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交流,欢迎入群
这是这一类型药物的首次人体给药。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剂量爬坡及队列拓展的I期临床研究,共在7家中心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如下:年龄18~75周岁;PS评分0~1分;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确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患者接受标准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
在Ia期采用3+3爬坡,以探索不同剂量静脉给药的安全性,包括:0.27 mg/kg、1.5 mg/kg、3.0 mg/kg,每周给药一次;2.5 mg/kg、3.0 mg/kg、3.5 mg/kg,第1/8天给药,每三周给药一次;5.0 mg/kg、6.0 mg/kg,每三周给药一次的疗效及安全性。Ia期主要研究终点为探索安全性、最大耐受剂量及剂量限制性毒性。在Ib期患者,进一步接受2.0 mg/kg、3.0 mg/kg,第1/8天给药,每三周一次或4.5 mg/kg、5.0 mg/kg、6.0 mg/kg,第1天给药,每三周一次的剂量。Ib期的主要研究终点为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及II期推荐给药剂量,ORR为关键次要研究终点。安全性分析在所有接受至少一剂研究药物的患者中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估在所有接受至少每三周一次给药方式的患者中进行。
最终,从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共计195例患者连续入组,65%为男性,包括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13例,鼻咽癌42例,头颈部鳞癌25例,甲状腺癌1例,淋巴表皮样样癌1例。在Ia期阶段共观察到4例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2例患者出现在3mg/kg,每周给药一次阶段,2例患者出现在3.5 mg/kg,第1/8天给药,每3周一次阶段。所有患者均为粒细胞缺乏性发热。最大耐受剂量确定为3.0 mg/kg,第1/8天给药,每三周一次以及6.0 mg/kg,第1天给药,每3周一次。
全体患者3度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最常见的为粒细胞缺乏47%,贫血39%,淋巴细胞缺乏39%,血小板下降32%,27%的患者出现剂量降低,3%的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而导致治疗终止。1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病,3例患者(2%)出现治疗相关死亡,1例为肺炎,1例为脓毒血症,1例为骨髓抑制。
安全性数据
174例患者可评估抗肿瘤活性,中位随访时间6.9个月,ORR为34%,DCR为89%,中位DOR为8.5个月,中位PFS为5.7个月。
疗效数据
这项研究发现,BL-B01D1在重度治疗的实体瘤中具有抗肿瘤活性,基于安全性及抗肿瘤活性数据,2.5 mg/kg,第1/8天给药,每三周一次为推荐的II期给药剂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