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后几站下来我个人排名已从精英组内几十名开外跃为年内第二,总积分第二。这一次打下来我和王永新都有点不痛快,团体项目一距离我们的个人赛时间只有十来分钟,都有点吃不消,尤其项目一被最后追回,对方绝杀赢了0.2秒,我们功亏一篑则非常懊恼。个人赛我晚了一秒名列第四,但是晚上剪片回看视频才发现有个细节对判罚不服,但错过申诉期只能认栽了。于是剩下年度总决这一战,从概率上来说,我的年度前三已稳,但我的遗憾是全年比赛快结束还没有上过闯关赛道。所以在比赛开始不到三天的时候,我决定放下手头工作直接杀去机构,找了闯关教练从零开始学习。去年开始就在看闯关的内容和技术。最大的恐惧是,我之前一直不敢单手抓环,你要让一个胖了几十年的人,相信十多年肩伤基本痊愈,自己单手就可以挂住自己是有点困难的事。我平生不知道讲过多少次破圈的讲座,也是时候再破一次了。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实操下来确实没问题,我又一次小瞧自己了。王洋已经过来踩点了,其实很多网友看视频觉得这次赛道不难,但是大家斗的是快。如果按目测难度50米100米都不叫难,但是能把速度打磨到极致就是难。比如平行梯,一般人就是一两个地过,高手是连飞带跳蜻蜓点水一样过的。这次闯关街健跑酷和CFC的长期选手几波人马都在,颇有点华山论剑的意味,但天气极为糟糕,又冷又大风,我站在现场都觉得很担心要是雨太大怎么办,因为雨棚遮盖不全,器械上和地面上全是水,难度系数攀升。到了我的闯关环节,永新一直叮嘱雨天要小心,而且团体赛十多分钟后就开始了。因为是总决赛第一场,竟然还搞个发枪仪式,而且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好多媒体镜头全部对着这个神圣的时刻。就在我打算硬着头皮当着全场观众的面好歹抡完这一把再开溜的时候,王洋突然出现了,他说娜姐没人帮你拍视频吗,那我来。于是,作为咩城这种区域性教育博主的我,我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个几百万粉丝的健身大V玩命鸡汤,他正在酝酿情绪打算指导,我浅尝辄止直接卡表,然后一溜烟转身出场赶团体赛,摆摆手留下了略有点凌乱的他。团体赛内容在上海快结束才宣布,其中大量内容是双人重绳,这也是赛前我顾虑很多的部分,因为其他选手基本都是同馆组合,我们两异地组合跳绳都没合过,我一直希望他能早点到,但是他忙完工作赶到西安已是当天后半夜。最终,哪怕总决赛的呈现让我们两人都有点遗憾,但是我们依然以积分30分不算悬殊的优势,坐上了年度团体积分总冠军的宝座。回看过去的比赛兼项目,在北京和上海我们都是做完个人项目,十来分钟就要马不停蹄开始另一场的时候,还是很艰难的,毕竟很多选手打完个人赛直接抽筋了。我们能一起到最后难能可贵,赛制的设定是积分跟着个人走,随时可以解绑,但是几场下来我们始终没有撒开对方即便面临滑铁卢也没有互相指责翻脸,这并不容易,毕竟大家出去比赛一次要付出很多成本。团赛完成以后我转到闯关看热闹,之前觉得不起眼的曲面墙成了很大的难点,整个墙面一直湿漉漉,很多人到这里已经精疲力尽,要把自己抡上去基本和悬崖求生无二。很多人只从比赛中看到王洋只拿到季军,极尽奚落他,但是他们所看不到想不到的是,在预赛和决赛之间,作为百万大V的他放弃那可贵的个人休息时间,凄风冷雨天里一直在快手上很费力地露天直播互动,为那帮街健网红们和赛事以及平台卖力吆喝造声势。17号是个人赛,这时候我已领先后一名260分,虽然总决赛高手很多,有的是全运会冠军,有的是体育专业在读的特长生,更不用说连夜从北京HYROX赛场赶过来的万佳丽,剩下是各个站点的站台选手。这次的赛场背后是个大阶梯,由于身高我得用后面一条杆围栏搭着有点近,我的腿会直接撞到板,因此摆荡做不起来,得主要用手硬薅,引体到第四个的时候,我的右肩关键时刻掉链子,右手几乎使不上力气,我心里叫苦不迭,这就好比开车在高速比赛突然爆胎,这就是我最害怕出现的状况,我整个人被甩到一边去,于是又被吹无效了好几个,我整个人的情绪是有点沮丧的,那几秒我突然想到了南京赛前被临时医治,到北京基本好转,但上海之前因为工作室搬家无法保证训练,从上海回来没几天又赶到西安,难道到了这时候一切注定功亏一篑?一瞬间我真的有丧失完成比赛的信心,但迅速调整了回来,和在岳阳那一场类似,基本靠单边手完成了剩下比赛。后面大脑一片空白,这一组其他人早就做完了,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忍。最终我名次十名开外,赛后盘算了一下,如果本身没有发生任何纰漏,不是受到搬家和近期训练节奏无法保障的因素,我的正常水平顶破天大概也就是第七八之间。毕竟到了年度决赛,这乌泱泱几十号人中有全运冠军,退役女兵,最起码也是专职运动员教练,而且绝大多数都是90后和00后。我这种40多岁过去缺乏运动的办公室老大姐能熬到这一集已经是奇迹了。到下午,我这一组五个人上一起,和几个强中强对决,佳丽,今年势头超猛的宫二,毫不意外又我垫底。局面是,人家一分多钟,我两分多钟虽还要没到翻倍的时间,等于我还没踩两脚油门,人已经泊车了,下来以后,我对着佳丽说,我简直难以置信,我说你两和我是一组???你不是下一组的么,因为我连她的影都没看到。但下午我还把自己的排名好歹往前挪了一位,所以,也不能说我没卷过。我正式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比赛。这一幕刚巧被中央电视台捕捉到了。赛场上不断有选手走过来和我打招呼,和我合影,很多人纷纷说受到我的鼓舞感染加入了进来,勇敢这件事大家天天都说。当你真眼睁睁看到一个人憨头憨脑踉踉跄跄一步步顶着外界的压力和嘲笑,依然毫不在乎到处去,尤其我走得越远影响越大,水平就这样依然满中国这样横冲直撞,公开传颂我事迹乐于奚落晾晒我的人也多了,这些话不管谁说的,其实都会传到我这里,但是,这些NPD重症犯有个共同的失误,就是他们对武汉大妈这种物种的心理承受能力严重低估所以传来传去不仅伤不到我分毫还贡献了这个时代最可贵的资源,也就是流量还大大提升了我在体育圈的知名度。从巡回选拔赛到精英赛再到总决赛,深圳选拔,岳阳进入精英组,武汉团队第四,南京精英第四,北京季军,上海第四。我估计和我打过照面人对我这种乐天不认命的个性还是觉得挺逗的,尤其我的实力也谈不上构成绝对威胁的前提还乐意给他人抬把轿子的做派之下。尤看我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还拿到了利益最大化(Profitmaximization)结果。也许对赛事甚或人生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另一方面,在年度总榜,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异乎寻常的坚持在年度积分榜中我站到了这个位置,这也的确已是我的极限。这种体能一半靠脑力占一半突围的带点赌性的策略玩法,多少还有点自身硬实力不够的无奈。有人说,你如果非要抢积分,那也可以把每一站闯关都报上去转一圈,那样你积分不就有机会拿到全国第一吗,以你脑子难道没想过??我认为路数还是有违基本运动精神,尤其我享受赛场体验。最后上闯关的前提是确保能完赛,要不是和团体赛时间冲突,我也会尝试完赛起码每一关都去试试。能在全国大赛上每个环节都体验一遍,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且今年的赛道硬门槛不高,斗快无望,解锁侧摆的换手做完还是可行的。而且最后,我压了季军接近两百分,主要还是上海那一场郁闷之战锁定了优势。去不去,去哪些比赛,都是个人综合考虑主观决策罢了。和这些头部选手相比,我的体能水平算是锁骨部,眼力,执行力和对趋势的把控才是关键。作为我这么一个凡事结果导向挂帅的人来说,我对赛事有一套自己的评估体系,要么得实利,要么增名声或抬身价。国民体能赛的规则设置对选手面来看在这三个方面都有增益,这里谈的实利说的是真的落袋而不是看得见吃不到的胡萝卜,这一点上得了奖的人自己应该有个衡量,可能很多比赛看着奖金很高你贴进去就是白忙活一场。
至于增名,这个事情从全国范围来说显而易见,很多人不一定去打,但是并非不关注结果,而且从公众露出的角度来说,那曝光率已经是业界翘楚了;尤其今年像搬砖小伟,可乐,王洋这些本身就算是顶流的大V选手也进来玩,按照大数据的算法那已经是众人跟着鸡犬升天火上加火了,而且这只是个开始。至于抬身价,过去很多人说收益不明显,但是我作为一个国内排名第一中山大学的管理学硕士来说,对不起这是我擅长的领域。我觉得和运动员自我营销意识和水平也有一定关系,如果得了奖束之高阁,不积极地快速拿到社会上名换利,那确实收益有限,就像现在一届奥运会刷刷刷出来几十块金牌,可人们也只会盯着几个重点选手。倘若没接住这一波的,这也不能倒算奥运会的责任吧?我自己就是KOP,我是全然不接受别人给我灌你该做啥不该做啥这些论调的。我相信多数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也都会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在这里我也是给大家提供一些别样思路,毕竟运动生涯有限,哪怕多么玩命,天赋过人,但是没有在自己的黄金时代规划好,到打不动了落一身伤黯然落幕那也挺凄惨的。去年LUNA喊我去打深圳站,那还是一个这套规则中最底层的巡回选拔赛,当时我都紧张得不得了。如今我跻身总决赛,身着晋级服和国内最顶尖的体能选手站在同一个赛道,我说过,这事好莱坞导演都不敢这么拍。而且,除了年度重磅两个奖项,我拿到的所有奖项奖金加一起,覆盖酒店食宿绰绰有余。
尤其我在8月底购入南航第四季度的随心飞套票,基地就是广州的比赛又是北京上海西安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所以换票很方便,飞得越多越是反薅马会计的羊毛。剩一个多月我还可以飞新疆西藏宁夏这种超长线路可劲造。
外加作为旅游自媒体我和很多酒店有推广合作,本身有大量免费房券,还可以倒赚推广费,所以明账也并没亏。
实际上即便职业选手,打比赛也很难通过奖金赚钱,因为每年比赛并没有那么多。
甚至哪怕想着要靠奖金赚钱都是一种思路上的局限,比赛充其量赚名,打名头只是前半程度,但是熟稔地反复用名来套利才是后半程,但目前中国体能运动员的职业化路径不清晰成熟,哪怕头部选手还得以担任教练无杠杆出卖劳动时间,这个领域的商业化程度还是非常低的,但是换言之,前景也很大。
尤其在全民健身作为基本国策的前提,文旅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步步走过来,我对整个产业链和生态系统的认知与了解,又进一步得到了深化,哪个比赛能起来哪个不能起来,甚至谁会参加未来又在社会上能有多大反响,站在一线看得最清楚最Due Diligence。一场比赛的输赢甚至拿不拿到全国冠军只是一个点,跨越几个月的赛程也只是算是线。但补充这个认知,就是我收获的最大财富了。
赛场有很多我很眷恋的地方,尤不乏温暖与激情。比赛间隙我也会在赛场周围看看有没有帮得上忙的地方,比如有些大众选拔推送的中老年选手看起来有点困扰我会提醒他们一些安全事项避免出问题。除开大神互卷,国民体能赛全龄段4岁到60多男女老少齐聚一堂这几千人一起这更像个其乐融融大家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发挥的空间,这很重要。确实,由于设置大众组和青少年组,尤其基层赛的选手,其实没那么精英感,并不是每个选手都是练得肌肉线条无比夸张,但是,也就是因为全国一张卷,在家就能练。不管你是企业高管还是搬家工人,在国民体能赛的赛场上,只要你想来,你就可以上。赛场上,规则前,人人平等。在赛事中成长,向上,强身健体,广交朋友,甚至跟着赛事去旅游,何而不为呢?我用脚趾头都能想到2025的赛场绝对风云多变,因为我发现我的这一套连环拳密集操作下来,大家对赛事的理解和认知也已经刷新了。而且我在后几站赛场,发现出现了很多踌躇满志而又实力强劲的新面孔。我想他们多多少少在我身上看到了参与赛事的多样性机会,思路不再局限于非得拿个冠军才行。赛事带国家福利性质,体能比赛,练练就能去,又不像拳击会被人打到受伤,报名也就一百多,拿一堆礼物,收获一堆好照片,横竖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得了成绩上电视上报纸,如果放在其他红海圈子换算一下,难度系数可就大多了,可见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回想能在这个比赛获得这样令人惊叹的成果主要是因为我重视赛事,认真研究规则,积极应对。很多人名次在我之后也并不是因为竞技水平不如我,只是我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和魄力甚至坚如磐石的信念感在全国来说,确实无出其右。最初我走上赛场,是想证明自己的过去努力,逐渐我发现可以鼓舞他人,尤其是和我情景有点类似,除了工作家庭默默付出似乎也找不太到自己存在价值的人。走着走着,突然干了票大的,我能取得的成绩和改变,对那些能够受到感召的人,我想已经足够。既已到头,及时寻求人生其他板块才是我所欲也。我坚信我们依然会在赛场相见,但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和心情,不如期待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