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芦可替尼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治疗骨髓纤维化的药物,逐渐走进广大患者的视野。然而,随着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真实世界中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1]。让我们全面总结芦可替尼可能引发的主要不良反应,并针对这些不良反应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提升患者朋友们对芦可替尼的认识,保障其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
图源:摄图网
磷酸芦可替尼对激酶具有抑制作用,而部分激酶如酪氨酸激酶在正常造血功能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长期服用芦可替尼可能导致酪氨酸激酶活性被抑制,进而引发骨髓抑制。具体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症状,严重时甚至需要输血治疗[2]。有研究显示[3],芦可替尼治疗MF患者的3/4级贫血发生率为45.2%。MF患者接受芦可替尼治疗导致贫血,其平均血红蛋白(Hb)值在治疗第8~12周时显著下降,并且降至最低值,随后逐渐恢复,约在治疗第24周达到稳定水平。临床结果显示,芦可替尼治疗MF患者的3/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3%。同样高发于8-12周,并且无法自行恢复,需调整芦可替尼服药剂量。若其血小板计数小于25×10 9/L,则建议中断治疗,至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 9/L后方可继续治疗。芦可替尼治疗MF时,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低,多发生于治疗初4周,之后趋于稳定。若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无需调整芦可替尼剂量。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0.5×10 9/L,需暂时中断治疗,待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大于0.75×10 9/L则可恢复治疗。MF患者因血细胞减少停用芦可替尼后,约1周症状重现,程度近似治疗前,少数患者会出现停药综合征。停药综合征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在长期、反复用药后突然停止药物使用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芦可替尼停药综合征可引发呼吸窘迫、休克、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脾梗死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图源:摄图网
感染是芦可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芦可替尼具有免疫抑制作用,长期用药可能增加术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感染风险。可能会出现鼻咽炎、尿路感染、带状疱疹等症状。这些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长期接受芦可替尼治疗的患者可能继发非黑色素性皮肤癌及淋巴瘤等第二肿瘤。Ritchie等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芦可替尼治疗的女性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为6.897,远高于男性患者的0.438[4]。关节痛、滑膜炎等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也是芦可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除了上述不良反应外,芦可替尼还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等。这些不良反应虽然相对少见,但同样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图源:摄图网
面对芦可替尼的不良反应,通过科学的应对方式,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在使用芦可替尼期间,患者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建议患者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贫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采用红细胞输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或达那唑治疗。●血小板减少:根据血小板计数调整芦可替尼剂量,必要时暂停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密切观察中性粒细胞计数,当绝对计数低于0.5×109/L时,暂停治疗。●感染:进行预防性监控感染,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查,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的PCR检测。对于高危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注射相应抗体。●继发第二肿瘤:治疗前进行骨髓恶性前体B细胞克隆检测,对高风险患者慎重考虑是否接受芦可替尼治疗。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和全身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肿瘤[2]。患者在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患者还应了解药物的用药禁忌和注意事项,确保用药安全。为减少停药综合征的发生,建议在停药过程中逐渐减量,并可能需要加用泼尼松等药物进行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图源:摄图网
芦可替尼在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芦可替尼也不例外。因此,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科学处理,以确保用药安全。关于芦可替尼,您还有什么话想说,欢迎评论区“吐槽”。不吐不快,用真实的用药体验来推进药物的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叶浩婷,梅清华,刘秋琼,等.基于FAERS数据库的JAK抑制剂上市后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评价[J].今日药学,2023,33(12):933-938+960.
[2]严欣,徐泽锋,肖志坚. 芦可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不良反应及治疗失败对策研究[J].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9,42(5):429-434.DOI:10.3760/cma.j.issn.1673-419X.2019.05.011.
[3]Verstovsek S , Mesa RA , Gotlib J ,et al.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ruxolitinib for myelofibrosis[J]. N Engl J Med, 2012,366(9):799-807. DOI: 10.1056/NEJMoa1110557.
[4]Ritchie EK , Krichevsky S , Roboz GJ . et al. Incidence of infections and second cancers in philadelphia chromosome negative patients with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treated with ruxolitinib[J].Blood, 2017,130(1):2910.
大家在服用芦可替尼期间,遇到过哪些不良反应吗?是如何应对的?
欢迎热心病友评论区交流讨论,为其他病友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评论转发,有惊喜”活动正式开始啦,积极热心评论和转发的朋友们可能会收到“小惊喜一份”,助人就是助己!
评论转发越多,概率越大,快来动动手指,参与进来吧~
申请好友时请备注疾病类型
咨询和交流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