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志愿军》热映和抗日题材电影《大青山》即将上映,中国影视产业对历史细节的极致追求再次成为焦点。
《志愿军》中,2000多名群演的震撼场面生动再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大青山》则以其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群演团未播先火……
群演不仅仅是影视作品中背景的点缀,也是文艺作品的重要参与者,更是塑造真实历史氛围、增强故事感染力的关键。
宁夏,以独特的资源优势每年吸引100多个剧组来取景拍摄,而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小镇,成为近年来宁夏炙手可热的网红地和影视拍摄地,由此也诞生了又一群群演们,成为当地影视产业蓬勃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硬核”力量。
A
“特约演员”朱坤:
偶然被导演相中
从此开启群演之路省
初见朱坤是在银川悦海新天地,他刚结束北京的演出,回银探望好友。
57岁,大背头,走路时背挺肩张,步伐稳健。
7年前,朱坤还是银川一家酒吧的合伙人,他的生活本与表演毫无交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陪朋友试镜竟被导演一眼相中。
“那次是在兰州,我在楼下等人,导演路过看见,说我看起来有点艺术气质,便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印着几行台词,让我上楼试试。虽然有些意外,但内心的好奇心被点燃了。”朱坤回忆,试镜房间里灯光明亮,他站在镜头前,深呼吸,“尽管心里紧张,但我还是努力让自己的声音稳定,表情自然。”正是这次经历,让朱坤直接进阶为特约演员。要知道有很多非表演专业或者非科班出身、却有着演员梦的年轻人,都希望能从群演做起,有朝一日成为专业演员,但这条路十分漫长,朱坤比起大多数群演要幸运多了。
试镜结束后,朱坤拿到了第一个角色——在电影《霍去病》中,饰演一个虽小却关键的角色——更夫。这个角色只有几句台词,但与主演有着直接的对话,这让他既兴奋又紧张。
“别看就这么一句话,在与主演的对戏中,导演要求我必须准确地把握时机,既要表现出对将军的忠诚,也要展现出对突发情况的恐慌。”为让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甚至每一次呼吸都恰到好处,朱坤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练习,实拍时只拍了3条,导演就喊“过”,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他心中激荡。
虽然是安徽人,但在银川生活20多年的朱坤早已把银川当成第二故乡。没有拍戏任务的时候,但凡镇北堡西部影城或石炭井影视基地有剧组,朱坤都会积极参与群演。
朱坤的生活开始被光影所渲染。在剧组里,他的名字渐渐响亮,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他的收入有了显著的飞跃,从最初的每天三五百元,增长到现在的日进斗金。在星光熠熠的演艺界,朱坤获得了与霍建华、赵文卓等行业翘楚同台切磋的难得机遇,每一次的合作都为他带来新的启发。
B
退休工人刘琴:
一直怀揣演员梦
群演也要拼演技
退休后的刘琴,闲暇时会找老友打发时光,但如果手机群里一来通告,她立刻就换了一种身份:有时是与主演擦肩而过的路人甲,有时是有几句台词的警察、医生、老师……刘琴在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中,体会着不同的人生。
“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表演,直到退休前几年,我才开始真正追求演艺的梦想。”
刘琴,13岁随父亲从四川迁到宁夏,成为油田工人。平凡的生活中,她内心对表演的热爱始终如一。
她个头不高,得知要接受采访,特意梳了麻花辫,穿一件西装领口的短袖格子衫,配一条黑裤,一双布鞋,看见她仿佛穿越回了上世纪80年代。
“那时候手机、电脑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就靠翻报纸找机会,看到北京有剧组招群演,我就动心了。头天下午买站票,第二天一大早就往北京电影制片厂那儿赶。制片厂门口有一群跟我怀揣同样梦想的人。剧组的车来了,我们就像被选中的幸运儿一样,被拉到拍摄现场。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表演的魅力,虽然我只是背景里的一个小角色,连句台词都没有,就是所谓的‘活道具’,但内心十分激动,就跟中了彩票似的。”刘琴回忆,她的演艺生涯就是从这样的群演开始的,也是一段艰辛的历程。
如何能在众多群演中,让导演看中?“靠抢戏。”刘琴坦言,在演艺道路上,一定要有出色的现场表现力和应变能力。在一次拍摄现场,她即兴表演了一个母亲在儿子担架旁悲痛万分的场景:她颤颤巍巍地扑向担架,嘶哑着嗓子喊道:“儿子,让妈妈再看你一眼。”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让导演和现场工作人员都为之动容。刘琴的即兴表演也成为了那场戏的一大亮点。
C
“群演中介”房全振:
大武口有上千群演
最大场面用过1000多人
进入大武口区石炭井小镇,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场景映入眼帘。
土黄色的建筑群在黄昏映衬下显得格外真实。市场的摊位上摆放着各种模拟的中东商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的国度。这是电影《万里归途》拍摄后留下的部分场景,也成为旅游观光打卡首选地。
再往里走,一座80年代的小镇被完美复刻。这里的建筑保持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风格,从商店的招牌到居民的服饰,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时代的气息。
这个曾经以工业为主的小镇,正在经历一场从工业到文旅的华丽蜕变,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群热爱电影、致力于推动地方发展的人们的不懈努力。
房全振,31岁,大武口中亿影视负责人。
“我们这儿靠近沙漠,距离戈壁也不远。无论是需要展现沙漠的浩瀚,还是戈壁的苍凉,或是湖泊的宁静,都能满足剧组的需求。这种地理优势,使得石炭井小镇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地。”房全振自豪地说,也正是这里的多样性地貌为影视拍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场景。
“我们大武口的群演有上千人,每天能满足剧组500人以下的用人需求。”房全振从最初的群演组织者,到今天的影视公司负责人,个人成长的10年,也恰好见证了当地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他深知,影视拍摄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导演和主演,更离不开背后默默付出的群演们。
“这些群演,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有的是退休老人,有的是热爱表演的年轻人,他们因为共同的爱好和对表演的执着而聚集在一起。”房全振回忆起曾经参与的大型拍摄场景,“我们群演最多的一次场面,用过1000多人。”如果需要大量群演,他们也会调集全区各地的群演,2023年,他们给剧组提供的群演1.2万人次左右,今年截至目前,已提供1.5万人次。
如今,石炭井小镇已经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地,从《万里归途》到最近正拍摄的《欢迎来龙餐厅》,一部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在这里诞生,也为这个小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机遇。
“小镇的面貌也在悄然改变。我5年前来这拍戏的时候,只有3家商店,现在开了20多家。”房全振感慨,影视产业的兴起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回顾往期内容
编辑:小观
审核:观哥
排版:宁夏观察
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