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与“小戊”

学术   2024-10-07 20:26   河南  


小五与“小戊

一二三四五,甲乙丙丁戊

戊肝不会是最弱的吧?

戊肝排第五,并不是因为危害最小,而是因为它是被科学家发现最晚的肝炎。

什么是戊肝?


戊肝,全称为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它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并可能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左右受戊型肝炎病毒侵袭,这导致大量的感染案例和部分患者死亡。

传播途径多样性



戊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水源传播:感染者及猪等均可从粪便中排出戊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环境,造成戊肝的暴发流行。


消化道传播(即“粪—口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


美食之夜:众多朋友们将宵夜的首选落在了露天小吃摊,在那里他们可以轻松享用串串烧;品尝新鲜海产并搭配冰镇啤酒。然而,摄入未彻底烤透的肉类或海产品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风险随之升高。主因在于戊型肝炎最普遍的传播路径是经由"粪-口"模式传播,简而言之,便是摄食了受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因此,若是食用了未妥善煮熟的肉类或海产,便可能遭受感染。


血液传播:输入受感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以及母婴垂直传播,也是戊肝的传播途径之一,但是该途径可能性较小。


密切接触传播:如共用餐具、水杯等与戊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密切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但此类传播途径不多见。



感染戊肝后有哪些症状?



感染戊肝病毒后,大部分人无明显症状,也就是呈现隐性感染状态,只是在后续偶然检查时才发现自己曾经感染戊肝病毒,尤其是青壮年感染者多见。一小部分感染者会发病,出现急性肝炎的各期症状;临床上戊肝通常呈现自限性疾病的特征,结合正规护肝治疗预后大多数患者都较好。但是,也有很少一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尤其是孕妇和老年人,可能发展为急性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戊型肝炎的潜伏期比较长,可达15-75天,平均约6周。

科学防护,远离戊肝



针对戊肝的传播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科学的防护:

实施的主要策略是以阻断感染链为核心的一系列综合性防控措施。这包括保障饮用水的清洁安全、妥善处理排泄物、维持食品的清洁卫生、不断优化卫生设施、以及强调个人的卫生习惯等。同时要重视控制感染的源头,确保自来水煮沸后再饮用,吃东西或上厕所前后务必要清手,确保食物煮熟之后再进食,尽量减少在街边小摊采购不卫生食品的行为;不共用餐具,聚餐时使用公筷,严格做好餐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并按照正确的流程彻底洗手。

接种疫苗:

接种戊肝疫苗是预防戊肝最方便、最经济且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旅游职业等高风险人群,建议提前进行疫苗接种。

提高警惕,及时就医:一旦出现戊肝相关症状,如黄疸、发热、乏力等,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暴露史。


戊肝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护理手段,就能有效地降低其感染风险并控制病情发展。让我们携手共筑健康防线,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作者简介

章作:程菲菲 曾志红 刘庆 金春玲


作者单位:上海市同仁医院




投稿::hlkppt@163.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文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删除。


推荐阅读:

【科普征集】护理科普微课堂征稿启事

【科普政策解读】

科普晋升,你发科普了吗?健康科普成为职称晋升“新通道”,政策鼓励!各省市公布要求!

大快人心的改革!医护人员首次能靠“科普”晋升!各省市公布科普晋升细则……

医务人员职称必备!健康科普文章怎么发哪里发?相关政策为您解答!


科普文章约稿:

护理科普平台提供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及大众健康报、医药卫生报等报刊平台科普文章发表。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hlkppt@163.com  投稿微信:hlkppt2020

护理科普平台
全国数十万护士科普聚居地,专注护理科普,等您来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