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基础——消化道的血液供应

学术   2024-12-22 07:02   上海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收藏本文章

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公告:现在公众号内容已分类,可以通过主页三个板块浏览内容。

胃肠道本质上是从我们的口腔延伸到直肠的一根长管。我们依赖它来进食、分解食物,并将其转化粪便

由于胃肠道在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了解其不同的分区及血液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胃肠道的腹部部分来源于三种胚胎学结构,分别称为原始前肠、原始中肠和原始后肠。
前肠、中肠和后肠依次来源于三种胚胎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

中胚层形成腹膜,腹膜完全或部分覆盖腹腔内的器官,包括胃肠道。

理解这些不同的胚胎分区非常重要,因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各自具有独特的血液供应。

前肠从食管延伸到十二指肠的主乳头处(胰管和总胆管开口的部位),包括食管、胃、近端十二指肠,以及肝脏、胆囊、胰腺和脾脏。


中肠从十二指肠的远端延伸到横结肠的最后三分之一部分,包括远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以及横结肠的近端三分之二部分。


最后,后肠从横结肠的远端三分之一延伸到肛管(齿状线以上)。它包括横结肠的远端部分、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现在,请记住,具有相同胚胎学来源的器官共享相同的动脉供应,这些供应主要来自腹主动脉及其三个主要前方分支:前肠的腹腔干(celiac trunk)、中肠的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以及后肠的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腔干起源于腹主动脉前壁,位于第十二胸椎和膈肌主动脉裂孔的水平。
腹腔干的路径较短,向前和向下延伸不到两厘米,然后分为三条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胃左动脉向上升起,并发出食管分支,供应食管的远端部分。
然后,胃左动脉沿胃小弯向下弯曲,位于小网膜内,发出更小的分支,供应胃的前后壁,同时与胃右动脉相吻合。

脾动脉沿着脾肾韧带(连接脾脏和左肾的韧带)向左走,沿着胰腺的上缘,发出供胰腺体部分的分支、一个后胃分支以及一个供脾门的分支。
在脾门处,脾动脉发出胃短动脉,供应胃底,并发出左胃大网膜动脉(或称胃网膜动脉),它沿着胃大弯下降,供应与之相邻的胃壁。


最后,总肝动脉朝向肝门(porta hepatis)走去,肝门是一个小而深的横向裂隙,所有肝脏的神经血管结构都通过该裂隙。
肝总动脉分为两条主要分支。第一条分支是胃十二指肠动脉,它在十二指肠的第一部分后面下降,并发出另外两条主要分支。
首先是胃右大网膜动脉,它进入大网膜并沿着胃的大弯走行,为胃壁供血,并与胃左网膜动脉(Left gastro-omental artery)相吻合。
第二条分支是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它很快分为前支和后支,分别沿胰腺头部的前后方下降。
这些分支供应胰腺头部以及十二指肠的近端部分。


肝总动脉在发出胰十二指肠动脉后,继续作为肝动脉主干(也称为肝固有动脉)。在通向肝脏的途中,肝动脉主干发出胃右动脉,为胃小弯提供血液供应。
这条动脉沿胃小弯走,供应胃壁,并与胃左动脉相吻合。最后,肝固有动脉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供应肝脏。

肝右动脉还发出一条分支,称为胆囊动脉,它沿着肝十二指肠韧带进入,供应胆囊和胆囊管。

确切地说,腹腔干通过其分支供应了前肠的所有结构!


继续沿着腹主动脉向下,在L1椎体水平,约位于腹腔干下方一厘米的位置,是肠系膜上动脉(SMA)。
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分支,位于胰腺颈部后方,随着它向下走,它会出现在胰腺钩突的前面和内侧。
肠系膜上动脉还横越左肾静脉和十二指肠的第三部分前方。
肠系膜上动脉穿过肠系膜的各层,朝向右下腹的回盲瓣,沿途发出许多肠道分支。
第一个分支通常是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它发出供十二指肠的前后分支,并与腹腔干的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前后分支相吻合。 

接着,肠系膜上动脉(SMA)会发出大约15到18个肠道分支,供应空肠和回肠。这些相邻的肠道分支相互形成吻合,呈环状结构,称为动脉连拱(arterial arcades)。
从这些动脉连拱发出许多直线动脉,称为直小血管(vasa recta),它们供应并穿过肠道。
空肠的分支具有较少且较大的动脉连拱,且直小血管较长。而回肠的分支则有更多的动脉连拱,弓形较短,直小血管也较短。


接下来,肠系膜上动脉(SMA)发出回盲动脉(ileocolic artery),它供应盲肠、回肠末端部分以及升结肠的一部分。 
它还发出阑尾动脉(appendicular artery),该动脉沿着阑尾系膜走行,供应阑尾。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右结肠动脉(right colic artery),该动脉供应升结肠。
最后,肠系膜上动脉(SMA)发出中结肠动脉(middle colic artery),它沿着横结肠系膜retroperitoneally(腹膜后)上升,供应横结肠。


回到腹主动脉,肠系膜下动脉(IMA)从腹主动脉前壁在L3椎体水平发出。

肠系膜下动脉(IMA)发出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该动脉腹膜后走行至左侧,供应降结肠。
接下来是乙状结肠动脉(sigmoid arteries),它们沿着乙状结肠系膜走行,供应乙状结肠,并通过与左结肠动脉的吻合,供应部分降结肠。
肠系膜下动脉(IMA)的最后一条分支是直肠上动脉,它通过左、右分支供应直肠的近端部分,这些分支腹膜后进入盆腔。它的一些分支也与乙状结肠动脉相吻合。


观察从盲肠到直肠的整个大肠的血液供应,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相邻的主要动脉,包括回盲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它们相互之间有吻合。
这形成了边缘动脉(marginal artery),它沿着结肠的整个长度,靠近肠系膜边缘走行,并为结肠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
具体来说,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动脉相吻合,供应右结肠曲,而中结肠动脉与左结肠动脉相连,供应左结肠曲。
在左结肠曲处的吻合标志着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肠系膜下动脉(IMA)之间的连接,使得边缘动脉能够在这两条动脉中的任何一条血流减少时,提供来自SMA和IMA的持续血液供应给肠道。


最后,直肠由三种不同类型的动脉供应:直肠上动脉(superior rectal artery)、直肠中动脉(middle rectal artery)和直肠下动脉(inferior rectal artery)。
直肠上动脉从肠系膜下动脉(IMA)发出,供应直肠的近端部分。直肠中动脉从髂内动脉发出,供应直肠的中部和远端部分。
直肠下动脉从阴部内动脉(internal pudendal arteries)发出,供应直肠的远端部分、肛直交界和肛管。
最后,直肠上动脉、直肠中动脉和直肠下动脉也可以相互形成吻合。


现在,让我们切换话题,看看腹部脏器的静脉血流。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体循环静脉引流系统和门静脉引流系统的不同。
1. 体循环静脉引流系统:这种系统涉及静脉血液从单一毛细血管床流出,直接进入下腔静脉或上腔静脉,最终返回右心房。腹部脏器的某些部分(如肾脏、肝脏之外的部分)通过这种系统引流。
2. 门静脉引流系统:这种系统则是指血液经过两个不同的毛细血管床。小肠和大肠的静脉血液经过肠道毛细血管床后,先流入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下静脉,然后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的毛细血管床(肝窦),在肝脏内进行处理和过滤后,再进入体循环静脉系统。
体循环静脉系统是指静脉血液从毛细血管床流出,并进入下腔静脉或上腔静脉,最终将血液返回右心房。
相反,门静脉系统是指血液经过两个不同的毛细血管床,这正是来自小肠和大肠的静脉血液所经历的过程。


来自小肠和大肠的静脉血液通过它们在肠道中的第一个毛细血管床,分别流入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
这些静脉与脾静脉一起汇聚,流入肝门静脉,肝门静脉是门静脉系统的一部分,随后流入肝脏。
肝门静脉允许来自小肠和大肠的含有营养的静脉血液经过肝脏过滤,在进入体循环静脉系统之前被吸收和处理。
因此,血液首先从肠道的毛细血管床流入肝门静脉,作为门静脉系统的一部分流向肝脏,然后进入一种特殊的二级毛细血管床,称为肝窦(liver sinusoids),进行过滤。
从这里,血液流入肝脏的中央静脉,最终汇入肝静脉,再进入下腔静脉,成为体循环静脉系统的一部分。


关于肝门静脉的解剖,肝门静脉是在上肠系膜静脉和脾静脉汇合时形成的,汇合位置大约在L1椎体水平和跨幽门平面,位于胰腺颈部后方,并在下腔静脉前方。
肠系膜下静脉也参与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流,最常见的是汇入脾静脉,但有时也可以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较少见的情况是,它可以直接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交汇处。

往期回顾:

解剖与生理学基础——肝脏

人体解剖学基础——腹部内脏(肝脏篇)

人体解剖学基础——腹部内脏篇(食道和胃)

以上图片内容来源:Osmosis.org

原文链接🔗:

https://www.osmosis.org/learn/Anatomy_of_the_abdominal_viscera:_Blood_supply_of_the_foregut,_midgut_and_hindgut?from=/md/foundational-sciences/anatomy/abdomen/gross-anatomy

如发现文字或者图片错误,请留言或私信指正,因为每篇文章修改次数非常有限,所以我会在留言区置顶标记的错误😉

求关注点赞分享,多谢了🌹


ExpCon医学科普
不定期更新医学相关内容,欢迎读者转发点赞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