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山水大道上,中石油大平路加油站的便利店里,一位司机惊讶地发现,货架上摆着许多与藜麦相关的产品:藜麦酸奶、藜麦沙拉、藜麦酒、藜麦米……
藜麦是啥?似乎没见过。因为它并不是中国本土作物,其原产地在遥远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中高海拔山区。鲜为人知的是,藜麦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的最适宜人类的全营养食品,被列为全球十大健康营养食品之一。2015年之前,中国不种植藜麦,只有少量的藜麦产品进口。2015年至今,中国已有16个省区种植藜麦,且一路向西播撒。这一切,都归功于吴夏蕊的执着。
A
契机 意外发现“天赐好物”
从高校辞职回乡种藜麦
吴夏蕊是宁夏石嘴山人,在当地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后,考入河海大学,硕博连读后留校任教。她研究的方向是农业水土,土壤成分、土壤性质、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她都“门儿清”。贺兰山下、星海湖边,家乡随处可见的盐碱地适宜种植什么作物,也是吴夏蕊研究的方向之一。
2013年,藜麦第一次走进吴夏蕊的视野。彼时,她在国内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得知,联合国把2013年确定为“国际藜麦年”。
藜麦是什么东西?联合国为何如此重视?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家为藜麦“站台”?
出于专业的敏感性,吴夏蕊发现了这种植物巨大的市场潜力——藜麦被誉为“植物黄金”,蛋白质含量高达16%至22%,跟牛肉差不多。还富含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富含钙、磷、钾等矿物质、B族和E族维生素,总膳食纤维含量为7%至12.9%,尤其是富含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藜麦的秸秆可以做动物饲料,其营养价值高于青贮玉米,与苜蓿相当。最令吴夏蕊兴奋的是,藜麦适应性强,耐旱、耐盐碱、耐低温,可以在盐碱地里种植。“这东西皮实,不咋需要肥料,也不咋需要水,浑身都是优点。”吴夏蕊说。
这简直是“天赐好物”!吴夏蕊坐不住了,立即带着科研团队来到石嘴山,多处采集土壤样品,搜集气象资料,与藜麦原产地的土壤和气象数据作对比分析、筛选品种,结果居然是可行的。
“实际上,我们这10年来的经验证明,不同海拔、不同气候条件下,藜麦的长势是不同的。比如就果实产量而言,高海拔地区要高于低海拔地区。在宁夏,藜麦当饲草用更具性价比。”吴夏蕊说。
理论研究给足了信心。2015年,吴夏蕊从大学辞职,回到家乡成立了宁夏绿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峰源公司),开始试种藜麦。
B
挑战 “洋庄稼”扎根宁夏大地
还能改良盐碱地土质
从城市回到乡村,从高校教师到自主创业,吴夏蕊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可不小。
第一个挑战来自家人。“你放着大学老师不当,竟然要去种地?”家人都不希望她离开象牙塔,走进风吹日晒的田野乡间。“宁夏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如今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回报家乡,为什么不呢?而且,我的专业就是农业水土,工作的地方就应该在田间,藜麦让我拥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契机,为什么不呢?”吴夏蕊说。
第二个挑战难度更大。创业初期,公司没有土地,只能找愿意试种藜麦的农户。2016年,吴夏蕊在永宁县找到了10亩地试种藜麦。土地面积小,加上是第一次耕种,都不知道用什么规格的农机,大家就手工作业,播种、田间管理,赤日炎炎在田里收集各种数据,直到收割。“理论研究是一回事,实际耕种又是一回事,每次刮风下雨我们都心惊肉跳,赶紧跑到田里看藜麦的生长情况。”吴夏蕊回忆道。
第一年,绿峰源公司就掌握了非常珍贵的数据:藜麦耐碱耐寒,每年可种两季,2月至6月底为第一季,7月至11月为第二季。每亩每年可产饲草7吨至9吨,藜麦200公斤至400公斤。第二年,吴夏蕊拿着试验数据,说服石嘴山大武口区龙泉村种植了500亩藜麦。没想到,快收获时的一场暴雨把藜麦地冲得一塌糊涂。“藜麦特别怕雨,那次我大哭了一场,因为觉得无法给村民交代。”吴夏蕊说。
困难当然不止这些。曾经,绿峰源公司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海和村推广藜麦,吴夏蕊挨家挨户做工作并承诺全部回收,村民们才答应种植。
经过艰苦努力,藜麦终于在宁夏大地上扎根。2023年,绿峰源公司在中卫建设了300亩藜麦园区。令人惊喜的是,经过对比发现,同一块盐碱地,种植一年藜麦后,土壤含盐量下降0.2%至0.4%,pH值下降0.3至0.5。“这证明藜麦的确有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我们的研究方向没问题。”吴夏蕊说。
C
推广 从国内到国外
藜麦“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
2018年,吴夏蕊携藜麦参加央视创业大赛,让藜麦首次成为“明星”产品,找她合作的人开始络绎不绝。
现在,吴夏蕊已经把藜麦推广到青海、四川、新疆、安徽等16个省区,累计种植面积达11万亩。而她也常年奔波在外,不是在藜麦地里,就是走在推广藜麦的路上。
绿峰源公司走出国门也是在2018年,参加了欧亚经济论坛、中阿合作论坛后,陆续有中亚国家前来洽谈,第一个就是哈萨克斯坦。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交流会上,吴夏蕊作了专题演讲,随后,哈萨克斯坦专门辟出了4.5万亩土地种植藜麦,由绿峰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后来慢慢发展到中亚五国,2024年新增了埃及。
6年来,藜麦已在哈萨克斯坦大面积种植,还通过中欧班列把哈萨克斯坦的藜麦和秸秆运回国内销售。今年10月29日,吴夏蕊接到宁夏两家奶企的电话。“经过我们推广,很多奶企认识到藜麦的营养价值,主动联系购买。”
推广藜麦,首先就得有种子。绿峰源公司已经培育出第四代藜麦种子——“宁藜四号”,更抗倒伏,更耐盐碱,产量更高。今年,绿峰源公司还在老挝和埃及设立了研发站,希望研发出能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藜麦种子,为世界各地的盐碱地改良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经过10年发展,绿峰源公司已拥有三大类产品:宁藜,即种子,包括宁藜1号至4号;藜享,即初级产品和提取物,包括藜麦酒、藜麦面包和胚壳活性分子QBT等;藜贮,即秸秆饲料和有机肥。
从城市奔向荒凉的盐碱滩,吴夏蕊始终觉得,有责任让贫瘠的土地长出新希望,让农民获得更多收入。“回顾10年来的点点滴滴,我相信联合国专家的判断,相信自己的专业技能,相信藜麦的神奇会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吴夏蕊说。
当然,吴夏蕊最看重的还是盐碱地改良,种植藜麦只不过是盐碱地改良的一种手段。“绿峰源公司还与河海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研究更多的盐碱地改良方案。我们将努力走下去,让更多的盐碱地产出粮食,让全世界人民看到宁夏智慧,看到中国智慧。”吴夏蕊说。
回顾往期内容
编辑:小观
审核:观哥
排版:宁夏观察
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