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展示差异,真实再现原貌:《胡适留学日记》汇校说明

文化   2025-01-16 17:00   上海  




《胡适留学日记》是研究胡适思想与人生的重要史料。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的《胡适留学日记》(汇校本)是《胡适留学日记》出版80多年来第一次全面、系统、规范的汇校,汇校本依据原始手稿精细注释各版本差异,更全面还原曾被删减的文字、照片、剪报等珍贵内容,堪称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胡适留学日记》。


下文节选自胡适研究专家曹伯言及本书的汇校者曹杨撰写的汇校说明,详细阐述了《胡适留学日记》的版本流变以及本次汇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01

日记版本流变




《胡适留学日记》最初是由胡适的好友许怡荪摘抄推荐给了《新青年》杂志。因此从1916年12月1日的第二卷第四号直到1918年9月15日的第五卷第三号,《新青年》一共连载了11期,前后历时近两年。


《胡适留学日记》最初于1939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以《藏晖室札记》为名,整理排印出版。胡适“主张以原稿有几册就分几卷”,故日记共分为17卷,编为4册。亚东的编辑,也是胡适的多年好友章希吕于1933年专程赴北平,住在胡适家中,对日记手稿做了认真细致、卓有成效的编辑整理工作,得到了胡适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1947年11月,胡适将日记移至商务印书馆出版,并修改书名为《胡适留学日记》。在《重印自序》中,他对此作了说明:“我同亚东图书馆商量,请他们把全书的纸版和发行权让给商务印书馆。这件事现在办好了,这十七卷日记就由商务印书馆重印发行了。”由此可知,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本是根据亚东图书馆1939年版的纸型重印。1957年,胡适又改正了日记中的几个错误,即交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


2013年,失落多年的《胡适留学日记》手稿重现于世,堪称21世纪以来胡适研究史料发掘方面最重大的发现(一同现世的还有胡适1917年学成归国后所著《北京杂记》和《归娶记》的手稿,从未公开出版,尤为珍贵)。2015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以仿真影印的形式将这批珍贵的文献飨诸社会,不仅为胡适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胡适留学日记》的汇校工作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02

版本差异与汇校凡例




《胡适留学日记》由上海亚东图书馆首次整理出版前,亚东专门派出骨干编辑,同时也是胡适的多年好友章希吕于1933年11月赴北平,住在胡适家中,对日记手稿进行整理校勘,做了十分细致的工作,直至1934年7月才结束,前后历时8个月。具体工作包括日记整体架构的确定,文字内容的整理校勘,剪报和图片的增删以及增补图注文字等。章希吕还从第三卷开始,开创性地为每篇日记起了小标题(还提出了拟定小标题的三原则),并将胡适原标注于每篇日记后的写作日期前移至小标题后,同时为全书新增了目录,便于读者检索,这一系列专业而细致的编辑工作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他每整理完几卷,便寄回上海,由亚东的另一位骨干编辑余昌之负责排印和“末校”。


章希吕、余昌之通信信件


对日记的校勘整理工作,胡适是放心放手让章希吕、余昌之去做的,他自己先后审阅过两次。第一次是章希吕每整理并抄好一卷,即交胡适审定。对手稿内容的增删及修改等,当是此时所为。第二次是审阅末校样。在这一时期章希吕致余昌之的信中,他多次关照后者,将每卷的末校样校好,“在未打纸版之前,都寄来交适兄一阅……此事虽费事,但于书的本质定可格外好点”。

为排印清楚起见,章希吕甚至从第五卷下半部分开始,将手稿重新誊抄了一遍,一边抄一边整理。其认真细致的工作得到了胡适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在《自序》中特地说道:“整理这一大批札记的工作,我的朋友章希吕用力最多最勤(札记的分条题目,差不多全是希吕拟的),我要特别致谢。”

因手稿遗失多年,几十年来,世人所见均为排印本,故其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与手稿本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差异有多大,等等,多年来一直无从校勘考证。本次汇校,以上海亚东图书馆1939年版《藏晖室札记》(以下简称“亚东本”)为底本,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以下简称“手稿本”)为对校本,以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胡适留学日记》(以下简称“上海商务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胡适留学日记》(以下简称“台北商务本”)为参校本。这是《胡适留学日记》出版八十多年来第一次全面、系统、规范的校勘。汇校以客观展示差异,真实再现原貌为原则,严格对照校雠,凡遇差异之处,皆出注说明。同时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对手稿本中的中外文剪报、图片乃至卷首卷末的零散杂记等,均以影印方式悉数补入,故相比现有的通行版本,不仅图文内容大为丰富,手稿原貌真实再现,更使读者第一次得见亚东本与手稿本之间的诸多差异,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真实客观的基础材料,胡适先生欲使其日记图文并茂的愿望也在百年之后得以完整实现。

据汇校所见,亚东本与手稿本的差异,除了标题、目录等显而易见的差异外,主要体现在文字、剪报、图片这三个方面。因为这些方面也正是汇校整理的重点所在,一并陈述会更有针对性,行文也更顺,所以我们就将差异和汇校凡例一并叙述如下。


(一)文字


胡适一生重视写日记,但他的日记常在匆忙中写成,不少地方写得比较简单,不能充分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所思所想。留学日记自然也是如此。另外,回望自己多年前的日记,有所欠缺是自然的,故他在整理出版时的增删修改及补注说明等也是自然的了。例如:

1.1911年2月15日的日记中,有一则记载仅十个字:“无忘威尔逊教授之讲演。”对于这条记载,大概除了胡适自己以及和他同时听课的同学外,其他人看了都不知所云,所以在整理原稿时,胡适在其下加了一条近200字的“补记”。

2.1911年6月,胡适参加中国基督教学生夏令营,一时为耶教经师和信徒的说教所感动,在一次夜间聚会中,他起立,自称“愿为耶稣信徒”。后来整理原稿时,他觉得“这册日记太简略”,于是不仅特意找出当年给章希吕和许怡荪的信,附在此条日记后,让人能知道这件事的全过程。更再加“追记”,表示对当年耶教经师和信徒用“感情的”手段来捉人的“把戏”的“深恨”,并认为这“是一件个人历史的好材料”。

3.1916年7月下旬,胡适特地用白话做了一首长诗,批驳梅觐庄反对用白话作诗作文,使他和一些朋友本就存在的文言和白话之争更加尖锐激烈。他将双方针锋相对的来往信件、摘要记入当时的日记,但因太匆忙,很难周全。1933年整理原稿时,他在摘录梅觐庄来信的相关段落时,依照原信又作了不少重要补充,真实完整地再现了两人在观点上的尖锐对立和梅的冷嘲热讽。同时,他还将日记中原有的致任叔永的信件摘录换成了全文,让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他当年的真实思想和心情。

类似情况,日记中颇多。


日记手稿中,文字的增删改动


对文字方面的汇校,约定凡例如下:


1.改繁体直排和旧式标点为简体横排和新式标点。原文未点断者,酌情点断。凡亚东本与手稿本有不同者,均于当页出注说明。凡手稿本中的文字,有亚东本未收者,也一律当页出注说明。


2.亚东本中有少量胡适对引文的注释是夹排在引文中的。为方便阅读,我们将其中一些过长的注释移为页下注,并注明“胡适原注”。此类情况多见于诗词引文。


(二)剪报


《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的一大特点,便是胡适在其中黏附了大量的中外文剪报和图片。胡适对此十分热衷,他在1914年7月5日的日记中写道:“吾近所作札记,颇多以图画衬写之,印证之,于吾国札记中盖此为创见云。”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的确也是益处多多,剪报不仅是文字的“衬写”和“印证”,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真实可信的史料,为探寻胡适的思想形成的轨迹提供了路标,也使普通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据粗略统计,手稿本共附剪报近百则,绝大多数是英文,小部分是中文,还有一则日文剪报。所涉内容十分博杂,甚至有两则禁酒广告的剪报,大概也因其文字诙谐幽默,被作者附在了日记中。当然,大部分剪报为胡适所关注的重要时政消息和社会新闻,及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演讲和得奖的消息或报道。亚东本完整收入约44则,节选重要段落或结语的近10则,其余的或因字迹模糊,或因文字太长,同时还考虑到当时亚东的外文排版和制版有难处,皆被删。虽被删,但其中的要点或中心大意,大都在日记中有摘录。收入亚东版的英文剪报,有不少的要点或段落被翻译成中文,其中一些可能是章希吕根据一般读者的需要所做的。


胡适粘贴的剪报


手稿本中所附中文剪报虽不多,但史料价值很高,只是有时这些剪报的编校质量有问题。如有一条记“宋教仁被刺案中之秘密证据”,文前胡适说:“偶检故纸,得宋教仁被刺案内应夔丞家中所搜得之证据若干件。念此案今已以不了了之,他日青史终有公论,吾故以此诸件黏于左方。”这些证据,当时国内各大报多有刊载。胡适所附的是1913年4月27日上海《大共和日报》,共四十三件。章希吕整理时,“疑心有多处错误,但适兄事既忙,虽经他看过一遍,也非查报不能解决”。他认为上海《申报》“较靠得住”,就函请余昌之去查阅民国二年三四月间的《申报》。果然,与《申报》对照,《大共和日报》所载的四十三件有许多错误和缺漏,其中一件中便有六七处错误。


针对日记剪报部分的情况,汇校约定凡例如下:


1.中文剪报

(1)如亚东本已逐字逐句排入,内容与手稿本完全一致,则不再收录;

(2)如亚东本未排入,但已有剪报的内容简介或摘要,为体现其完整性,仍采纳全文,并于当页出注,每卷需增补的剪报以影印形式作为附录集中呈现于每卷末;

(3)如亚东本未排入,也无剪报内容简介或摘要,于当页出注,剪报以影印形式作为附录集中呈现于每卷末。


2.外文剪报

(1)如亚东本已逐字逐句排入,内容与手稿本完全一致,则不再收录;

(2)如亚东本未排入,但已有剪报的内容简介或摘要的中译,为体现其完整性,仍采纳全文,并于当页出注,每卷需增补的剪报以影印形式作为附录集中呈现于每卷末;

(3)如亚东本未排入,也无剪报内容简介或摘要,于当页出注,剪报以影印形式作为附录集中呈现于每卷末。


将每卷增补的剪报集中呈现于卷末,主要是为避免过多剪报的插入使日记正文时常被隔断,影响阅读,同时也并非每件剪报的内容都与日记正文关系密切,读者可按需选择阅读。


(三)图片


据统计,手稿本共应有图242幅,实存163幅,缺失79幅。亚东本实收图110幅,未收图134幅,共计244幅。亚东本两者之和应与手稿一致,现有2幅的差距,应为当年整理出版时的增减所致。手稿本中的缺空,多为当年取出制版后未能及时归位及以后的年久脱落散失所致。亚东本中的缺空,则是当年整理出版时,出于各种原因,包括因当时的排版校对技术所限,胡适“答应照片可删的尽量删去”。但亚东本出版时,对图片也有少量的增补,这就造成了亚东本与手稿本在图片数量上的不一致和互有缺漏。


汇校对亚东本和手稿本的图片作了细致的校勘比对,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凡手稿本中有图片而亚东本未收者,一律收录,置其于原所在手稿本位置,并出注说明。凡亚东本中有图片而手稿本未收或两本皆未收的,也于当页出注说明。


日记中的照片


1934年3月,章希吕在给余昌之的信中曾说:“照片适兄坚持插入书中,汇印一处不好。我现在抄了几册,也觉得有些照片确非印与文字相连处不可。”因此,我们将补入的图片插入正文,而非集中于每卷末附录,既是尊重胡适原意和手稿本原貌,同时方便读者参照阅读,另也可避免附录过于臃肿。


关于汇校,还有几点说明如下:


1.当年整理出版亚东本时,曾对手稿本中的个别文字、剪报或图片作了删除,当然这些删除都是由作者本人所为或是经过了他的审定的。凡遇此,汇校均出注说明,并尽力对删除的内容予以恢复,以还其真实原貌。如有些被删除文字难以识别,则将其整体影印,以图片形式插入原所在手稿本位置,并出注说明。


2.胡适在每则日记后都标明了日期,但他有时会在同一则日记中记录多件事或多条札记。为方便读者阅读和检索,章希吕在编辑整理时将不同主题的内容分拆单列,并另拟标题、加注日期。如此亚东本便有不同于手稿本的相同日期的多则日记并存的情况,谨此说明。


3.汇校时发现,在几卷手稿本的起始或卷末,尚有一些胡适随手记录的日常开销账单、通信记录、友朋往来、杂事备忘等。可能是因为较为杂乱和零散细碎,当年整理出版亚东本时一概未收,此后迄今的所有版本自然也是付之阙如。此次汇校,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同时鉴于其中一些文字较难辨认,故均以影印形式补于原所在手稿本位置,并出注说明。这部分内容为首次面世,经初步检视,有些内容尚有一定价值,可供研究之用。


4.2013年与手稿本一同发现的胡适回国后所记《北京杂记》和《归娶记》,当时章希吕曾建议一并收入,列为第十八、十九卷,但胡适认为不妥。章在1933年给汪原放的信中写道:“这两卷他不愿意加入,我亦不好坚持。他以札记到《归国记》止作一结束较好。回国以后所记将来另行编印。”可惜后来不仅未能“另行编印”,这两册的原件也不知所踪多年,直至2013年重见天日。考虑这两册虽为其回国后所记,但与留学日记在写作时间、体例、载体上均有相当自然的延续性,故作为附录置于留学日记之后。


5. 因手稿本缺少第一卷,故该卷无从校勘,仍同亚东本第一卷,特此说明。

滑动查看更多

汇校本内页展示


因《胡适留学日记》著于20世纪初,初版于20世纪30年代,故一些文字及标点使用存在与现今通用规范相违之处。为完整体现本书的文献价值和时代特色,汇校时对于此类问题均未作改动,只改正明显的排印错误。书中所涉译名,有些与现今通用译名不符,也均保留原文,不作改动和统一。

汇校不仅要耐得住青灯孤影的寂寞,更离不开各位同仁友朋的鼎力相助。值本书出版之际,我们要向为本书工作提供帮助的各方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尤其要感谢为校勘中的英文手迹识别提供帮助的朱子仪先生,感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责编,更要感谢一直关心本书出版,并欣然作序的著名学者、胡适研究权威耿云志先生。

汇校本旨在校勘手稿本与排印本的异同,为广大读者及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客观真实的基础范本,以供他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因手稿本所含内容较为庞杂,间有中外文剪报、图片等多项内容,且当年整理出版时又经编辑及作者的多处修改及增删,情况较为复杂。汇校中,一些校勘体例较难在全书一以贯之。个别只能一事一例,个案处理。因此,尽管汇校者已尽力做到汇校的规范和统一,但仍不免有所错漏,还请读者不吝指教,便于我们及时纠正。



点击图片购买


《胡适留学日记》(汇校本)

胡适 著

曹伯言 曹杨 汇校

上海书店出版社

定价:680元

优惠价格:488元(加赠定制帆布袋)



内容简介





胡适的留学日记在初版时,曾经胡适和编辑的增删修改,而日记手稿遗失多年,故现有排印本的完整性、准确性,与手稿存在哪些差异等,一直无从考证。

《胡适留学日记》(汇校本)以上海亚东图书馆1939年版《藏晖室札记》为底本,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为对校本,以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胡适留学日记》、台北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胡适留学日记》为参校本。汇校本以客观展示差异,真实再现原貌为原则,严格对照校雠,凡遇差异之处,皆出注说明,使读者和研究者得以窥见手稿本与排印本之间的诸多差异,这是《胡适留学日记》出版八十多年来第一次全面、系统、规范的校勘。

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汇校本将亚东初版时所删手稿的文字、剪报及图片,乃至卷首卷末的杂事备忘等,悉数恢复,共计补入照片133幅(包括胡适、韦莲司、马君武、任鸿隽、李垕身等名人的珍贵影像)、剪报96则、杂事备忘27页,使日记内容得到极大丰富,相比现有各种通行版本,汇校本堪称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胡适留学日记》。



延伸阅读




限量预售|详注各版差异,呈现完整版本:《胡适留学日记》(汇校本)

耿云志|一书在手,尽览《胡适留学日记》原貌与各版本流变

王东杰|学术界的珍贵新资料:《胡适留学日记》(汇校本)


还可以在这些平台找到我们

点击关注



上海书店出版社
人阅书,书悦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