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之|第一部系统、翔实的王圻传记:《梅源记贤:王圻传》

文化   2025-01-27 17:01   上海  

明代文史巨匠王圻以《续文献通考》等学术成就和为官清正著称,且深爱梅花,于吴淞江畔广植梅林。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叶舟的新书《梅源记贤:王圻传》,细致研究王圻生平,展现其多面人生,并深入剖析其在事功、学问上的贡献及在明代学术史、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下文摘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馆研究员熊月之先生为该书所作的序言,详细介绍了《梅源记贤:王圻传》的特色和价值。这部传记不仅是对王圻生平的全面记录,更是对其精神的深刻传承,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一位学者的卓越风采。


点击图片购买


《梅源记贤:王圻传》

叶舟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王圻(1530—1615),明代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闵行区)人,是一位成就卓著、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化名人。他从政恪尽职守,关心民瘼,廉明公正,为一代循臣;治学气象宏大,著述繁富,成就卓著,为一代鸿儒。


王圻天资颖异,4岁开始读书,14岁成为秀才,16岁入官学深造,35岁中举,翌年联捷考中进士。此后,历任江西、山东、四川、云南、湖广、福建等地知县、知州、监察御史、按察使、学政等职。万历十四年(1586)致仕还乡。


王圻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享年86岁。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前三十五年,读书、谋生;当中二十年为官;后三十年治学。其历史贡献主要在事功与学问两个方面。


事功方面,王圻为官二十年,无论职司何事,身处何地,均恪尽职守,勤政廉政,上思报国,下思利民,有上佳表现。


王圻仕途不算十分畅达,但也不算过分蹇滞。他在被授陕西布政司参议以后,毅然急流勇退,退休还乡。那年他才56岁,在常人眼里, 那正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中年。他行有底线,心有坚守。朝中权臣之争斗,他无法左右;当局诸多恶政,他无力改变,但进退之间,他可自作抉择。在这个意义上,王圻盛年进取与中年退隐,思想脉络并无二致。于此可见王圻的大智大慧。



学问方面,王圻辞官回乡以后,隐居吴淞江畔,一意读书著述。他一生编刻书籍二十四种,八百余卷,其中特别有价值和影响的是《续文献通考》《三才图会》与《稗史汇编》。


王圻的著述活动归纳起来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宏,视野极其宏阔,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到人世,政治、海防、经济、文化、民情、风俗、刑狱、武术,地上万物,飞禽走兽,民间传说,无所不涉。二是巨,品种之多,体量之大,当世无人可及。三是实,内容实在,特别是农学、水利、医学等民生日用的知识;来源切实,很多知识来自他的亲历、亲见、亲闻;作风踏实,考订细实。四是特,眼光独到,人无我有,人弃我取,人弱我强。重视图册,编《三才图会》,重视社会基层知识,搜集民间故事,均不同凡响。


王圻的著述活动是明代上海地区重视实学、文风昌盛的重要表现。


包括王圻在内的上述众多士绅搜集、汇编、刊刻大型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某种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既是对以往文化成就的汇集、梳理与总结,也是对以后文化发展的推动与指引。参与此项活动的,并不只有上海地区的士绅,苏州、杭州等地也所在多有,但是,上海地区士绅显然起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在这个意义上,王圻汇集、编撰、刊刻的《续文献通考》《三才图会》《稗史汇编》等典籍,在上海文化史上,具有创榛辟莽意义,在中华文明传承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王圻是上海地区、也是整个江南文化的杰出代表,在明代学术史、中国史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值得我们花大力气研究。此前,学术界对于王圻已有一定的研究,向燕南的《王圻纂著考》(《文献》1991年第4期)、《王圻行实系年》(载《历史文献研究论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与常振钰的《王圻年谱》(辽宁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为其著者,可惜的是还缺少一部系统的、有分量的评传。叶舟博士的这部《梅源记贤:王圻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王圻的生平,包括家族传统、个人性格、治学路径、日常生活和交游网络。作者以世见人,知人论世,将王圻的政治作为、学术成就置于明代政治环境变化、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上海地区学风嬗变、世家大族社会网络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考察,揭示了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对王圻的学术旨趣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与把握。全书视野宏阔,内容翔实,脉络清晰,考订细密,富有卓识,文字朗畅,是迄今研究王圻生平事功、学术成就的第一部最为翔实的学术著作。



叶舟博士是卓有成就的明清史、江南史专家,对江南历史,特别是常州历史、明清上海历史下过很深的功夫,著有《江南文明通鉴》(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诗礼传家:江南家风家训的传承》(上海书店出版社2021年)、《上海地区家风家训文献汇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年)、《近代上海的江南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3 年),担任《上海通史》元明卷主编、《上海简史》古代史主编;所著《清代常州文化系年》获江苏省哲学科学优秀成果奖,《诗礼传家:江南家风家训的传承》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正是基于如此丰厚的学养,书中对于王圻的论述,卓识纷呈,随处可见。


比如,作者论述经济繁荣与科举发达的关系。明代上海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读书人口越来越多,通过科举考试实现阶层跃升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作者如数家珍地列举了明代上海众多达官显宦都是出身平民,如陆深、潘恩、陆树声、徐阶、徐光启等,王圻所处时代在陆深等人之后,在徐光启之前,通过科举考试实现阶层跃升便在情理之中。这便有力说明,读书做官在那个时代具有社会正当性。


又如,作者论述家规家训与家族兴旺的关系。明代江南大家望族普遍重视家规家训,重视子孙教育,就是因为这套东西在那时确实管用,王圻的父亲督责王圻,徐光启母亲严教徐光启,陆树声管教子孙,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在社会上也就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这便是卓越的家族何以绵长的道理。书中写道:“虽然上海家族的崇文重学有其一定功利性,但也由此形成了一种守先绪、承后学、传递家族文化传统的强烈责任感,这也正是这些书香门第、耕读世家代代相传的重要原因。王圻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小耳濡目染,自然形成了一种努力读书的使命感。”这样的论断,坚实饱满,令人信服。


王圻故里展陈馆引用《梅源记贤:王圻传》关于明代上海家训的例子


再如,作者论述科举中式之难。明代上海县学,除乡贤奉祠生及告老衣巾生而外,每年参加岁科考试的廪生、增生、附生约有六百五十余名,以松江府一府五学计之,全府大概有秀才三千余名。有一次华亭县举行院试,参考生员过多,酿起一出惨剧。凌晨时分,考试院门一开,三千考生蜂拥而入,门狭人众,导致严重的踩踏事故,震动一时。三千考生,每次最多也就二十多人中式,百里挑一还不到,其难度远在今日考取“211”“985”高校之上。如此翔实而生动的资料,对于今人了解三四百年以前的科举考试难度,既直观,又深刻。


作者对于王圻在上海文化史中的地位,作了高度的概括与周密的论证。书中指出,王圻身上体现了古代上海文化乃至江南文化的一些最为重要的品质,经由他传承发展而蔚为大观。这些品质包括崇文好学、博采汇通、经世致用、海纳百川。作者认为,这些品质也体现在与王圻同时代的陆深、徐光启等人身上。陆深、王圻、徐光启等人“有着相近的出身、相似的经历,奉行相同的宗旨,共同为上海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都是上海这片文化土壤中长出的硕果,都是上海文化星空中最闪亮的星辰。王圻的名字和他们一样,也将永远铭刻在上海文化发展的历史丰碑之上。王圻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所论于史有征,至为精当。


王圻故里展陈馆引用《梅源记贤:王圻传》对王圻的评语


本书是在闵行区政协资助下完成的。近些年,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空前重视,各地竞相发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闵行区政协在这方面真抓实干,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与精力,成效显著。前两年首次系统整理了卷帙浩繁的《王圻全集》,我有幸参与其事,受邀作序。这次,又资助编写了第一部系统的王圻传记,我有幸先睹为快。全集加传记,构成王圻研究相当坚实的基础。笔者这些年相当部分精力投放在江南文化与上海历史研究方面,在披览王圻主要著述,细读这部传记之后,深感无论从上海、江南还全国范围,无论从历史学、文献学还是图像学方面,无论从行政、治学,还是修身、养性方面,王圻都是值得花大力气深入研究的重量级人物。在这个意义上,这部王圻传记开了个好头。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内容简介


王圻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重要的文史学家、文献学家,他编撰的《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三才图会》等巨著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同时他是一位清廉直臣,在知县知州、监察御史、学政等任上为公为民。本书从王圻清正、博学、经世的一生入手,全面呈现王圻的生活环境、活动轨迹、交游情况、著述成就和思想内涵,既有生动的叙述,又不乏深入的解读,力求栩栩如生地还原王圻以一身正气出入风云官场,到晚年在梅花源畔笔耕不辍的起伏生涯,为大众全景式勾勒明代上海地区的传统文脉、江南风情和海派特色。




作者简介


叶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古代史研究室主任,上海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上海历史学会理事。曾分别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是江南社会文化史。出版专著《上海大厦》《诗礼传家:江南家风家训的变迁》《近代上海的江南人》等。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总 序

第一章  天降洪洲诞英才

襟江带海萃人文:明代上海地区的人文环境

家住淞滨上海西:家乡与家世

少年声价动连城:早年经历

第二章  仕能易地心不易

湖海襟期剑气冲:清江、万安知县任上

劲节芳心耐岁寒:都察院任上

天恩薄谴任西东:谪官岁月

第三章  江南消息凭谁寄

清标劲节凌寒雪:楚地为官

越水吴山重系思:退居后对家乡的关心

第四章  期登青史留良模

考古研今述圣贤:《续文献通考》

洞彻尊名辨是非:《谥法通考》

第五章  手把残编驱宿蠹

子虚言亦入名理:《稗史汇编》

遨游图海揽三才:《三才图会》

第六章  白发丹心总自知

天为泽国起疮痍:地方志书的编纂

心忧海上筹国计:《重修两浙鹾志》的编纂

第七章  岁晚孤芳莫厌迟

风飘隔院玉梅香:退居后的晚年生活

并作平生汗漫游:退居后的交游

第八章  高标应在古人间

铅椠随缘费品题:王圻在其他学术领域的成就

云间桃李正芬芳:上海文化史中的王圻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新书推荐|“王圻全集”第一种《谥法通考》出版

携手华漕,上海书店出版社启动《王圻全集》出版项目

首部王圻传记和《王圻全集•王侍御类稿》在王圻故里发布


 · · · 要不再看看 · · ·


《谥法通考》

(王圻全集)

【明】王圻 撰

顾宏义、黄纯艳、张剑光 主编

高纪春 点校

上海书店出版社

《王侍御类稿》

(王圻全集)

〔明〕王圻 撰

顾宏义 黄纯艳 张剑光 主编

张超人 点校

上海书店出版社



延伸阅读



新书推荐|“王圻全集”第一种《谥法通考》出版

携手华漕,上海书店出版社启动《王圻全集》出版项目

首部王圻传记和《王圻全集•王侍御类稿》在王圻故里发布

新书推荐|“王圻全集”之诗文集:《王侍御类稿》


还可以在这些平台找到我们

点击关注






上海书店出版社
人阅书,书悦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