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梅源记贤:王圻传》

文化   2024-12-03 17:01   上海  

梅源记贤:王圻传

叶舟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128元 | 2024年12月


·全面提炼评价王圻一生的学术成就及其在上海文化史中的地位。

王圻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重要的文史学家、文献学家,他编撰的《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三才图会》等巨著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同时他是一位清廉直臣,在知县知州、监察御史、学政等任上为公为民,《明史》记载他致仕还乡后在上海吴淞江畔遍植梅林,目为“梅花源”。本书从王圻清正、博学、经世的一生入手,全面呈现王圻的生活环境、活动轨迹、交游情况、著述成就和思想内涵,既有生动的叙述,又不乏深入的解读,力求栩栩如生地还原王圻以一身正气出入风云官场,到梅花源畔笔耕不辍的起伏生涯,为大众全景式勾勒明代上海地区的传统文脉、江南风情和海派特色。




不与天下州府同:宋代四川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

黄博 著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69元 | 2024年10月


·权力关系的再书写,以政治和文化的视角看四川,反观王朝大局,重看边缘与中心。

北宋年间,传言蜀地逢甲午年必有动乱,王朝中枢与地方官府由此展开怎样的合谋与博弈?建立南平军,重新布局西南边陲军事重镇,特殊地缘条件下,宋朝开启了怎样的文化大整合?度正不远千里寻找朱熹,李处和在战争年代“获利百倍”,地方士人不同的生命图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多重生存之道?本书为新锐历史学者黄博力作,在独特的时空坐标上寻找巴蜀的复杂性,权力关系的再书写,透视两宋王朝的边缘与中心。




南宋朝野论王安石与新法

梁庚尧 著

东方出版中心 | 时刻人文

99元 | 2025年1月


·重审王安石及其新法、新学在南宋声望的消落,深刻探讨南宋政治文化和学术思想的演变。

本书探析了南宋朝野在不同时期、不同层面对于王安石的评价,从政局变化、学术思想,以及乡里社会的基础,分析王学与程学在南宋的消长起伏,进而对南宋末年与王安石相关的谶言与话本进行考证。全书内容丰富,考证详实,对南宋的政局变化、教育与科举的内容,尤其分析详尽。因此,本书既是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整合梳理,也包含作者深入相关史料后所得出的创见,对于有志于研究宋史的学者而言,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著作。




开宝九年

祁新龙 著

东方出版社

49元 | 2024年11月



·解析976年皇位更替背后的真实历史,揭秘龙袍之下烛影斧声的真相。

北宋开宝九年十月,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离奇去世,给后世留下了一桩兄终弟及的权力交接谜案。本书围绕“烛影斧声”事件,将研究视野拉长,通过综合分析与考证,详细梳理了事件发生前后的大事小情,如讨灭南唐、西巡洛阳(包括祭祖)、征讨北汉、赵光义登基、灭北汉征幽州、金匮之盟、赵廷美之死、太宗立太子等,清晰呈现了赵匡胤与赵光义之间的真实关系,以还原宋初皇权交替的完整逻辑链。

本书作者认为,赵光义早有篡位之心,即位前,他处心积虑,积攒力量;即位之后的种种为政举措,都是在洗脱其“弑兄篡位”的嫌疑,为其皇位的正统性做注解。作者从微观入手,深挖史料,对诸多宋初疑案进行深入解读,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




夹缝中的总督

鞠海 著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99.8元 | 2024年10月


·无论是研究曾国藩个人,还是追溯那段晚清史,五大生死局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本书展现了曾国藩最后二十年的夹缝人生和晚清大变局的转折关头。短短二十年里,曾国藩由丁忧侍郎先后擢升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大学士。与此殊荣相伴的却是常人难以背负的如山压力和难以承受的生死煎熬。这期间,曾国藩主动或被动与死亡擦肩的瞬间不下五次,看似权力极大的督帅却不得不挣扎 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一次次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到底是什么一再将他逼入生死绝境,又是什么让他死而不亡?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帝国之翼:胡林翼的官场与战场

张彦明 著

岳麓书社

78元 | 2025年1月


·三荐曾国藩,七荐左宗棠,挽王朝危局,定中兴大业。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猛人!

胡林翼,青年毛泽东偶像,晚清中兴奠基人,湘军崛起幕后推手,王闿运、蒋介石倾心盛赞,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猛人。没有胡林翼,就没有后来的曾国藩和左宗棠!

本书是一部讲述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生平及其事功的作品。书中以胡林翼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细致再现了他从少年纨绔不羁到中年幡然醒悟,继而担任湖北巡抚,整顿军政体系,推动地方改革,策划东征,确保湘军崛起,奠定晚清中兴大业的非凡一生,重点刻画了这位天才将帅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时代巨变中展现出的权谋智慧、为官之道和处世哲学,带领读者重返风云激荡的历史现场,重新认识帝国精英的风骨、智慧与影响。




妇人杨氏之“复活”:十八世纪中国的法律与社会

卜永坚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9元 | 2024年10月


·一桩离奇失踪案,揭秘清代法制漏洞与女性命运!

本书篇幅不大,通过一件司法案件再现了清代中期普通人在宏大的国家、严密的制度下如何生存。作者在僵化的史料背后,试图重新塑造逝去的历史中的人物的生命。通过具体的描述,使我们真正进入一直靠抽象的概念理解的乡村世界,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难与现实中。通过对案件的分析,再现了十八世纪中国司法制度的优越:理性官僚组织之严密、文书系统、审讯程序、破案限期、法医制度等等。但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刑讯始终是司法制度内的“标配”之一;法医地位极低,其专业意见被官员随心所欲地利用或扭曲。比较十八世纪中西方的司法制度,之所以中国在十八世纪没有像欧洲一样放弃刑讯制度是因为传统中国的案件审判需以招供作为结案的标志,而当时英国陪审团制度的出现、欧洲大陆证据法的应用则促使了刑讯的废除。




山系人文:

民间文献与历史地理探研

王振忠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08元 | 2024年11月


·以第一手民间文献为中心,从诸多侧面探讨生态、村落、城镇、商业以及相关史志。


“山系人文水满川”,是今人对“徽州”二字的形象解析。其中,“山系人文”亦包含着自然与人文的两层意蕴,与历史地理学关涉的两大重要分支密切相关。近数十年来,民间历史文献的大批发现,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具体说来,对徽州文书的广泛收集、整理和研究,亦有助于历史地理与徽学这两个学科领域的深入拓展。本书以来自田野的第一手民间文献为中心,远引旁搜,聚焦于城乡陵谷递嬗演化、文献典籍时迁世变,从诸多侧面探讨了生态、村落、城镇、商业以及相关史志。




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瞿骏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鸣沙

89元 | 2024年10月


·本书希望打破五四研究由来已久的“北京中心主义”和“革命消解主义”,从“地方视野”出发,立足“长程革命”,考察持续近二十年的那些相关联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

本书希望打破五四研究由来已久的“北京中心主义”和“革命消解主义”,从“地方视野”出发,展示中国各区域,尤其是江浙地方上五四运动发生、拓展、延续的机制;中心对各地方强度有别,路径多样的影响和地方人士那些不能被中心消解的主体性和被中心激发出的主体性。同时,本书也希望立足“长程革命”,考察“五四”的剧本和“五四”的舞台,揭示干革命者、说革命者和不革命者的实际人生和身心演变,以在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中真正理解“五四”。





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

江晓原 著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88元 | 2024年8月


·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四十年磨一剑,以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解读传统文化中至为神秘的天学。

天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为神秘且神圣的内容,对世俗权力转移与社会生活影响极深。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的创建人,更是当今国际学界中国天学研究的领军者。

本书集作者40余年研究之功,从天学的哲学基础、运作模式,以及天学与政治、星象、历法的关系和中外交流等方向,全方位展示传统天学的内容、意义与社会影响,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天学史的学术大众化之作。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郭亮 著

商务印书馆

168元 | 2024年8月


·在一幅幅珍贵海图中,找寻一段失落的近代交流史。

自晚明以降,欧洲传教士踏上东方土地,他们不仅带来了异域的文化与信仰,更凭借先进的科技,绘制出一幅幅包括精确比例尺、经纬度及水深数据的海图;与此同时,中国官方海图亦悄然蜕变,挣脱了传统方志的桎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海图不仅是地理信息的载体、科技进步的见证,更是时代变迁、文化交流的镜像,映射出国家意志与海洋战略的微妙调整。

本书以图证史,以考察明清两代的海图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生动再现一个既交流频繁又暗流涌动的全球权力格局变迁时代。书中收录了百余幅东西方珍贵海图,每一幅都是连接过去的通道,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隐秘故事。




智能革命后的世界:AI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命运

刘永谋 著

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78元 | 2024年11月


·智能革命——面对一场前所未有关涉技术、社会与人性的深度变革,我们如何应对?

《智能革命后的世界:AI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命运》运用跨学科的理论、方法、观点和案例,深刻剖析了当前智能革命发展的趋势,并用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对“智能革命后的世界”进行总体把握和全面刻画。尤其聚焦于未来智能社会的数字共产主义、智人自我改造、AI养老与机器情感、机器人劳动与人类失业、AI科研与后真相状况、人类道德新变化、AI技术治理社会以及避免AI文明危崖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议题。

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下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且就如何应对智能革命带来的各种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建议,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的作品。




凡人琐事:我的回忆

章开沅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58元 | 2024年10月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亲笔回忆录。以个人九十余载生命历程为主线,展示了中国近代百年世事风云和几代人的人生际遇。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的回忆录,也是一部篇幅宏大的百年生命史。全书用60万字,100多个小节,50余幅插图,完整再现了作者从世家少年、流亡学生到民主青年,从出任大学校长而力行改革开放,再到主动辞去荣誉回归布衣学人的人生经历。书中出现的人物多达百位,长辈家人、师长前贤、中外学人,作者以流畅亲切和忠实客观的笔调写下与此有关的回忆,读来令人倍感温情。这些被作者谦称的“凡人琐事”,不仅折射了百年来的世事风云和几代人的人生际遇,也记录了近百年中国社会世变中不可抹去的亲历者的踪迹。




非虚构写作:公众故事与作者访谈

张志安 沈燕妮 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68元 | 2024年9月


·好的非虚构写作,会提供公共连接的可能性。

二十位非虚构写作者,既是自己生命经历和身边故事的记录者,也是拥有较多写作经验的创作者。千千万万“他们”的躬身入局,使得非虚构写作平台的 多棱镜可以触及人生、社会、时代的方方面面。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人人拥有言说与表达的自由,而真实、深入、多元的非虚构写作,永远可以撼动人心。这些公众故事的汇集,可以说不仅具有新闻价值,更具有历史意义。




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全三卷)

蒋建国 许高勇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584元 | 2024年9月


·一部书,看见活的中国近代史。

近现代报刊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时代的镜像,报刊阅读则是新闻消费和意义生产的主要方式。读者在读报时分的所思、所言、所记,就是在观察自我、想象他者、阅读社会。

本书广泛采用报刊、日记、书信、回忆录、年谱、文集等多类型史料,尤其注重稿本、抄本珍稀史料的运用,以读者留下的“零碎”文本为基本线索,呈现不同时空中的阅读个案;通过文本的聚合、连接与穿插,结合特定历史语境和社会情境,在时空变奏中多角度呈现具体的阅读场景和社会话语,探究读者的新闻解读、知识获取、家国情怀与心路历程。读者的意愿、想象、观念与主义,在阅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意义的节点,编织成纵横交错的意义网络,展现了近现代社会的复杂面相。




历史的魅影:文学与文化研究集稿

李有成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公司

108元 | 2024年10月


·无论大时代或微渺个体。在历史魅影下我们仍相信文学之淑世功能。

本书为李有成教授过去三十余年学术论文的自选集。共收入论文二十四篇,关注的议题多元而繁复,主要涵盖了文学史的政治、阅读的伦理、理论的旅行、阶级与文化研究、现当代华文文学、离散文学与文化等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则多取径于较具批判意识的当代理论,诸如弱势族裔论述、后殖民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 离散论述等,清楚展现了作者长期坚持的批评立场与学术理念。书末并附有访谈录,作者在访谈中畅论其多年来对理论和文学创作的体认与看法,对了解书中诸篇论文具有辅助与澄清作用。




琵琶行:诗与画的生命史

陆蓓容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

88元 | 2024年10月


·首部“琵琶行”诗书画同题鉴赏,领略白居易传世名篇的千载魅力。

本书以白居易千古名篇《琵琶行》为主轴,细绎白居易科场得意、仕途坎坷、文章传世的一生,逐段详释《琵琶行》的诗作匠心,回溯名篇诞生的白香山前史,凝视诗歌创作的文学史瞬间,并钩沉文学典故生成的全过程,最终梳理作品在后世的接受与余波。此外,本书还详细讨论了《琵琶行》相关主题的书画作品,以实例说明古代画师在处理这一文学名篇时所需面对的限制、挑战和应对,找到贯通图像与文字两个世界的通幽小径。




最早的汉语:甲骨文之前的汉语样貌

江荻 著

中西书局

108元 | 2024年10月


·揭秘汉语源头,重塑历史语言图景。

本书各篇分别从古代《尔雅》《诗经》《尚书》等文献汇集数据,包括联绵词、名物词、词头词、重言词、多音节人名、地名、国名、氏族名等现象,有些是穷尽式的,用语义关联、逻辑推理、计量统计和数学模型方法对演化过程加以论证,清晰地展现出论证结果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收入本集的还有三篇藏语材料和外语材料的讨论,同样表现了词长演变的主题。书稿价值之一是建立跨越甲骨文的汉语大历史观,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渊源提供新思路。





还可以在这些平台找到我们

点击关注



上海书店出版社
人阅书,书悦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