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纲|我所了解的《益闻录》主编李杕

文化   2024-12-09 17:40   上海  


《益闻录》由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出版发行,李杕主编,土山湾印书馆铅印。作为晚清创办时间较早、出版时间长久、规模宏大的中文期刊,《益闻录》对中国近代社会史、新闻出版史、中西思想文化交流史、晚清西学东渐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上海书店出版社鉴于《益闻录》独特的价值,为保护和传播近现代上海珍稀文献,服务学术文化研究,现将上海图书馆所藏《益闻录》分四十三册影印出版,并将期刊所有篇名编制成总目一册,以便读者翻检。


下文节选自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李天纲为《益闻录》影印本所作前言,主要介绍了《益闻录》主编、近代教育家、报业先驱李杕(问渔)的生平。


(第一篇:李天纲|《益闻录》影印前言



《益闻录:1878—1898》

(全43册,附总目录1册)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4年11月出版

 

《益闻录》由耶稣会华籍会士李杕神父创办,并担任主笔。李杕(1840-1911),原名浩然,又号大木斋主,字问渔;别署耶稣会隐名氏,教名劳楞佐(Laurentius)。1840年8月12日,李杕生于川沙(今属上海浦东)的唐墓桥西李家村,为天主教世家。李杕父亲国范,母亲陆氏,有一姊三妹一弟。“自先祖奉教以来,业已八世。”[1]清代江南地区的天主教徒,即使处在清中叶禁教时期的隐蔽状态,仍然还尽可能地参加科举考试。李杕幼年跟从家乡经师庄松楼先生学习儒业,因聪颖灵悟,曾被寄予科场成功的期望。1851年,当耶稣会决定创办自己的神学教育机构徐汇公学时,李杕入学,与马相伯同为首届学生。1856年8月18日,李杕加入圣母始胎会,为相公(修士)。1859年,李杕决定放弃科举,专习拉丁文、哲学和神学。1862年5月29日,李杕与马相伯一起从徐汇公学毕业,加入耶稣会。1865年,李杕入董家渡读哲学,随即进入徐家汇大修院读神学。1869年6月29日晋铎,1870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2]李杕晋铎任神父后,最初在松江、青浦、南汇、建平、宁国等地传教,1878年被耶稣会调回徐家汇,委以重任,创办并主编《益闻录》。


李杕


李杕是耶稣会自1847年在徐家汇开辟教区后训练出来的第一批华籍神父,也是天主教会为“学术传教”而培养的学者型人才。李杕学兼中西,著述丰富,曾翻译和解读《圣经·新约》,被江南地区的教外儒生士大夫称为“西学家”。他注解《新经译义》;他编辑的《古文拾级》,选录范文,为徐汇公学语文教材;其他撰著则有《理窟》《续理窟》《辨惑卮言》《砭傲金针》《天神谱》《玫瑰经义》《圣体纪》《德镜》《心箴》《忠言》《答问录存》《圣若瑟月新编》《弥撒小言》《奉慈正义》《爱主金言》《拳祸记》《增订拳祸记》;编定的著作有《徐文定公集》《古文拾级》《墨井集》《墨井书画集》,另外还有译著近四十种。[3]李杕是十九世纪用中文译著“西学”作品数量最多的作者之一。据统计,李杕一生翻译著述共达六十种,其中创作十七种,翻译三十九种,编辑四种,有说法是李杕著述不断,“无年无书。”[4]


《圣心报》


1887年,李杕在《益闻录》之外,又创办了《圣心报》(月刊)。按教会的设计,这是一份单纯为教友服务的,以圣心教义为福传的教内报刊。“《圣心报》月出一册,全年十二册,一以传扬圣心,宣布圣化为宗旨。首列每月祈祷总意及圣心道义各一篇;次杂载圣人言行,圣教掌故等著;末附各国教中要闻,而以罗玛为首,不涉时事,不参杂说,诚为中国圣教中最纯洁,最需要之刊物。”[5]《圣心报》兼为祈祷宗会的机关刊,负责指导教友信众的每月祈祷,提供祈祷信息,也是中国天主教最重要的刊物,拥有大量订购者。该刊物与《圣教杂志》在“神圣与世俗”两方面分工合作,都是全国天主教的机关刊物。该刊于1949年停刊,是天主教会持续时间最长的刊物。


马相伯


李杕和另一位著名天主教徒,前耶稣会士神父马相伯同年出生。他们同时进入徐汇公学,一生都保持着同年、同窗、同教之谊。1903年,马相伯创立震旦学院,李杕前来帮助教学,担任法文、科学课程;1905年,震旦学院与复旦公学分离之后,李杕出任震旦学院院长,兼任哲学教授。法籍神父南从周(Félix Perrin,1858-1911)担任震旦教务长。在马相伯及其学生们与南从周的冲突中,李杕在震旦与复旦、南与马之间调解关系,化解了一度尖锐对立的两校之争。1908年,震旦学院从徐家汇迁到卢家湾,两地相距数公里。李杕因在杂志和学校之间无从分身,遂卸任校长职务,专任《汇报》《圣心报》主编。1911年7月3日(宣统三年六月初八日),李杕因染伤寒,在徐家汇不治去世,葬于上海南门外耶稣会士墓地。


南从周(Félix Perrin)


马相伯与李杕谊深情笃,曾为《古文拾级》作序,称“余同学问渔,所选《古文拾级》凡百篇,先今后古。以其与我并世者今也,耳目同濡焉,自卑自迩,尤合现今之教授,足为逮古之津梁。学者苟于离经辨志之余,仿曾文正分段法,如吕东莱《古文关键》之为者,将逐节声调之异同,句豆之短长,一一口诵心维,勿以百篇为少而精熟之。熟则生巧,国粹之存,其在斯欤!”[6]李杕的古文辞本有庠序童子之功,后又得徐汇公学“会通之学”,更兼而长期主编中文刊物,修辞能力愈强。他擅长把“新学”“西学”输入的新概念、新思想,用古雅而传神的中文词汇,颇有心得地表现出来。这种中西会通的文风,在《益闻录》的文体中充分表现,与《马氏文通》属于同一风格。从“西学”本身来说,天主教刊物在翻译英美十九世纪新锐学说,如英美近代政治哲学方面可能不及新教杂志,但在古典哲学、中世纪神学和“文艺复兴”以后诸种欧陆学说方面,胜过新教同行。并且,继承利玛窦、徐光启以来“会通之学”的马相伯、李杕等徐家汇天主教学者,他们的翻译在严复所谓“信、达、雅”的处理中更有心得。


马相伯为《古文拾级》所作序


李杕是天主教会公推的汉语笔杆子,他曾担任震旦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其贯通中西文字的造诣不亚于《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和马相伯。时人评价说:“李杕长于古文,所作文字明白通晓,且所论皆有本,不浮泛,不雕饰,虽精微玄妙之说,能以浅显雅驯之文字达之。更善以古文译述西学,融合中西文字思想于一炉,使读者不觉沉闷,不知其为译文也。”[7]李杕被推为“伟大的公教作家”,时人更有称《益闻录》是一份“影响了世界”的刊物,说:“当时我国除《申报》外,没有其他的报章杂志,所以李神父创办《益闻录》,不但有功于教会,而且还有助于启发民知,有功于国家。”[8]


1918年徐汇公学新建成的校舍崇思楼


李杕与马相伯同岁,他们在徐家汇同进同出,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两人都出生于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1851年,李杕与马相伯在徐汇公学是同届同班的学友;1862年,从公学毕业后,李杕和马相伯、许彬、沈氏兄弟等九人一起加入耶稣会初学院,共同师从意大利汉学家晁德莅(Angelo Zottoli, 1826-1902);1876年,马相伯离开了徐家汇,李杕则终生为神父,服务教会。二十年后,马相伯决定以一般教友的身份回到徐家汇,仍然是好友李杕神父出面相帮,为之转圜。1896年2月15日,马相伯由李杕等人陪同,住在青浦朱家角天主堂作忏悔,告解师就是李杕神父。同岁、同年、同学、同教,李杕和马相伯可称是天主教会中为清末社会思想、文化变革做出最重要贡献的两位学问家。


注释:

[1]李问渔:《理窟》,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936年,“理窟序”。

[2]参见徐宗泽《李问渔司铎逝世二十五周年纪念》(《圣教杂志》,第25卷,第12期,1936年12月);又据张若谷:《古文家李问渔传》(《圣教杂志》,第27卷,第6期,1938年6月),李杕作品“译著、阐道、论学之书,凡六十种”。

[3]见徐宗泽《李问渔司铎逝世二十五年周纪念》和《汇报》第38期。

[4]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上海: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2003年,第674页。

[5]南京教区编:《徐汇纪略》,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933年,“(九)圣心报馆”。

[6]马相伯:《〈古文拾级〉序》,朱维铮主编:《马相伯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01页。

[7]张若谷:《古文家李问渔传》,《圣教杂志》,第27卷,第6期,1938年6月。

[8]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上海: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2003年,第673页。




购买方式


发行中心联系人:陆老师
电话:021-53202172
手机:13916502006
QQ:394197784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号景路159弄C座707室

出版社联系人:陈老师
电话:021-53202301

手机:18221714584

QQ:2386088407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号景路159弄C座602室




 相关好书 


《万国公报》(全60册)

林乐知 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教会新报》(全10册)

林乐知 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 




延伸阅读


李天纲|《益闻录》影印前言
黄显功|从《中国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一份报刊的前世今
融汇古今中外,博采百家众长|《民国期刊集成》(2011—2021)(上)融汇古今中外,博采百家众长|《民国期刊集成》十年巡礼(下)
闭门在家,亦可卧游千里:中国第一份旅游专业杂志的精彩世界“民国期刊集成”上新|新文化运动的教育风向标:《新教育》
姜义华|章太炎们的努力,非文化保守主义所能概括:重读《华国月刊》
在明媚春光中亮出开唱戏:民国名刊《游艺画刊》的“凡人雄心”



还可以在这些平台找到我们

点击关注



上海书店出版社
人阅书,书悦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