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千挑万选“好苗子”十年育良种
既耐干旱盐碱,还要扛得住稻瘟病
“闽宁1号”是如何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变成金灿灿的满地金黄呢?
9月24日上午,阳光明媚,位于永宁县的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综合示范基地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几位割稻工人齐头并进、俯身割稻,等他们再抬起头,一排整齐的稻穗已被迅速割下。科研人员紧随其后,认真做数据记录。他们手中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水稻的品种名称、收割时间、产量要素等信息,这些珍贵的数据将为未来育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一旁,随着脱粒机的轰鸣声,一粒粒饱满的稻谷从稻穗上脱落,落入收集袋中。“今年的水稻长势非常好,预计产量比去年有所提高。”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孙建昌一边指导收割工作,一边与团队成员讨论今年的收成情况。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突破性品种不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当地水稻产业的发展。如今,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育种的起点都是从杂交和选择开始,这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孙建昌的讲述中,“闽宁1号”揭开了神秘面纱——
首先,杂交就像是给水稻“相亲”。专家们像“媒婆”一样,从成千上万的水稻种质资源里,挑选出身强力壮、抗病虫害、产量高的“好苗子”。这些“好苗子”就是潜在的亲本,它们可能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水稻。
接下来,就是让这些亲本“结婚”,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把父本的花粉传递到母本的花柱上。这个过程得在试验田的大棚里进行,那里的温度、湿度都得像对待初生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控制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杂交的成功率。
选择,是从杂交后代中挑选出最优秀的“种子选手”。对于宁夏的气候和土壤环境来说,优秀的“种子选手”一定是既耐得了干旱、盐碱,还要扛得住来自稻瘟病的考验。
在这片试验田里,每个地块都有特定的研究方向,比如标记着“抗病鉴定研究”的地块,水稻的生长状况呈现出鲜明的对比:有的稻株郁郁葱葱,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有的则已经干枯,无法抵御病虫的侵袭。
孙建昌解释道:“我们特意栽培了特别容易得稻瘟病的水稻,目的是促进稻瘟病害的发生。通过观察试验水稻的生长状况,可以直观地评估它们的抗病性。”他指着那些依然茂盛的稻株说,“这些能够在病株包围下茁壮成长的水稻,就是我们寻找的具有强大抗病能力的品种。”
选择一次、杂交一次,培育一次、种植一年,再重复,直到“闽宁1号”脱颖而出,这个过程不下十年时间。即使在田间表现出色的品种,也需要经过多年多点的考验。“我们需要确保这些品种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年份都能稳定表现,为老百姓的口粮安全负责。”孙建昌说。
B
扎根宁夏引黄河灌区盐碱地
“以种适地”获高产,种植成本大幅降低
在吴忠市扁担沟镇黄沙窝村,有一片280亩的试验田,金色的稻浪随风翻滚,沉甸甸的稻穗粒粒饱满,仿佛低着头“谦逊”地向土地致敬。
这里种的正是经过十年精心培育的“闽宁1号”。要知道,这片田地是引黄灌区盐碱地,保肥能力差、通气不良,曾经种啥啥不长,但“闽宁1号”却能在这里茁壮成长,展现出它的高产和抗病能力。
为适应宁夏引黄灌区耕地盐渍化较重、水稻品种抗病性弱的特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的专家朝着抗稻瘟病和耐盐碱特性进行水稻新材料的创制。他们的努力不仅仅限于理论,而是通过闽宁两地农业专家的联合育种技术合作,在宁夏、福建、海南三地穿梭育种,经过十年共同努力,成功育成适宜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闽宁1号”。
9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在黄沙窝村试验田间观摩时,和其他农业专家对“闽宁1号”的生长情况给予高度评价,预估亩产能达到800公斤。
最重要的是,耐盐碱特性的强化使得“闽宁1号”在盐碱地上的种植成本大幅降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张建福举例说:“在盐碱地种植水稻时,如果使用传统品种,每亩地可能最多需要35公斤种子;如果种植的是耐盐碱性较强的‘闽宁1号’,每亩地仅需20公斤种子。这意味着每亩地可以节省15公斤种子。按照常规水稻品种每公斤6元的价格计算,每亩地可以节约成本90元。这种成本节约,对于推动农民增收具有积极意义。”
C
国标一级优质米 口感香软滑弹
平均亩产788.8公斤
具备走向全国市场的潜力
9月4日,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宁夏杰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喜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闽宁1号”品种转让意向协议,将进一步深化闽宁合作,提升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科研能力和水平,培育优新品种,为宁夏水稻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闽宁1号”在宁夏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788.8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9.84公斤。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闽宁1号”的高产特性,更彰显了其在宁夏水稻产业中的潜力。
孙建昌亲眼见证了“闽宁1号”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闽宁1号’做出的米饭油亮亮的,香味扑鼻,闻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吃一口,软软的、滑滑的、有弹性,口感特别好。”孙建昌介绍,在2020年福建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优质大米品评会上,“闽宁1号”大米人工品尝食味得分86.2分,比“宁粳50号”高3.9分;在2024年1月宁夏杰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的大米品评中,“闽宁1号”与“宁粳43号”相媲美,展现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经评定,“闽宁1号”的米质达到了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这些特性使得“闽宁1号”不仅能够满足宁夏人的口粮需求,更具备了走向全国市场的潜力。
回顾往期内容
编辑:小观
审核:观哥
排版:宁夏观察
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