,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基本趋于成熟,被认为是智慧到来的象征,故称为智齿。你可能听过这么一个说法:智齿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漏洞。确实,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智齿的存在正是人类牙齿进化得不完全的表现。因为按照“用进废退”的原则,像智齿这样几乎毫无用处且会给人类带来麻烦的器官,  ②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的大脑发展较快,导致人类的饮食结构变化得也快,  ③  ,两者的不相匹配就导致了如今的智齿问题。

21.根据文意为“智齿”下定义,不超过 40 个字。(4分)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热爱自然,走进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力量。而在繁忙的都市中,我们往往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却忽略了自然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走进自然,会发现它拥有治愈一切的力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B(以偏概全。)

2.(3分)B(“突出的语言描写冲淡了小说叙事,造成其文学性不足”错。)

3.(3分)A

4.(4分)①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②日渐取代重复性工作,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③能创作出故事情节大略完整、风景和人物内心描写突出的超大体量小说;④在作品的思想性方面取得一定突破。(每个要点1分。)

5.(6分)①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创造价值,能够进行无限性和非理性表达。②文学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能够通过个体复杂的感性经验,引导人们去认识世界、感知生命。③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反映作者思想,有利于社会道德伦理建设。(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D(“叹口气”表达的是石臣本无意冒犯却被误解的无奈。)

7.(3分)C(表现的是石臣已经猜出灯笼李又要让自己做违背心意之事。)

8.(4分)①特立独行,坚守自我;②安贫乐道,甘于平淡;③耿直孤傲,坚持原则;④清高刚正,不媚权贵。(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作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6分)①“想明白”的事并未明说,指的应是灯笼李为了治头上的粉疙瘩所以介绍胡三丰给自己作徒弟;而今话语迟缓,必定又有求于己。②“又刻了一枚印”内容不详,但从后文灯笼李的反应来看,应是对马师长的不敬之辞。③槐树被何人锯走、因何锯走,没有交代,根据上下文应是马师长的报复之举,石臣的生活状态也因之改变。(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EH

11.(3分)B

12.(3分)C(“为自己的文学主张不为世俗所理解而慨叹”错。)

13.(8分)

⑴(4分)既然是精,那么粗劣的、无价值的与抄袭的东西,都要削除而不留存,这样才能称之为精。(注意“剽贼”“刊削”“靡”“如是”的翻译。)

⑵(4分)二位书生追求学问非常专心,所写的文章,文意洒脱自然,既闲雅又深远。(注意“笃”“萧然”“闲”“远”的翻译。)

14.(3分)①借用道教概念,提出文章要有精气神的主张;②援引司马迁、蔡邕等人的实例、言论,明确“精”的内涵;③运用比喻论证,将“气”比作风雨、山岳、天地、江河;④以九方皋相马进行类比,阐明文章的“神”重于外在形式的观点。(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C(“身多疾病思田里”写的是诗人自己。)

16.(3分)①首联以眼前花事起笔,想到离别之事,既奠定感情基调,又巧妙引起下文;(1分)②颔联承接上文,深化自己离别之后的内心愁苦,为下文转折作好铺垫;(1分)③颈联由个人情感转向社会责任,展现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之心;(2分)④尾联以期盼友人到来收束全诗,既照应开头离别,又点明寄诗用意。(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⑴①君子食无求饱 ②居无求安

⑵③厥有《国语》 ④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⑶示例一:⑤春江潮水连海平 ⑥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示例二:⑤吴楚东南坼 ⑥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示例三:⑤怒涛卷霜雪 ⑥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示例四:⑤惊涛拍岸 ⑥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3分)①目不暇接(1分)②昙花一现(1分)③日新月异(1分)

19.(4分)①“或是……,或是……”表选择关系,表明上文设问、阐述的内容有多种可能,表达严密;②两个分句都用到“或是……,或是……”,使整段话语言风格一致,表达流畅;③后两个“或是”引领的内容对前两个“或是”引领的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形成某种超越,强化了破解同质化的方法。(每个要点2分,答对任意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20.(3分)我们如果(1分)想解决旅游资源同质化问题(1分),就需要考虑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开发投资等(1分)多种因素,综合施策。(如删掉“自然地理”而保留“地容地貌”,也算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4分)智齿是最后长出的(1分)位于口腔内最接近喉咙上下左右的(1分)被认为是智慧到来象征的(1分)4颗磨牙(1分)。(句式错误则不得分。)

22.(6分) ①一生中要萌出两次(2分)②应该早早就退化消失掉(2分)③而智齿的退化的速度较慢(2分)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4年山东省各市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全套汇编40元

九份高一期末汇编全套40
八份高二期末汇编全套40

八份高三期末汇编全套40

全套8份一模汇编40元

需要汇编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彦师语文课堂
能讲解考场答题技巧,也补充忽视的好玩的好笑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