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
* 该排名仅为阅读顺序 *
《〈十王经〉信仰:经本成变、图画像雕与东亚葬俗》(全三册)
张总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十王经》的研究专著。作者不仅对敦煌与各地发现和传世的《十王经》经本详加梳理,还实地考察、研究十王龛像和绢纸壁画,阐明地藏菩萨、十殿冥王信仰习俗之生成流变,说明十斋日丧葬习俗是以佛教观念与儒家思想为核心、融汇中外文化相关具体内涵而形成的,流行于中国以至东亚地区。本书包含九百多幅彩色插图,兼具专业性与艺术性,有助于读者了解古今丧葬仪式与生死修福习俗的产生与演变。
相关阅读: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中国近代画报史稿》
周利成 著
天津市档案馆 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1874—1949)是天津档案馆画报收藏、研究专家周利成及其学术团队历时20余年收、集整理的中国近代画报资料集成和研究成果,范围几乎涵盖了1874年至1949年中国近代出版的所有画报。共分图录提要卷(附存目提要)、报刊文论卷、公牍档案卷、中国近代画报史稿等卷。本书是《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书系的学术专著《中国近代画报史稿》,对中国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画报、主创者、内容、特点、社会影响力等重要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和归纳,叙述了中国近代画报从萌芽、发展、鼎盛、衰落到最终消亡的历史过程。本书试图为读者打开一条了解近代中国的新渠道,可为中国新闻出版史、期刊史的研究者提供大量史料,并深入推进中国近代社会史、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关阅读:
《民国传奇杂剧史论》(上下册)
姚大怀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民国传奇杂剧文献集成与研究”之一种。民国传奇杂剧是传统戏曲发展的最后阶段,共有200余位作家参与创作,诞生了430余种剧作,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书按照“史”与“论”的范畴,分为上下两篇,以民国时期的历史与文化进程以及戏曲史的演变为背景,立足于新戏曲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全面考察该时段传奇杂剧的发展、变化,重点分析了重要作家群体的思想艺术倾向以及各时段作品的思想主题、艺术风貌、剧本体制的传承与新变,总结了民国传奇杂剧的价值与地位。
相关阅读:
新书推荐|姚大怀 :写在《民国传奇杂剧史论》出版之际《方志考稿》
瞿宣颖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方志目录提要方面的专著,也是瞿宣颖奠定其方志学家地位的名作。本书分六编,收录直隶、山东、河南、山西、东三省、江苏共计700余种方志提要,对每种方志的作者、卷次、内容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考订。鉴于此书在方志学上的重要价值,而自初版以来有整理再版。此次新版特据1930年天春书社繁体竖排初版《方志考稿》(甲集)进行整理纠正初版的讹误,,并增补其发表于1933年《志例丛话》一文,以此为读者提供一个借以学习瞿宣颖方志学理论的代表版本。
相关阅读:
《中国画品评史绎》
邵琦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画品评史研究的著作。“品评”是一个伴随中国古代绘画史发展重要的艺术观念,是一个可以把中国绘画的全部理论贯穿起来的线索。本书作者分四个章节梳理历朝历代品评理论的具体内容及核心思想,以全域眼光放眼整个美术史,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以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眼光与角度,全方位解读中国画品评史。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揭示中国画理论的本然特色,有助于世人客观完整地理解和鉴赏中国画,感受中华艺术的厚重与璀璨。
相关阅读: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美]张真 著
沙丹 赵晓兰 高丹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书名来自一部展示早期电影工业的重要影片(仅存部分残片),《银幕艳史》揭示了上海早期电影的错综复杂,探讨了电影与诸如摄影、建筑、戏剧和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发掘梳理,作者考察了之前被忽视或遗忘的诸多影片,重新解读了部分经典,并拓展了重要的有关白话现代和都市文化的论题,包括电影作为“新媒体”如何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展示和建构了现代的社会机制和性别角色。这不只是一部电影史,也无可避免地成为一部文化史。它为我们精彩地展示了传统电影研究与发生在一个历经政治巨变、重省自我的上海的一系列变革之间的交汇。
相关阅读:
《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
[美]韩起澜 著
卢明华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近代以来,苏北人成为上海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他们在这座城市中努力生存,却备受争议。一个人的原籍为何会引来众多讨论,“苏北人”的称谓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基于丰富的史料,美国历史学者韩起澜以上海苏北人为研究对象,从其生活、工作、习惯,以及他者对苏北人的印象与记忆切入,试图揭示其身份、偏见和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阐述作为族群的苏北人是如何在近现代上海的社会历史情境中被反复建构和延续的。苏北既是现实存在的社会类别,又是社会建构的类别,从原籍的角度寻迹其历史,才能理解族群本身。尽管苏北人所受的偏见已逐渐消失在时代浪潮中,但其产生的根源,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阅读:
[英]蒂莫西•C.W.布莱宁 著
李文君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1660年,“太阳王”路易十四亲政在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这至关重要的百余年中,旧制由盛转衰,启蒙熠熠生辉,公共领域兴起,民族国家登场。在本书中,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蒂莫西•C.W.布莱宁探讨了改变18世纪欧洲权力格局的文化革命。漫长的一个多世纪中,王公贵族以古典方正的建筑、光辉崇高的绘画、庄严肃穆的歌剧呈现权力的文化,公众人民则在期刊、报纸、小说、图书室、咖啡馆中彰显文化的权力,逐渐显露的新生力量为既有秩序带来了撼动根基的挑战,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纷扰与骚动,法兰西、德意志与不列颠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最终走上了迥异的发展道路,整个欧洲就此迈入现代世界的新篇章。
相关阅读:
上海书店出版社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且广泛的政治文化大革命,不仅打破了欧洲的旧制度桎梏,更成为后世革命运动的“母体”。本书是法国大革命史权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毅的代表作,开风气之先、立学界范式,堪称国内政治文化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全书从精英的决裂意识和大众的危机意识两个维度切入,论述和剖析了重权轻法、民族再生、谣言恐慌等大革命政治文化的多重面向,揭示了近代法国政治动荡和法兰西民族政治参与意识的文化心态根源,审视了法兰西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并试图寻找革命运动的一般规律,探求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在当今不确定的时代,作者对法国大革命及近现代其他国家革命做出的富有张力的思考,无疑提供了值得镜鉴的历史教益。
相关阅读:
[美]杰森·德莱昂 著
赖盈满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美墨边境西部的索诺拉沙漠,长期充当拉美无证移民的“走线”通道。闯过去,就能成为美国非法劳动大军的一员。但无数人命丧途中。人类学家德莱昂亲历迁移路线,沿途见证死亡。他认为,沙漠是美国精心打造的异质集合体:诱导移民冒险,借环境“洗白”自身。这里充满着逝去的苦痛,背后则是巨大的经济鸿沟与难除的政治顽疾。
相关阅读:
新书推荐|杰森·德莱昂:《移民路上的生与死:美墨边境人类学实录》还可以在这些平台找到我们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