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数学王子”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一生真正花在纯数学研究上的时间并不算多。他虽然受布伦瑞克-吕讷堡公爵资助,21岁就完成数论著作《算术研究》(1798年),但这本书的价值直到出版二十年后才被认识到。为谋生计,高斯转向了更实际的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工作。1818年至1826年间,高斯主持了对汉诺威全境的测量工作,正是在野外风餐露宿进行测量时,他发现:如果地面上一个三角形足够大,那么它的三内角之和将不再是180°。原来我们中小学接触的都是欧几里得几何,这是一种在平直空间内的几何。通俗理解就是,画在平坦白纸上的几何,所以三角形三内角和永远是180°。想象一下一只在球面上的蚂蚁,它无法跳脱到三维空间来观察,那么它该怎样测量纸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呢?对,用球面上的坐标系,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线一样,我们可以称它为局部坐标系,而我们理想中的平直三维空间可以认为是世界坐标系。高斯做的就是在局部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之间搭建一座桥粱,知道彼此如何换算。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个球非常大,蚂蚁仿佛爬在巨大的纸面上一样,那么它能否知道这张纸是否平坦呢?答案是:可以,要通过线元的计算来了解所在几何体的特征。我们取极小的长度为ds,那么在欧式几何二维空间内,根据勾股定理就有:ds²=dx²+dy²,ds²就是线元,而线元决定了几何性质。如果用平直三维空间的世界坐标系角度来看(采用xyz三维坐标),线元依然满足勾股定理:ds²=dx²+dy²+dz²,没有变化。然而,别忘了,蚂蚁无法离开球面,它只能用球面上的局部坐标系来观察(采用球面上uv二维坐标),在蚂蚁眼中,线元变成了这样:其中E=xu²+yu²+zu²,F=xuxv+yuyv+zuzv,G=xv²+yv²+zv²就像换了刻度不同的尺子一样:曾经用的是三维空间中的平直坐标来度量,而现在换成了球面上经纬线来度量。这一转化不仅仅降维了,还反映出这把尺子本身的几何特性——总曲率。他通过一系列换算发现,无论采用怎样的局部(曲面上的)坐标系,曲面上某处的总曲率是不变的,总曲率又被称为高斯曲率。高斯还证明了他算出来的总曲率K,就等于欧拉曾经提出过的,曲面上一点最大曲率与最小曲率之积。更神奇的是,无论曲面在更高维空间中是否弯曲,高斯曲率都不会发生变化。我们拿出一张平坦的纸,上面任意一点的最大与最小曲率都是0,所以它的高斯曲率为0。然后我们将这张纸卷起来,形成一个圆柱体的侧面,这时纸面上一点的最大曲率为圆柱半径r的倒数,而最小曲率为0,所以卷起来的纸的高斯曲率依然为0。纸虽然在世界坐标系中(三维空间中)弯曲了,但是它的局部坐标系——“纸”上的网格线,没有拉伸,所以高斯曲率没有变化。高斯发现这个规律后也大呼神奇,将其取名为:高斯绝妙定理。并称这种研究局部坐标系的几何为内蕴的几何,顾名思义,它本身是否被拉伸与它在外部空间(世界坐标系)中如何变化没关系。
1827年,完成了汉诺威全境测量的高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汇成了《曲面的一般研究》一书,并出版,这标志着微分几何的诞生。这是一种将分析引入了几何中,通过见微知著的新视角,研究几何空间的数学分支。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曲面只能放在三维空间中去研究,而高斯改变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可以将曲面本身看成一个空间,忘掉它身处三维空间之中,那么将突破欧式几何的限定,进入了非欧几何的世界。几何Geometry,原意为:大地测量,没想到在欧几里得写成几何原本两千年后,数学王子高斯又一次因为测量大地,开创出了新的分支,并且对接下来一百余年的现代数学与物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原点阅读入驻小红书啦!
每天更新科普小知识
↓ 识别二维码直达主页 ↓
点个关注哟!
欢迎加入清华原点阅读和小伙伴们微信读者群
请联系微信mashuo577044(添加时请注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