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真:心灵的召唤——林锡春与他的翰墨人生

文摘   2025-01-24 00:05   浙江  

心灵的召唤

——林锡春与他的翰墨人生

沈绍真

2024819日上午,一个盛大画展在温州市文化馆大厅隆重开幕。楼下楼上明亮的宽敞大厅里,陈列着一百五十幅人物山水画作,画展主题为“心灵召唤”。

宾客莅临,笑语盈盈,一位身姿挺拔、精神矍铄的男士忙碌地穿行于往来人群中,他便是画展主办者、被誉为红色画家的林锡春。

领导讲话、画家致辞、合影留念,宴请答谢,一切安排如仪……

林锡春是转业军人,说话充满激情,铿锵有力,习惯有力地挥动双臂,凭这精气神,没人会说他是75岁古稀老者。

“心灵召唤”已是他第三次个人画展了。此前2014年,他以“墨韵染林 乌牛耕春”为题,在市图书馆举办首次画展;2016年,在市美术馆举办的“纪念建党95周年与长征胜利 80 周年书画展”上,有他六十四幅作品,占展会四分之一。

他曾说,办画展很累很烦杂,搞一次体验一下也就够了。如今他年逾古稀,何以还接二连三办画展?

情之所钟,欲罢不能。林锡春是听从心灵的召唤!

他说,我很幸运,我是共和国同龄人,转业军人,光荣在党五十多年的党员。党旗国旗军旗,照耀成长,使他坚定信仰勇于进取,办画展就是要激扬中国红,赞颂民族魂,为时代高歌正能量!

画展“心灵召唤”的题材多为党和国家重大事件、时代人物、社会热点。如《红船,中华民族的旗迹》(500×190cm)《伟大的长征》(800×145 cm)《共和国旗帜下》(145×60cm)《红日暖怀》(380×145 cm)《温润绿州》(380×145 cm)等,作品尺幅宏大,浓墨重彩,自有一种磅礴气势时代精神。另有许多作品,反映祖国河山、民族团结、军旅生活、山水文化……

著名画家、中央美院教授、连环画报主编孟庆江观展后由衷赞叹,评价说:第一,在温州还没人能把人物画、山水画都画出这样的规模与水平;二,一个人的作品就把两个展厅全都布满,也是温州没有过的;三,每幅画作都有内涵有故事,思想深刻,富有艺术感染力;四,退休之后还能三次举办个人画展,这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著名律师童平宇先生退休后多年潜心书画艺术,造诣颇高。他为《心灵召唤——林锡春人物山水画集》作序评述:他的作品融国画、版画、油画为一炉,大气雄浑,苍茫开阔;将人物画、山水画和红色题材紧密结合,不拘谨于传统笔法和文人画窠臼,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一位书画界前辈写条幅 “大家风范”祝贺画展,落款“八十四叟胡中原谨题”。胡中原先生,学养深厚德高望重的书画家。

林锡春不是专业画师,也非科班出身,他是市司法局退休干部。业余而有如此艺术成就,其来有自,他的成功是有故事的。

瓯越赤子:党旗军旗国旗

林锡春是共和国同龄人,他很在意自己在国旗下出生成长的过往。他生于温州,自幼显露美术天赋。红旗下,艺术天赋获得呵护培养,小学时王灿芝老师将他的图画作业让同学描摹,幼小心灵有了憧憬;中学时胡福云老师教他画素描水彩国画,让他在学校墙上画油画,从而有了画家梦。少年时他就敢跳入瓯江搏击风浪,从东门码头横渡登上江心屿。他还据此创作国画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开庭信步”,后被选送国外参展。

林锡春很看重自己曾是军人,感念军旗下的锻炼成长。他1969年参军入伍,在部队积极向上敢挑重担,9个月后成为班长,一年后提为炮兵连指挥排长。部队给了他施展才华的天地,1975年为纪念241团命名"潍县团"四十周年,他创作4x1.8米的巨幅油画《攻克潍县》。12年军旅生涯磨练,铸就了他勇毅前行的坚强性格,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更幸运的是,他的美术天赋在部队获得专家指导。那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的年代,中央美院的彦涵、李琦、黄永玉、周令钊、刘勃舒、梁栋、钟涵等一流画家下放部队锻炼。大师们在部队开班培训美术人才,林锡春久仰其名,如今朝夕相处,亲聆指教,使他常有“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之叹。


李琦是延安出来的老画家,他画人物往往先盯着你观察半小时,然后进入画室“默写”创作。在军部创作培训时,他以代表作《主席走遍全国》为例,讲解创作中的立“核”传“神”,构图时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林锡春参加全军画展的国画 “我们在一边”(首长与战士打蓝球),就是在他指导下完成的。

周令钊是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画像作者。当年林锡春正是在他指导下,为师部宣传队绘制了京剧《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的布景。

黄永玉的作品接地气有灵性,富有个性又具时代精神。他会把拣到的枣树根做成别致烟斗,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精神,给人艺术灵感的启迪。

军旗之下,林锡春的美术思想、艺术境界迈上新台阶,创作进入新境界。他兼采百家之长,国画、版画、油画皆擅,许多作品参加全军美展并获奖,多次为地方杂志创作封面。


1982年,林锡春(2781师政治部干事)转业,分配到温州市司法局。承载着军人荣光,他爱岗敬业,勇于开拓,从普通科员、宣教处长到温州市司法局副局长(期间曾兼任市法学会副会长、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等职),向党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当时,制宣传在全国广泛开展,市司法局在市文化馆先后举办严打、禁毒、普法等三个大型展览。三大展览文案全都由他撰写,其牵涉面之广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在接手“温州司法报”后,他组稿、摄影、插图、排版、发行,既当司令又当兵。

五十年代学雷锋,六十年代焦裕禄,七十年代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那是激情燃烧的年代,红色精神一脉相承,林锡春忘我地投身工作,所在处室评为先进集体,分管工作取得优异业绩。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不辱军魂,永葆本色,他为此欣慰。

这期间引以为豪的,还有在公安局当刑警的弟弟林勇。在震惊温州的1984“十八家枪案”中,林勇冲锋陷阵抓捕罪犯,1996年又奉命赴福建追击逃犯,一举成为警界英雄。荣立一等功,获全国公安二级英雄模范,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们父母都是普通职工,一生勤劳节俭,养育六个子女。如今一众姐妹兄弟,家家美满幸福,他们都感恩父母,感恩时代。

2010年退休,林锡春来到了人生后半段面前。在职时常有美术创作冲动,终因公职在身无暇顾及;如今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今后是安享晚年悠然度日,还是重拾童趣投身艺术?以他的身份专长人脉,可有“发挥余热”的多种选择。但置身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林锡春听从心灵的召唤——用画笔歌唱祖国,激扬中国红,高歌正能量!

于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花甲之年,林锡春毅然转型,踏上艺术追梦之旅。多年学习实践,他已形成鲜明的创作思想:画者不能缺失精神坐标与精神笔墨;画者血液中应永远流淌中国红;艺术追求无止境,成功的作品应有核、有神、有境界,具大地情怀、大块文章、大家风范。

他祖籍永嘉乌牛,属牛,画斋取名乌牛园。

小小画室,长约四米宽三米,书籍画具堆积,略显杂乱。然而就在这狭小陋室里,《红船,中华民族的旗迹》《伟大的长征》《红日暖怀》《瓯越云蔚》等相继问世。此外,《天地良心》《大地恩泽》《楠溪秋韵》《瓯越云蔚》等展现壮丽河山瓯越山水;《恩重如山》《玉兰留香》缅怀父母的慈祥沧桑;还有《信仰》《战友图》《瑞安旗迹》《仰望老区》《生命礼赞》等精品佳作。

在此同时,他用小楷倾吐心曲,撰写六万多字的《乌牛园札记》,记录岁月、感恩、画语、耕耘、画缘、守望等,以此表达六十载人生心路历程。

大家风范:红船红军红日亭

林锡春笔下的作品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怀与艺术追求,面对“心灵召唤”画展,你会感到历史风云、时代大潮澎湃而来。

《红船,中华民族的旗迹》宽达5米高19,是一幅表现中华民族在党的旗帜下百年奋斗历程的巨幅国画。

他一直想创作这样一幅作品。但如何切入才能表现百年崛起的艰难卓绝与波澜壮阔?一日灵感闪现,扣住嘉兴南湖红船、百万雄师战船、神舟宇宙飞船,不就可以了吗!于是围绕这三条船,辅以五四运动、土地革命、南昌起义、井岗山、延安宝塔山、百万雄师过大江;还有毛朱周刘等第一代领袖形象,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雷锋、焦裕禄、钱三强、袁隆平等时代人物,及女排精神、攀登珠峰、抗洪抗疫英雄群像……举重若轻地再现了这段辉煌!

画作上部最是引人注目,这是一条长达5米、从左到右横贯画面如鲜血般流淌的红飘带。林锡春说,这红飘带便是此画主题之所在:红飘带就是民族魂、中国红,就是党的旗帜,是必须代代传承的红色血脉!

他四易其稿,历时八个月,才成就这幅别具匠心、气势磅礴的作品。

《伟大的长征》是另一幅重量级作品。画幅宽达8米、高14,画中200多个人物,有毛朱周、“延安四老”、邓颖超、贺子珍等红军人物;有湘江战役、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有枪林弹雨的战斗场面,还有火线入党、打草鞋吹笛子等细节的描写……

他先是花一个月查阅重温长征资料,之后是研究构图布局,如何全面准确生动地把长征精神表现出来;第三是思考怎样用传统山水画笔墨表现长征精神。

谋定而动,然后落笔。每个普通战士的姿势、表情都精心设计,更不用说对毛朱周、“延安四老”的刻划了。画面中毛朱周站立在队伍中间,他采用刘勃舒以草书画马的笔法表现他们腿部,从而产生惊涛骇浪中坚如磐石的视觉效果。

沉浸在创作中,他常会忘情地画到凌晨3点,有时夜里也会起身看一看,踏实了再躺下睡。期间因劳累过度他患了带状疱疹,发作时痛得呲牙咧嘴,这时他会想起长征精神来,先烈们枪林弹雨都过来了,我这点疼痛熬不过去?

人物与背景,整体与局部,一笔一笔,谋划、构思、创作,其中之艰辛难以言表。一次颜料滴到即将完成的画作上,修补一下也看不出来,但他觉得是对前辈精神的亵渎,于是又全部从头开始……

作画半年多,前后三稿,这才大功告成。七旬老夫,殚思竭虑,为追求作品的至善至美,有时人都累得要崩溃了,创作历程犹如经历长征。

温州红日亭名闻遐迩,《红日暖怀》是一幅双向感动的美术作品。

首先是林锡春被温州人的大爱精神感动了。50年如一日烧伏茶施热粥,大妈大嫂老哥的背后,是大爱温州的慈善情怀。大榕树下红日亭,每每路过看到这一幕,他就萌生创作冲动,要浓墨重彩、满腔热情地赞颂温州人的大爱襟怀。

心怀景仰,接连数日他凌晨3点就来到现场,在拂晓晨曦中观察红日亭人的辛劳。然后构思谋划,把施粥场景、代表人物、义工群像、荣获“浙江骄傲奖杯”等一一描绘再现出来……

红日亭已是温州精神坐标。他拿起画笔时常想,自己做两天三天能办得到,长年累月能做得到吗?感佩之下心有所动,大榕树下如何立“核”传“神”,山水笔墨如何传递时代精神,便都了然于胸了。

竭诚之作,自然打动人心。画作完成后送红日亭展示,看到自己入画,许多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孙兰香女士丈夫周学敏特地跑到展览馆,跟画中老伴拍照合影。他们的女儿提议收藏这幅画,作为子孙后代传家宝。

三尺乌牛园,一腔家国情,二百余幅作品。退休十几年间,春夏秋冬,心不旁骛,陋室耕耘,“心灵召唤”背后,是林锡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翰墨人生。

笔墨精神:信念情怀与担当

林锡春作品的魅力,首先是主题思想的力度与深度。

他说作品要有精神笔墨,也即正确的政治信念,情怀、责任和担当。联系明代画家石涛“笔墨当随时代” 的画论,他对习总书记的“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动心”(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有了更深理解。他当过炮兵,如果炮兵丢失坐标,就失去了炮位价值;作品失去精神坐标,如同没有灵魂,也就失去了艺术价值社会意义。

其二是艺术传承与创新。他用心研读历代书法、绘画名作,体察领会先贤的构图布局笔法墨韵;鉴赏石窟造像、青铜器、岩画漆画的艺术手法,从中汲取艺术营养,追求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追梦艺术理想,林锡春付出了后半生的一切。

他投入了全部积蓄。画国画要买宣纸买颜料,大幅国画耗费纸张颜料更多,画作装裱价格不菲,办画展自然也要花许多钱……只因情怀所在,他会毫不吝舍拿出手机扫码支付宝,他觉得相比于革命前辈牺牲生命,拿这点钱财算什么。

他付出了所有精力。相比于画画,办画展更辛苦更吃力。办画展需要多方面的沟通支持,他一退休老者四处奔走联系,难度与烦杂可想而知。在布置画展、筹划开幕式的日子里,大小事务可谓千头万绪,统揽全局之余还要留意细节,他整天忙里跑外,巴不得能有个三头六臂。所幸有老同事、老战友、老同学与家人的出手相助,使画展成功举办。

钱财与精力之外,林锡春甚至搭上了健康。看精气神,人们往往以为他身体很棒,其实也不尽然。经常熬夜干活到凌晨,他现在血糖血压都偏高……他说这没办法,要干成一件事,就必须要有付出、有牺牲嘛……

他说沉浸于主旋律创作,使他净化心灵,获得精神洗礼。他说一个男人要心思纯粹,认准目标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可为无聊杂事分心。为集中精力搞创作,他更自律了,无谓的饭局尽量少参加,烟也不抽了。合理安排时间,艺术与家务两不误,买菜烧菜接孩子做家务,答谢一直支持理解他的妻子。

林锡春的倾情付出,实现了体现“精神笔墨”的创作初衷。《心灵召唤》得到广泛好评,人品作品俱佳,温大教授张小燕女士写诗赞颂。

《乌牛惜春》—拜读林锡春先生《心灵召唤》(节选):

层林尽染/一犁一耕耘/一笔一河山。

俯首甘为孺子牛/老兵霸气冲霄汉/银毫泼尽东海水/铁臂涂透夕阳天……

心灵在召唤/笔端知冷暖/父母恩重/忠孝两全/红日婷婷暖人心/向阳葵园美婵娟/长征万里/红船百年/万水千山只等闲!

徐州的老战友张君堂也发来微信《献给敬爱的林锡春兄》(节选):瓯江水暖育伟男,滹沱河畔结良缘。红色基因作主题,精典故事铺画面。乌牛惜春争朝夕,俯首躬耕壮华年。

晚辈亲戚楠溪古月(网名)观《大地恩泽》有感,动情地撰文点赞(节选):

览此佳作,心生共鸣,感怀妻舅对自然之热爱,对生命之敬畏。故写此跋,愿后之览者,亦能有感于斯文,共赏大地之美,共怀感恩之心。

翰墨人生:留芳温州道德馆

这些年来林锡春在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广电集团、大中专学校等许多部门单位举办画展(并将《战友图》赠送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不辞辛劳到机关、大中专院校、社区做讲座谈心得,传递正能量,高歌主旋律。

20249月,林锡春应温医大之邀,前去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丹青祖国”红色画展。

画展在温医大国际交流中心进行,开幕式上他将《生命礼赞》赠送给温医大。画面是一片戈壁滩上倔强生长的胡杨树,一群骆驼在沙漠默默跋涉……林锡春说,骆驼和胡杨默默奉献,都有顽强不屈精神,与温医大“医者仁心”的育人理念相契合,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医学知识,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红与正能量,骆驼精神与胡杨品格,校党委领导致辞说:红色画家林锡春走进校园,是对辉煌党史的深情回顾,也为温医大校园增添一抹独特“中国红”。

青年教师余嫦嫦观展后说: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爱与责任诠释教育的责任与初心。学生皮瑞晗说,我印象最深的是《红船,中华民族的旗迹》。鲜红旗帜贯穿整幅画作,激励我们传承红色血脉,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025年元旦上午,温州市元旦升国旗仪式暨健身长跑活动在世纪广场举行;此时,杨府山公园温州道德馆内,正在举办《红日暖怀》捐赠仪式。

佳宾与少年儿童陆续进场,孙兰香与多位红日亭资深老员工也来到现场,道德馆内音乐回荡,春意融融。

九时许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播放电影《红日亭》,温州道德馆专职副馆长胡也芬女士致辞,向林锡春颁发收藏证书,林锡春致感谢辞,分享《红日暖怀》创作过程,少年儿童与林锡春、孙兰香问答互动……

主持人宣布仪式结束,人们纷纷上前与林锡春、孙兰香合影留念,场面热烈。人们面带幸福笑容,再次观赏悬挂在楼道墙上的《红日暖怀》原作……

激扬中国红,赞颂民族魂,高歌正能量,《红日暖怀》自此收藏展示于温州道德馆。

信念、情怀和担当精神,林锡春听从心灵的召唤,他的翰墨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图/受访者提供)

温州情
瓯越情怀 高端读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