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随着巢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了动员全民抗战,培养革命干部,皖中区党委及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在槐林、银屏两地先后创办了近十所小学和一所中学。
张山小学,创立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校址在原银屏区秀芙乡张氏祠堂。第一任校长是张运升。创校时只有一个班,学生30余人。后来逐年发展到5个班(五六年级合班上课)学生167人,学校经费从银屏区学区内拨给。校长月米200斤,教师120斤。课程有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美术、军事知识等课程。教材有临时编写的,有从旧教材中摘编下来的。从民国三十二年下半年起,开始用皖中行署文教处统一编印的教材。语文、历史两科教学时,都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军事知识教师和学生中各有1个中共党小组。(学生主要是新四军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子女与附近农家子弟;作者接触过的当时张山小学学生:张求斌、周自立、孙恒仁等均在95岁以上)。
大岭小学,创办于民国三十一年,校址在原银屏乡大岭村周氏祠堂,共有房屋八九间,首任校长蒋则天。共两个班,学生五六十人,课程设置和选用教材与张山小学相同,实际上是张山小学的分部。
学校根据学生的家庭条件,酌情收学米,最多的交一担米,最少的交三斗米,贫苦户免交。教师工资每月发米,不足之数,由全村各户捐助。遇日、伪扫荡时则分散教学。平时也派学生轮流站岗、放哨、送情报,校门外远处高地处插一根竹竿,上面系上松枝,竹竿一倒预示发现了敌人,师生便立即转移。
关河小学,前身是巢县第六高等小学,校址在海如乡傅家祠堂,后迁到坝镇王家祠堂(有房屋数十间,为巢县全县最大的祠堂)。校长陈振华,教导主任龙倬云。
该校是一所完全小学,共有6个年级5个班(三四年级为复试班)学生多数来自附近村庄的私塾或初小,学生总数约有100人。课程与张山小学相同。教材以旧民国课本为主,时事政策课有皖中行署文教处编印或教师自己摘编。学校经费由湖东办事处文教科统一筹集。教师每月领取大米一担多,比当地私塾教师略高。
民国三十四年10月,新四军七师北撤,以上学校先后停办。
中学:
民国三十一年初(1942年)中共巢南根据地党组织抽调后奕斋、刘芳、姜景、张玉田、胡溪涛、章尚忠、陈亚纯等人,筹办根据地的中等教育学校。拨款12万元和公粮1.8万斤,用于整修校舍和购置教学用品。校址选在无为与巢县交界的高林桥镇附近的蒋家冲,校名为无为中学。学校于次年3月开学,初创时仅设初中班。不久即分为中学、小学、师范三部。中学部设在蒋家冲,小学及师范部设在丁村。小学为无为中学的附属小学,由中学部教师和部分高年级学生担任教师。无为中学首任校长是后奕斋。5月有刘芳继任。7月皖中行署成立,学校更名为皖中各县联立中学。民国三十二年3月17日,日寇6000多人分8路向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以后大小扫荡不断,学校遭到破坏。同月,区党委鉴于敌伪扫荡频繁,根据地难以找到较安全的村庄办校,决定学校停办,学生就地分配,一部分参军,一部分留地方参加工作,年龄小的动员回家。次年初,皖中区党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又决定复办,改名为皖江联立中学,把校址迁往无为恍城区下庄村的陈家祠唐,校长由皖中行署主任吕惠生兼任,民国三十四年10月新四军北撤,学校停办。
中学部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音乐、体育、武术、(军事常识)等课程;小学部开设政治、语文、算术、音乐、体育等课程。教材有翻印解放区编写的,也有教师自编的教材,大部分仍选用国民政府教育部编印的教材。
学校以培养抗日干部为主要教学宗旨,坚持开门办学,经常向学生进行拥政拥军爱民教育,讲形势任务,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要尊重群众,拜群众为师,做人民大众的好学生。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