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糖尿病患者注意:这几件事最好留心,很多人还不当回事

民生   2024-11-28 07:01   山东  
秋冬季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冷空气让整个城市的温度骤降。
老李,一位55岁的糖尿病患者,正坐在家中沙发上,手里端着一杯热茶,眯着眼睛感受着屋内温暖的气息。
老伴小王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气,提醒他:“李哥,天气冷了,别只顾喝热茶,记得穿暖和点,别让身体受凉了,糖尿病控制不好,可就麻烦了。” 
老李笑了笑:“你也知道我这几天有点懒,早上出门风一吹,脚就有点冰冷。”
老李的话中并无太多担忧。殊不知,糖尿病患者在寒冷的天气中,常常会忽视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在血糖控制、血液循环等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给身体带来不小的隐患。
随着气温骤降,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温骤降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随着气温的骤然变化,寒冷的天气不仅会给人带来不适,还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小的影响。
血糖波动剧烈
寒冷的天气会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得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多。
肾上腺素的升高可以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因为它通过促进肝脏释放糖原、抑制胰岛素分泌,从而造成血糖的波动。
特别是对于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波动更加明显。
血液循环受阻
气温骤降还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慢,尤其是四肢的血流量减少。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管本身就容易发生硬化,寒冷天气下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肢体末端的供血不足,造成手脚冰冷、肢体麻木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冻疮等症状。
免疫力下降
寒冷的天气使得人体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本身就较弱,加之气温骤降,容易导致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这些感染不仅会使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受到额外的负担,且在感染过程中,血糖的控制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
感冒、发烧等症状通常会导致血糖升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心血管风险增加
寒冷的天气对心血管系统的压力也不容小觑。气温骤降时,心脏负荷加重,血管收缩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的高血糖往往伴随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问题。
而寒冷的气候则可能加剧这些问题,增加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发作风险。

二、糖尿病患者在寒冷天气中

应留意的几点
及时调整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应特别留意血糖的变化。
寒冷天气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寒冷天气到来时提前进行血糖监测。
特别是在早晨起床时,血糖值常常会较高,因为早晨体内的激素水平较高,会促使血糖升高。
此时,患者应该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防止血糖失控。
加强保暖,注意血液循环
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应穿着适当的保暖衣物,尤其是手脚部位,避免受寒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患者可以选择温暖的手套、厚袜子及棉质鞋垫等来确保四肢的温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轻微的拉伸运动等,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容易食欲增加,但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格外注意控制血糖。
冬季常常有各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出现,如火锅、烧烤等,但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血糖急剧上升,尤其是在食用时缺乏合理搭配;
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这些不健康的食物。
冬季可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全麦食品等,以帮助血糖稳定。
温热的饮品如温水、温牛奶等也有助于保持体温,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
关注并发症的预防
寒冷天气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因此,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避免因血糖波动过大而引发心脏病或中风等急性病症。
糖尿病患者也应定期检查眼睛和肾脏功能,防止寒冷天气加重视网膜病变或肾脏功能不全等问题。
总 结
糖尿病患者在寒冷天气中的管理不容忽视。
虽然天气骤冷,大家或许都喜欢待在温暖的室内,但其实这正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忽视健康管理的时刻。
血糖波动、免疫力下降、血液循环受阻等问题,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加重病情,导致意外的健康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做好健康管理,从血糖监测、饮食调控到生活习惯的改善,做好每一个细节,确保在寒冷季节里,身体能够得到最好的呵护。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青岛广播
青岛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广播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