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吴棋滢
wuqiying@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第二,分税种来看,国内增值税同比-1.2%,较前值降幅有所缩窄,但仍在负增长区间,主要与PPI仍在低位徘徊有关;国内消费税同比10.2%,与低基数有一定关系,但9月社零的边际好转是一个重要背景。9月社零分项中与消费税有关的金银珠宝和化妆品降幅有所收窄、汽车销售同比也近7个月首次转正。企业所得税同比高增退坡,主要源自8-9月为企业所得税小月,弹性较大;个人所得税由负转正,同比录得5.6%,或与去年年中的个税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的影响退却有关。
第三,10月财政支出延续了9月的扩张趋势,同比10.4%(前值5.2%),一则受到9-10月财政收入回升带动;二则在本轮稳增长背景下,财政也呈现出更为积极的特征。支出分项中,农林水事务增速显著高于其它分项,1-10月农林水支出累计同比亦为最高分项,录得10.4%。今年以来的水利管理业投资高增,去年的增发国债主要用于水利建设,这部分资金要求在今年底前使用完毕。
第四,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代表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进一步好转,同比录得-10.0%(前值-14.2%,8月-34.4%)。往后看,11月前14天中指院300城商住土地出让金同比-7.6%,较10月的-28%进一步收窄。支出端增速亦进一步上行,10月同比47.9%(前值34.2%),除低基数因素外,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在10月形成投放。
第五,11月8日公告的“6+4”的化债框架中的6万亿部分已于11月9日下达各省,节奏较快。截至目前,年内共计2.4万亿元(0.4万亿结存限额+2万亿元调增限额)的化债用特殊再融资债额度,已有27个省(市、区)公告将发行5523亿元,进度达23%。根据2023年经验,通常新一轮化债政策启动后,发行节奏将较为集中且快速。我们在前期报告《政府债务框架与年内财政展望》中指出的后续财政空间六个部分,目前已见到三个部分,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红利仍未释放完毕。后续待观测和确认的空间包括明年的赤字率、明年的专项债规模及专项债用于收储的额度;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规模,以及会否在“两新两重”外进一步扩展至居民部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
正文
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5.5%,较前值上行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同比1.8%,为今年以来首次的税收收入同比转正,与9月以来经济的边际好转有关;非税收入同比39.6%,较前值大幅上行26.1个百分点,应与前期财政部表示“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确保全年实现收支平衡”[1]、“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盘活政府存量资源资产,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2]有关。简单测算,后两个月仍有0.8-1万亿元收入目标差额需要弥补。
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同比5.5%(前值2.5%)。其中,中央收入7.9%,较前值大幅上行5.5个百分点;地方本级收入3.3%,较前值小幅上行0.8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当月同比1.8%,是今年以来的首次税收收入正增长,应与9月经济数据的边际好转有关;非税收入当月同比39.6%,较前值大幅上行26.1个百分点。
考虑10月中央收入和非税收入同比同时显著上行,应与10月12日财政部表示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确保全年实现收支平衡”有关。对于预算目标的完成,1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再次表示:“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不及预期,对此,我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3]
1-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度82.6%,相较近年同期依然偏慢;1-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1.3%,相较年初目标增速3.3%仍有4.6个百分点的距离。
简单测算,若1-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保持-1.3%不变,则对应年初收入目标相差9984亿元,较前期测算的1.12万亿元有所收窄;若11-12月当月同比与10月保持一致,则对应年初收入目标相差8068亿元。由此可见,11-12月财政收入仍需弥补0.8-1万亿元左右的收入缺口。
对此,1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财政部表示:“后两个月,一方面,我们在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的同时,安排有关中央单位上缴一部分专项收益,补充中央财政收入”、“从地方看,我们拿出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盘活政府存量资源资产,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保障财政支出需要。如果确有必要,地方还有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存量资金可以动用。”[4]
分税种来看,国内增值税同比-1.2%,较前值降幅有所缩窄,但仍在负增长区间,主要与PPI仍在低位徘徊有关;国内消费税同比10.2%,与低基数有一定关系,但9月社零的边际好转是一个重要背景。9月社零分项中与消费税有关的金银珠宝和化妆品降幅有所收窄、汽车销售同比也近7个月首次转正。企业所得税同比高增退坡,主要源自8-9月为企业所得税小月,弹性较大;个人所得税由负转正,同比录得5.6%,或与去年年中的个税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的影响退却有关。
10月分税情况中,四大主要税种能较好地映射经济分项。10月国内增值税同比-1.2%(前值-12.2%),仍受PPI等价格因素影响略有承压。10月国内消费税同比10.2%(前值-16.3%),源自低基数效应和9月社零的边际好转,9月分项中与消费税有关的金银珠宝和化妆品降幅有所收窄、汽车销售同比也近7个月首次转正,10月社零数据进一步回升,预计消费税也将维持高位。10月企业所得税同比5.2%(前值25.4%),8-9月的企业所得税同比高增,主要是因为8-9月本身是企业所得税小月,弹性较大。10月个人所得税同比由负转正,录得5.6%(前值-1.8%),可能与去年年中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这一政策有关,自去年9月起,纳税人可由任职受雇单位按照提高后的新标准扣除[5],这将带来今年1-8月的个税基数偏高。
其它税种中,10月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比-9.2%(前值-4.5%),关税同比-13.1%(前值-9.0%),与9月进口增速低位徘徊一致。
地产与土地相关税种合并后,10月同比录得2.4%,较前期的0.5%有所回升。往后看,随着契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在12月开始实行,地产与土地相关税收或将有所下行。
10月财政支出延续了9月的扩张趋势,同比10.4%(前值5.2%),一则受到9-10月财政收入回升带动;二则在本轮稳增长背景下,财政也呈现出更为积极的特征。支出分项中,农林水事务增速显著高于其它分项,1-10月农林水支出累计同比亦为最高分项,录得10.4%。今年以来的水利管理业投资高增,去年的增发国债主要用于水利建设,这部分资金要求在今年底前使用完毕。
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10.4%(前值5.2%)。今年3月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受到收入端的掣肘,增速虽有一定韧性,但扩张空间有限。随着9-10月财政收入同比回升,同期支出增速亦回到扩张区间。
分项中,10月农林水事务支出在基数不低的前提下,同比录得56.4%高增,显著高于其它分项,拉高10月财政收入增幅4.65个百分点。1-10月农林水事务支出累计同比10.4%,也是增速最高分项。这一点与今年以来的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持续高增有关,1-10月水利管理业投资累计同比37.9%。
2023年的增发国债主要用于水利建设,在今年6月底前大部分项目完成开工,并计划于今年底前使用完毕[6]。
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代表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进一步好转,同比录得-10.0%(前值-14.2%,8月-34.4%)。往后看,[7]11月前14天中指院300城商住土地出让金同比-7.6%,较10月的-28%进一步收窄。支出端增速亦进一步上行,10月同比47.9%(前值34.2%),除低基数因素外,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在10月形成投放。
10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10.0%(前值-14.2%,8月-34.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10.5%(前值-18.8%)。
10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47.9%(前值34.2,8月-14.0%)。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2.5%(前值7.3%)。8-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7965亿元、10279亿元,较前期明显加速,带动9-10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走高。
11月8日公告的“6+4”的化债框架(见前期报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化债方案简评》)中的6万亿部分已于11月9日下达各省[8],节奏较快。截至目前,年内共计2.4万亿元(0.4万亿结存限额+2万亿元调增限额)的化债用特殊再融资债额度,已有27个省(市、区)公告将发行5523亿元,进度达23%。根据2023年经验,通常新一轮化债政策启动后,发行节奏将较为集中且快速。我们在前期报告《政府债务框架与年内财政展望》中指出的后续财政空间六个部分,目前已见到三个部分,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红利仍未释放完毕。后续待观测和确认的空间包括明年的赤字率、明年的专项债规模及专项债用于收储的额度;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规模,以及会否在“两新两重”外进一步扩展至居民部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
目前已经见到的部分有:(1)通过“综合性措施”,弥补一般公共财政实际收入与目标的差额。(2)灵活动用政府债结存限额空间,目前已确定使用4000亿元。(3)作为“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6+4”化债框架在1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已宣布。
未来有望见到的有:(4)明年目标赤字率理论上可能提升,以目标赤字率提升至3.5%为例,可以增加普通国债规模0.55万亿元左右;明年的专项债规模也有望扩大。(5)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两新”等建设项目及人口消费等需求领域,其中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将有所扩大,即“两新”比例有望扩大。(6)11月8日的发布会[9]指出,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
除此外,未来专项债用于回收闲置土地、收储等政策方向也将加快落地,发布会指出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
财政领域另一值得关注的信息是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第15号公告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我们理解在主动推动经贸关系的稳定之外,它实际上也在进一步释放供给侧优化的信号,有助于相关行业领域中低端产能的加快出清,有助于有内生优势的龙头企业价值的进一步凸显。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导致经济压力显著加大,经济下行超预期,刺激政策超预期,财政收支超预期,地产压力上升超预期,土地市场表现超预期,海外经济表现变化导致出口表现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1] http://www.scio.gov.cn/live/2024/34941/tw/
[2] http://www.npc.gov.cn/wszb/zzzb47/wzzb47/
[3] http://www.npc.gov.cn/wszb/zzzb47/wzzb47/
[4] http://www.npc.gov.cn/wszb/zzzb47/wzzb47/
[5] 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9/content_6901816.htm
[6] https://www.ccdi.gov.cn/toutiaon/202404/t20240423_343124.html:“重点核查资金落实和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确保增发国债资金在年底前使用完毕”。
[7] 出自2024年11月17日报告《房地产及物管行业24年第46周周报》。
[8]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416953.html
[9] http://www.npc.gov.cn/wszb/zzzb47/wzzb47/
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本轮稳增长政策有无初步效果:从10月BCI数据观测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三季度经济数据及其对资产定价逻辑的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吴棋滢】财政政策的三个层次:10月12日国新办发布会简评
【广发宏观郭磊】“保持战略定力”与“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11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环比下行的驱动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11月出口表现
【广发宏观郭磊】PMI显示需求企稳趋势有待巩固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PPI定买卖”:2006-2022年复盘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郭磊、吴棋滢】财政政策的三个层次:10月12日国新办发布会简评
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0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PPI定买卖”:2006-2022年复盘
钟林楠篇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吗
【广发宏观钟林楠】新一轮PSL对经济、货币环境及资产价格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6月LPR报价的变化
王丹篇
【广发宏观王丹】PPI触底带动企业利润增速修复及名义库存企稳
【广发宏观王丹】原材料行业、计算机电子行业引领PMI边际改善
陈嘉荔篇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9月通胀和初请失业金数据对其降息有何影响
【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特朗普和哈里斯的首场辩论
【广发宏观陈嘉荔】哈里斯交易vs特朗普交易
【广发宏观陈嘉荔】交易后半程:2024年中期海外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美国一季度GDP和通胀数据
【广发宏观】美联储或在明年上半年启动降息
【广发宏观】美国通胀回落有利于美联储结束紧缩
【广发宏观】美国就业数据降温缓和风险资产压力
【广发宏观】美国非农、PMI数据及其对宏观面的影响
【广发宏观】美国核心通胀继续小幅回落
文永恒篇
【广发宏观】数据要素化及其中长期影响
陈礼清篇
【广发宏观陈礼清】如何利用“估值宏观偏离度”指标观测市场位置
【广发宏观陈礼清】9月以来的宏观交易主线:大类资产配置月度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7月以来的宏观交易主线: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4月以来的宏观交易主线:大类资产配置月度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资产表现特征及背后线索:大类资产配置月度展望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