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经常碰到90后甚至00后年轻人,大家对我有点年纪还和大家冲冲冲,会对我的状况颇为好奇,从我的状态很多人猜我是从来就未婚未育那种。
(不懂就问,我像吗?)
时不时会聊起来现在目前很多不想结婚或者说不敢结婚种种。我说你们要是不提我都不想说这些事,这就显得很七大姑八大姨一样,我出来徒步之前是学习过的,户外三不问。众人哈哈大笑,我说你们看来结婚生孩子这种事就像鬼故事,又恐惧又好奇。大家说你看起来这么朋克一个人怎么会结婚生孩子呢,我说早在我在户外成为传奇之前,我~还是城中知名的教育博主捏!
恋爱结婚生子都是非常个体化的选择,我父亲曾经感慨女人不生娃人生不完整,我大叹口气,谁能有资格来评价他人人生,何谓之完整,每天为了子女奔波毫无自我的人生国可能都没出过就叫完整么?
讲到这一句,真还是有点东京早已比一世遥远的感觉。双减和整个社会大环境舆论扭转的前提下,况且拎不清且不知好歹的人有点多,你再公开去说以前那些大家算盘珠怎么打得啪啪响未免不合时宜。
但是,从发自内心来说,结婚这种事目前在舆论趋向中,确实是被妖魔化了!
谈到结婚,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谋财害命上演一出消失的她。且不说结婚,哪怕是恋爱想到的就是“杀猪盘”,“殉情血包”,“海王”这些字眼。不管你是否乐意,各种视频平台,不管你乐意不乐意都会孜孜不倦给你推送各种大头怼脸絮絮叨叨把男女之间解读成纯粹的利益交换,灌输人可以被精准切割成为各种价值。
我第一次听到“情绪价值”这词还是在2020年,当时有个不太熟的朋友突然评价我,你这人外表不怎么滴(当时我巨胖),但情绪价值爆棚。对这种到底搞不清楚他是夸你还是骂你的言论,我对此非常嗤之以鼻,我说在难道还能把人像切牛肉一样切成各种部位卖不成?
我从来不是个因为自己胖就没啥社交信心的人,相反我觉得我胖的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我这是在用我的胖对世俗审美发起猛烈重击。
当时事后看我应该算是驰名双标+田园女拳,打小人家说我胖我就说人家肤浅,但是真遇到外表不怎么样的男的我也不会主动交流。
但是,在这些流行的,容易被整理和流传的言论,又有多少真挚被误伤了呢?有个读者和我讨论过,为什么我觉得所谓情感博主说的那些玩意也有真相也有用呢,我说是在某些特定前提下匹配你所认识到的情况,但是这只是一个断面,很多情感博主自己从头到尾都没结过婚生过孩子,我们压根无法验证他们是否有足够能力或者哪怕按他们逻辑所分解的魅力或者价值去经营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为了制造话题刻意挑起男女对峙的局面是一种利益导向的必然,但是盲听盲从这些人的观点,其实是很荒谬的。
况且,如果时刻计较真的把万事万物盘成细账,这样的人生真的会快乐吗?最不幸的人,应是明明身处幸福而不自知的吧!
《我谈的那场恋爱》香港待公映。女主角说了这么一句话,“爱情,你相信,就是真的”。虽然确实被杀猪盘割了,但局中两人各得其所,我也没看过这出戏,但我想我会去捧个场。
读者问我,那么你相信爱情吗?我说如果人类之间只存在算计,那么应该早就灭绝了,因为价码很难谈拢,人类确实存在情感与稳定亲密关系的需求,只是需求强烈和掺杂其他因素考量多少的区别。
在我的人生总所经历的那些故事,也并不总是如童话般美好,倒也不像社会版那么可怕,这和我平平无奇普普通通大妈一样的外表挺符合。
我有个朋友(真是个朋友),由于男人犯过天下男人共用的罪名被抓包,经常担忧会不会被他所杀,以至于他要外派一个比较荒凉的地区但风景很美的地方问她要不要一起去也非常恐惧,我说,你放心,以他的职业,如果他要杀你,不去那里也可以。
她说完了,完了我就没想过你说的这个可能,这下我在家水都不敢喝了一口。
我说你放心,如果他毒杀你,那么他到哪里去找人心甘情愿尽心尽力老实巴交来带这两娃伺候公公婆婆呢?
这问题有意思的点在于,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男女都认为自己在婚姻中会吃大亏,男的觉得我干嘛要出彩礼办婚礼还得养家好累,我还不如打游戏吃外卖;女的觉得结了婚要工作干嘛要当免费保姆,结了婚不工作你一脚把我踢开咋办?如果说过去还有个世俗压力的紧箍咒,目前社会流动性高下班了在街上碰到都不想打招呼,爹妈也面对现实,这种玩意压根不存在。所以,这也就说明必然有隐性收益是被人为选择忽略了。
传统的婚姻不再会也不需要成为主流且唯一的选择,但其美好的那一面确实是被很少提及并且被严重低估了。即便判断错误,依然拥有纠偏的权利 ,只是,确实需要一些勇气和本钱。
很多朋友对我有个比我还高的儿子感到颇为诧异,有时候他去训练馆找我,他颇有压迫力的体格让大家印象深刻。也许知道别人有个孩子和这么大个孩子真的站到你面前的感觉是迥然相异的。
也有同学问我,那你结婚生孩子很早嘛,我说刚好硕士读完27岁生孩子了,在我们那年代还算是晚婚晚育。
我自己倒从来不是个向往生育的人,甚至很认真考虑过丁克,检出怀孕的时候甚至有点懊恼,那时候刚好打算在事业上大展拳脚,结果被娃在肚子里面大展拳脚。
我还记得第一次产检,当时医生要我听胎心,很难想象蚕豆大的孩子竟然会有均匀清晰的如小马奔跑一般的心跳声,顿时我就感动地热泪盈眶,当时我还在想,叶酸人家还没发货。
有一年我们去内蒙古,当时等飞机于是我们特意找了一个简陋的钟点房稍作休息,儿子开始到处拨弄看到避孕套,于是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我很认真地系统科学解释了一番,于是他恍然大悟,说,我知道了,他们把宝宝放在里面,过了十个月等宝宝长大了然后再来接走他?
我们带着他去坐琶洲有轨电车,结果他无论如何不肯上,我们说咋了,他说我真的好害怕啊!
有一年,我带他请了几天假,去泰国潜水,过国内海关的时候他很紧张,海关工作人员还没开口,他突然说,你别抓我,真的是我妈要我逃课出去玩的。
在他的成长为青少年的过程中,真的也有一些让我们身为父母感到比较崩溃的情景,不少啼笑皆非的状况,但是感受到的更多的还是对生命本身的感动。看到一个种子一点点长大变化,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和行事风格,也许而且很大概率并不对你路子。
孩子也说过一些让我有点难过的话,比如你们把我生出来都没问我是否愿意。在倒吸一口冷气震撼之余我丢给他一个投胎模拟器的小程序链接,我说你模拟一下。他说这程度有问题吧,做出来的结果基本都是第三世界,我说你看如果你的降生是个必然,与其投在第三世界,做我孩子还是可以的。起码,你妈比我妈要开明嘛。
儿子有时候也会问我,如果失恋怎么办,我说我怎么知道,都是我蹬别人。但是,我有个朋友说,TA会在每个人身上都学到三刀两式,最后修成了斗战胜佛。
YO姐对我论调相当不以为然,她说那是因为你孩子刚好乖巧,你碰到不乖巧的孩子你就不能这么说得轻巧了。我说不排除有你说的这个可能,固然个人经验无法上升到普遍规律,但是这并不是空中楼阁。从很多方面来说,都依循人群概率,两头的孩子比较少,大多数孩子始终也还是可以被教化与提升的。付出耐心是个知易行难的事情,我也有炸毛沮丧不知所措甚至无助恐惧,很时候情况也并不在我预料之内。本身一个那么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人,正因为孩子的存在,于是,拼了命想努力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虽然身处经济下行周期,指望孩子养老已经不太现实,但是,养孩子过程是个付出且收获的经历,尝试用心感受,确实能够体验到很多。哪怕这时代确实消极情况盛行,如果父母坚定而积极,那么局面坏不到哪里去。
如果写到鸡娃这件事,与其说是鸡娃,说为培养更为贴切一些。也是分为两个阶段,初中前后。前期是狭义的鸡,以推动学术水平和课外发展为主,其中课外发展切割为技能学习以及通识类壮游。初中之后随着前文提到社会总体舆论的走向,此处避而不赘言。但确实有刻意引导一些扩充内容和思辨素养的培育试图消解一部分应试教育带来的僵化弊端。
我自己的数理逻辑开窍其实较晚,他二年级的时候我试着和他说了一下火车过山洞的题目,我说这个火车长度加上山洞长度你是否能理解,他倒是很利索就破了,我说这玩意我三年级都没整明白,每次应用题都要犯愁,画图也不会画。不排除我生活经验不支持,但是看到他能清楚算出来我有点欣慰,起码没我笨。
结婚的时候,我对米爸喃喃自语到,如果孩子继承我的文科你的理科不错,他说那要是反过来呢?我说你也听过,萧伯纳和邓肯那个段子啊。
在后面那些费尽波折升级打怪全城皆知的事迹之后,我也问过我自己,你觉得值不值得,后来我发现我自己也解答不了。在这个过程中有成长,有挑战,有艰辛有无奈。
于是我换了一个问自己的方法,如果有第二个孩子,你会这么做吗?答案是,弄死我得了!
但回看这个社会,目前生育率已经下降,优质的直升学位也在不断投入市场,所谓“鸡娃”的必修课转为选修课,又何以畏惧呢?
其实整个初中阶段,我放弃了过去小学采取的措施。有机会就争,要争就到底打穿这游戏。主打佛系三连,我这种转变让周围人无法适应,包括我儿子也有点诧异。我说你需要一些空间,自己思索和选择,有了大量的时间他干了一些我没想到的事情,极其广泛的阅读,触角之广泛令我咋舌,特别爱自己写些天马行空的东西。
他颇为感慨地评价我写的东西每一篇都读起来一样,当然也可以说是一致性保持得相当好,但是他自己写得那就不一样了颇有创见。我看了一下确实蛮创,结构很复杂,不停重生,各种设定,非常烧脑。
我说你看,我写的是现实主义混合意识流,我完全不在意我所处的时代有没有人欣赏,毕竟绝大多数真正的旷世大师那都是死后才被人认可的。说不定以后有个流派就叫娜姐学,专门研究我的文字和暗喻呢!虽然我觉得他看出我多半是在忽悠他,还好他非常有风度且识趣地打住没有继续进行文艺评论。我在想如果他以后成年意识到比起有一点才气但着实不太多的他妈最可贵之处乃是毫无创作瓶颈地写作热情,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观感。
毕竟,他以为我在励志,其实我只是想他在认为遇到过不去的坎的时候,会想起他妈是怎么像个傻子一样地努力甚至逆转形势的。
当然,也有自己其他方面的考虑,嘻嘻。
我有很多大学同学很早就带着孩子移民海外,过去他们看着我带着孩子东奔西走感觉表示庆幸,认为身居海外颇有优势,但是现在仔细想想,孩子的英文确实可以但是也就是本土水平,而中文基本很难跟得上,如果要发展才能费用还挺高。考虑到未来真的全球化竞争而不是只是拿个学历万事大吉,那还真不好说。另一方面国外的教育环境中,除了社会治安大环境相去甚远,枪支,交往,滥药这些看来很遥远的词摊到一个都是不容小觑的存在,而且,如果真的要卷学术,一样也是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和耐心,甚至有的朋友处心积虑去到某一些国家图个现世安稳,最后发现一觉醒来,自己所处的国家还陷入战争风险?这样一看背背条条框框的应试教育虽然依然可憎但是倒也没那么可恶了。很多年前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的教育没有大家所评说的那么糟,外面的教育也没你想的那么好。虽然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朋友对国内的基础教育认为其罪大恶极泯灭天性,不注重思维培养,但是如果真的全盘失败,那么我们这些明明受过国内基础教育的人为什么会幸免呢,既然全盘否定自己过去所接受的教育,那么保障推导结果的准确性的自信又由何而来呢?
说到底,鸡娃的本质只是一种积极生活方式代际传导,但这不是必修而是可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