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且听陆伦根教授畅谈肝病领域诊治策略与进展!
整理 | 球菊
审核专家 | 陆伦根教授
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共同主办的“202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在厦门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展示我国肝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全面发展,交流当今肝病领域的新概念与新进展。
值此会议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陆伦根教授结合临床经验与相关研究,就胆汁淤积性肝病领域的进展、“抗炎保肝”治疗理念及其在临床的具体应用以及抗瘤药物导致的肝损伤等热点话题进行分享,希望能够为广大消化科医生提供参考。
您在本次大会中,就《胆汁淤积性肝病诊疗进展》进行了主旨演讲,请您谈谈在胆汁淤积性肝病领域的临床诊疗有哪些更新呢?会给患者带来怎样的获益呢?
胆汁淤积性肝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它是由多种肝脏疾病导致的胆汁在机体内储留而形成的疾病。
对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我们更多地强调肝脏的生化指标,尤其是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的增高,这通常是我们判断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主要生物学标记物。但是,临床需注意排除胆道梗阻。胆道梗阻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若排除了胆道梗阻,则往往是肝脏或胆道系统疾病所造成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因此,临床要先明确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再判断造成这一疾病的原因。
其他的标记物目前处于研发阶段,暂时没有能够取代ALP和γ-GT的生物标记物。
您在本次大会中还就《抗炎保肝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主旨演讲,对于肝炎这种长期迁延,并且可能对患者全身健康产生影响的慢性疾病,临床上需要在病原学或特异性治疗的基础上适当选用抗炎保肝药物,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减少肝细胞破坏,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请您谈谈“抗炎保肝”治疗理念及其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如今,肝病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以下简称“乙肝”)领域。在我国的肝病患者中,乙肝是最常见,危害也是最大的肝病之一。由于新型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出现、乙肝疫苗的接种,以及不断扩大的治疗指征,乙肝患者得到了很好的干预。但是这些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后,并非解决了乙肝以及其他肝病的所有问题。
我们观察到,经过抗病毒治疗,或相应的肝脏疾病的病因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肝功能有所改善,但是患者肝硬化、肝纤维化等问题仍在进展。这些患者的肝组织或全身往往会出现炎症反应。对于这些患者,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或病因治疗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抗炎治疗或保肝治疗以控制炎症。炎症是肝病和肝纤维化进展的驱动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些患者中,抗炎保肝治疗对肝病的进展和治疗大有好处。
部分抗肿瘤药物会导致肝损伤,您在此次大会中就《控瘤药物相关性肝损伤诊治》进行了主旨演讲,请您谈谈对于抗瘤药物导致的肝损伤的诊治有什么要点需要重点关注?
随着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生存期延长主要原因是早期的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控瘤药物(化疗药物,包括靶向免疫抑制剂、中成药等)的应用。控瘤药物的应用为肿瘤患者的生命延长带来了新希望。但是控瘤药物的应用可能会造成肝损伤。所以对于应用控瘤药物的患者,临床要注意肝损伤的筛查管理和监测,关注控瘤药物造成的肝损伤。
能否请您分享下您的团队最近的研究方向?
对于肝脏疾病的发展,目前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终末期肝病,除了一些能够进行肝移植的患者,目前暂无更好的治疗方法。但干细胞治疗可能会为这些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批准的化学药物或生物制剂来应对肝纤维化,现有的中成药对肝纤维化的疗效也不尽如人意。因此,肝纤维化的新药研发也是我们关注的要点。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虽然乙肝病毒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尚难以实现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因此,我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发相关的新药,为这些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对于脂肪肝患者,尤其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这些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中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肝脏的肿瘤,以及胆道系统肿瘤中也有很多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这些患者目前所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可能还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问题。另外,一些遗传代谢性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的疾病等,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攻克。
·消化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肝病学会前任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肝脏病学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消化科学院副院长
更多消化相关资讯,尽在医学界医生站APP
无需下载app,长按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消化用药、消化指南、消化病例......
更多惊喜等你来获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