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观察】开在黄河古村落里的音乐周

时事   2024-10-30 11:41   宁夏  

10月25日—10月29日,“黄河的孩子”2024保护黄河公益音乐周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黄河宿集举行,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民谣歌手等汇聚于此,为黄河献歌。

黄河宿集位于黄河岸边的传统村落大湾村,村民已整体搬迁,现在的大湾村通过开发,实现了古朴建筑与现代设施的完美融合。全国各地的人和这一带的原住民一起工作、创业,感受黄河岸畔的时代之变。




A

歌者的诉说

歌手张尕怂的手指在三弦上轻轻一弹,旋律就开始飞扬。没有欢呼、没有呐喊,大湾村却迎来了最热闹的夜晚。

他穿着一件彩色毛衣,在灯光下和秋色一样斑斓。“正月里来是新年哎……”没人知道张尕怂为何选唱这首曲子,但是唱什么不重要,他的西北民谣和“张尕怂”这个名字一样,都是黄河边风土的产物。


还有杨狗娃,让人不好意思开口这样称呼,他却笑着自我介绍,“我是杨狗娃。”杨狗娃带着包小菊、包兰英来参加音乐周,他们都是甘肃岷县花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行走在村子里,一草一木一风都触动着他们的声带。他们在黄河边唱,在老梨园里唱,在长城下唱,“黄河母亲最伟大,百年梨树那么大……”

冯兰芳、徐常辉母子,是对盲艺人。他们带来了凉州贤孝,在三弦、二胡的悠悠曲调中,一首首古老而悠久的民间唱词漫过人们的心底。他们看不到人群,人群却永远记住了他们。

“秀才小魏表哥”是从山东来的一个乐队,3人是表兄弟关系。他们从黄河入海的地方来到中卫黄河边“走亲戚”。主唱“秀才”很喜欢唱蒙古族民歌。

歌手李夏是宁夏青铜峡人,他从北京来到音乐周现场,为歌唱也为返乡。

……

这些歌,唱给来大湾村黄河宿集的所有人听,也唱给黄河听。他们用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乐器,诉说着心事,絮叨着情绪,白描着生活。他们唱歌的时候,黄河就在一旁流淌,是倾听也是陪伴。

B

游子的心意

10月26日15时20分,时间仿佛静止。

这一刻,黄河静流,长城矗立,杨狗娃嘹亮的岷县花儿曲调在村子上空飞扬,缓缓渗入熟透的秋色。远处,在包兰铁路上,火车发出一声长鸣,缓缓消失在天际。

这一刻,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相遇交织。于这里的游人而言,你是谁,他又是谁,并不重要。在场的每一个人,共享着基因里携带的那片中式大美。

62岁的王良智走到离黄河边不到10米的地方,褪去所有身份,化作一名动情的游子。现场,他为黄河作诗一首,吟诵时,他向黄河张开双臂,又深鞠一躬。

他两次登上修复后的明长城,站在烽火台中遥望黄河东去。《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中的文字,一个个变成他浑厚的中音符跳跃而出。

那不是吟诵,那是离家多年的孩子,一路颠簸,奔跑进母亲怀抱时的情不自禁。

这次来中卫参加音乐周,王良智的身份是北大1898咖啡馆联合创始人、董事长。10年来,这款以北大建校年份而命名的咖啡已卖到全国多个地方。

王良智是地地道道的“黄河的孩子”。他出生在青铜峡市中滩乡南庄村,吃着黄河浇灌的稻米长大,高中时常常在黄河边苦读。1979年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学成后回到宁夏工作。1992年离开宁夏到北京创业,一去就是30多年。

他来宁夏考察过多次,为咖啡馆寻找一处最佳位置。当站在黄河、长城交汇的这个村落,他似乎有了答案:“终有一天,我要在这里,长城下、黄河畔,打造中国离黄河最近的村咖。通过平台,链接全国各地的优质资源来宁夏。”

C

原住民的日常

霜降过后的田地,平整而又满足地准备冬眠。

“春夏农场”里的大白菜,翠绿又紧实,它们像从土里钻出来的玫瑰花。李营村的李怀全用刀割下一颗颗大白菜,抱在怀里,堆于地头,将秋天的最后一抹丰收拾起。

高滩村的林学义来到几名工人旁,看他们盖小窑炉,炉腔不大,细细的烟囱笔直。新烧制的瓶瓶罐罐一副不谙世事的模样,很快变成客人房间里的装饰。

一两百只粗大的老陶缸倒扣着围在炉子周围,憨厚安静。在黄河宿集,这样的陶缸有七八百个,它们来自附近的上河沿村、下河沿村。在很长的岁月里,陶缸是这一带村民的日用品,也是他们致富的“聚宝盆”。现在,它们成为凝结这一地历史人文的符号。


常乐村40岁的陈小雁在烘焙房里揉搓着一个个松软的面团,烤箱里,高温正赐予它们金黄的外衣和甜蜜的香气。

音乐周的舞台就搭在菜园和小窑炉之间,当悠扬婉转的民间小调响起时,李怀全停止割白菜,工人停下和泥的铁锨,林学义也不再聊天,陈小雁透过烘焙房的玻璃往外看,他们在倾听。

他们服务于音乐周,但音乐从来是平等的,它服务于每一位倾听者。

这些发生的时候,黄河在两三百米之外泛起小小的水花,深秋的风吻过芦苇毛茸茸的额头。

李营村、高滩村、常乐村和大湾村一样,都是黄河边上相邻的村落。对于这些原住居民来说,黄河是家门前流过的那条普通的河流,能灌溉,能洗衣,能运送物产。

只是,这些村落,有的遗落在时代的脚印里,有的“历久弥新”。

林学义更喜欢现在的大湾村,有咖啡,有书店,有红酒,有音乐会,还有大城市来的年轻人。他在村里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挣来的工资可以大方地给孙子发生日红包。

陈小雁总是在烘焙房里回想起小时候和姐姐一起到黄河边抬水的情景,面包的香甜让“忆苦思甜”的意味愈加浓烈。

这是“现代化”大湾村的日常。

D

黄河的生命节奏

黄河,在宁夏全长397公里,在中卫的长度达182.4公里,沙坡头区是黄河入宁夏的第一站。这一带分布着多个传统村落,于黄河,它们更敏感。

1934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沿黄河来到中卫下河沿,他看到一些灰头土脸的煤工,以为不过是乡野粗人,与之下棋不想却连输几盘。下河沿,是个古老的黄河渡口,曾经繁华一时,如今已人去村空。站在下河沿村远眺,红白相间的下河沿黄河大桥如雄鹰展翅横跨两岸,崭新的338国道蜿蜒远去,高铁与黄河并驾而行。黄河之上,大型水力发电设备正召唤着千里波涛的新能量。


当音乐周来到古村落,来到“偏远”的黄河边,黄河也将它的生命节奏融入歌声里。过去,它属于宁夏的“大湾村”“下河沿村”,如今它属于更多为它而来的人。

(新消息报记者 倪会智/文 见习记者 马对对/图)



回顾往期内容

【宁夏观察】直击西吉夜捕野猪
【宁夏观察】宁夏的群演有故事
【宁夏观察】闽宁镇有个热带水果园
【宁夏观察】宁夏好政策助你好“孕”
【宁夏观察】兴庆区都市农业步步领“鲜”
【宁夏观察】马玉芳:让“宁夏造”预制菜在沙特“圈粉”
【宁夏观察】银川为什么最近地震频发?
【宁夏观察】银川文旅玩起了“海陆空”
【宁夏观察】宁夏小伙草根逆袭,从小摊贩到西安牛羊肉市场大王




编辑:小观

审核:观哥

排版:宁夏观察

        融媒体工作室



宁夏观察
深度观察宁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