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是怎么读书的?

学术   财经   2024-11-03 14:00   上海  






































随着TikTok在全球的流行,其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的联合创始人张一鸣成为中国首富。根据胡润研究院对外发布的富豪榜,张一鸣现在的身价为493亿美元(3,500 亿元),比 2023年增加了43%。
BBC报道


作为中国首个80后首富,低调的张一鸣这两天“被头”了。

关于张,我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18年讨论的“逆人性”话题,这篇文章帮我吸引了一个重量级嘉宾关注,个人很高兴;另外一篇则是想今天回顾的,“张一鸣读书纪录”,因为我觉得这是大多数人更关心的事儿。

每次提到张,我想到的并不是“、“排名”这些关键词,而是类似于“人性”、“多巴胺”和“自律”这些概念....

张一鸣创造许多人认操控注意力的、激发人性负面的”商业产品。从头条到抖音到席卷全球的、正在美国大选中发光发热的TK。而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张自己的信息摄入极为自律,甚至因为被报道“自己不看短视频”而引发PR危机....

他“一手创造的短视频 vs 他本人的阅读,是一个很有趣的对比。

我认为:时代机遇造就财富上限,而自身的习惯则造就一个人的基础下限。满足人性创造财富,而逆人性则帮你产生创造财富的认知。

虽然我们不是张一鸣,但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以什么目的去读书、在阅读上的偏好是什么~ 

以下是原文,写与2021年;

周末,欢迎你跟我小小探索一下这位年轻首富早期的认知成长片段;




前几天发现了一处“考古遗址”:张一鸣的个人豆瓣。




很多人知道,像张一鸣这样风云人物的社交媒体是商业记者们的秘密花园,那里往往公开着大佬们青涩时代的思想印记。

比如之前王兴的饭否就经常被人扒出来点评;我也翻过“唐彬森”的早期微博,那些早期生活化的观点语言,的确给人很多了解真实个人侧面的机会。

不过据我观察,目前窥探豆瓣,来展现企业家思考的内容实在不太多,而我也十分好奇张一鸣的豆瓣能看到些什么。

tips:如果你结合张在今年520卸任字节CEO时的内部信看,会更有贯通感。






张一鸣的豆瓣其实有不少小细节,比如:

  • 张一鸣在豆瓣用的是真名,域名ID是“onebird”;
  • 2005年11.26加入豆瓣,那年他22岁,而豆瓣成立于05年3月6日;
  • 唯一相册名字是test,唯一关注的小站是“科学松鼠会”;
  • 一句话介绍是“寻找认真的人”。这句话是它2017年发布的,我想张一鸣应该一直相信豆瓣是能够帮助找到志同道合之人的“精神角落”吧,起码这里还没有被他清空。


当然了,既然在豆瓣,最有价值的还是看他的兴趣行为标记。

我想主要分享一下他的【阅读行为】

我发现这是个挺有趣的侧面 —— 一个“史上崛起速度最快互联网帝国的缔造者”,原来是这样摄入和自学的。


张一鸣在豆瓣读书标记了那些呢?


2008 —— 2020年期间,张一鸣共“标记读过”72本书,“标记在读”15本,“标记想读”270本。

2020年1月1日,他标记完最后一条想读 —— 《论语》,此后没有再更新过动态。

重要的背景信息是:你得知道这几百条标记行为超过90%都发生在2008-2011这4年间

这四年对应着他什么人生阶段呢?我查了一下,从08年起,这位从南开软件工程专业毕业仅仅3年的年轻人经历了:

  • 从酷讯(已带领40人的技术团队)
  • 到微软(希望感受大公司氛围)
  • 再到创业九九房(房产垂直搜索引擎)
  • 再到辞去CEO,于11年底筹备创立Bytedance的过程


我想,这些行为基本可以代表着:

“字节跳动”创立的前夜,张一鸣所进行的重要养分摄入。甚至塑造了他做战略、管理的认知体系基础。

着重看下张的已读:


我对照统计了一遍,按照种类分了7大类,绿色代表标记过2次

(根据标记的时间间隔和其他资料,我个人认为基本代表这些书他读过2次,而不是手误标记2次。有趣的是,标2次的不少是中英文版书籍,这或许和他一直希望把英文提上来有关。)


从这些已读内容中,我试图给他“贴一些标签”:


1.一个标签化的理性人

豆瓣标记时会有个“选标签”功能,一般来说,多数人都懒得打。但张一鸣给大多数的已读、在读、想读都打上了标签。

下面这张图是他所有的阅读行为标签:


我认为,打标签是一个极度理性的象征。

和我们口语说的那种片面概括式的“贴标签”不同,形成一定数据量的标签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事物,当然也包括认识自己。

我不知道张一鸣有没有通过这些标签认识自己,但反正我可以发现些许他的蛛丝马迹:
如果看张一鸣的全部标记(已读、在读、想读),心理学、科普,甚至哲学、数学物理等“理想探索型”的书目是占比非常高的。但如果只看已读,张实际上读了的、爱读的,是商管、技术这些相对实用、应用导向的书籍。其中,商管 > 技术 > 宏观 > 心理 > 小说 > 营销 > 其他。

这或许和他在当时工作中直接面临的问题是相关性的。

记忆形成的描述是不靠谱的,而积累的数据不会说谎。

现在,你我每个人都生活在bytedance旗下产品的标签系统中。


2.一个自学的组织管理者

从大类看,张一鸣阅读最多的是商业管理类,共22本,具体又可以分为“创业人物和公司” + “领导管理”。

虽然前者占了16本之多,但后者可能更加重要,因为更偏重直接解决管理问题方向。

(比如他读了两遍的《高效能人士》和《The 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

其实我们读人物/公司传记,一方面是看行业历史脉络,一方面就是看那个主角在当时当刻他是怎么决策的、他的内心状态。

结合张一鸣早期就有带团队的经验,我认为张是非常渴望组织管理知识的,08-11这四年间,他也实际通过阅读去提升这种能力。


例如他读的《The 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中译名《克服团队协作的五种障碍》,内容昭然若揭。11年他第二次读完,评论是:“以案例故事的方式讲述吐纳对如何建立互信和责任”。

而在09年阅读的《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此书大致讲述的内容是不止要强调团队协作,更需要发挥个人责任感。)他的评论是:"简单清楚的道理和例子 请记清楚认真做好。" 

我认为这些评论,多少能反映张一鸣早期对团队管理中难点的感受和思考。要知道那个时候他才大学毕业4-5年,但团队是超过40人规模的。

这些组织管理类阅读,让我相对清晰的看到一个技术专业出身的人,如何通过“阅读”成为进阶管理者的过程。我想,这些书也为他能掌管5W人的全球超大型协作组织、创造飞书等协作系统埋下伏笔;

果不其然,看到今年520张一鸣宣布卸任字节CEO的内部员工信中,他写道:

在毕业之后到字节成立之初,我自学了很多东西和思考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如何更有效的分发信息,如何把产品和技术结合,如何把公司当作一个产品来改进等。
张一鸣内部全员信


3.一个历史周期的预判者

那16本传记并不是吃素的。

结合这几年张所阅读的8本历史类书籍,可以合理推测他是一个爱历史尤其爱互联网商业历史的人。我想这些应该对他后来能准确预测中文互联网信息形态、分发技术方向有不少帮助。

“少数精英追求效率,实现自我认知,他们活在现实中。但大部分人是需要围绕一个东西转的。不管这些东西是宗教、小说、爱情还是今日头条,用户是需要一些沉迷的,我不认为打德州、喝红酒和看八卦、视频有多大区别。” 
《财经》对张一鸣的访谈


美团王兴的评价或许和这点有关。

王兴说,张一鸣看得很早,比绝大多数人都更早明白这是一个什么事情,这是一个多大的事情,这事情的关键是什么。而且他提前几年就反复地积累,而不是在做了之后才开始。


4.一个心理学爱好者

张一鸣在想读中标记了30本心理学书籍。他还把《别做正常的傻瓜》、《影响力》这两本书读了两遍。


此外,还可以从他常去的小组“INFJ的奇幻之旅”看见蛛丝马迹。

个人感觉,张一鸣对“如何影响人”是非常感兴趣的。




5.一个对技术有热情的专业人

张是软件工程专业毕业,但毕业了以后他依然在坚持阅读、复习其专业类图书。



而且,主要是教科书。

所以在我记录的15本“算法技术类”相关书籍里,有很多本书是他标记了“大学看过,现在打算再看看”的那种。

Angelist的创始人naval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如果你开始就用原著作为你的基础,那么你就有足够的世界观和理解力,你将不会怕任何书。

而这点张一鸣看来是非常有共鸣了。

在18年对话清华钱颖一的访谈中,他着重提及:

我一直觉得世界上的书,如果只能选择看少数书的话,两类书值得看,第一类是传记,第二类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人类知识最浓缩提炼的书。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看泛科普类的书,很多是泛兴趣阅读。如果以它的浓度而言,最提纲挈领的肯定是教科书。在学校,有老师督促完成教科书的学习还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张的豆瓣里记录的信息还有很多,但大多太过碎片化,不深究无法connect the dots,所以我也就止步于此。

这些发现已经让我个人觉得很有趣了。


我想,如果你按照时间线索拼接,或许能获得更多因果信息,比如:

#

2012年3月

创立字节 

#

2012年5月

张一鸣阅读管理相关书籍《A sense of urgency》,写下一句“延迟满足感不是一个自然状态”。后来,这句“延迟满足感”成为了张一鸣的超级标签。

#

2017年7月

读完《3G资本帝国》,要知道3G是以战略并购著称,他们最擅长并购公司完成激进的改造、重组使得合资公司股价重振。

#

2017年11月

字节宣布收购musical.ly 











财经的小晚16年对张一鸣有篇采访,在当时非常出名。其中问了一些关于他的读书习惯,内容是这样的:

《财经》:你的爱好是什么?

【张一鸣】:看书、看电影?我坦白,我没有特别强烈的爱好。我觉得很多爱好都来源于控制。如果你通过玩游戏来追求控制感,那你不如控制你自己。比如看书,看有难度的书,想有难度的问题,在商业追求上努力工作。如果你花时间去打真人3D实景游戏,为什么不拿这种「追求控制感」来创业呢?


《财经》:对你影响较大的书有什么?

【张一鸣】:《活法》、《少有人做的路》、《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基础生物学》对我影响比较大。我什么都看,只要我觉得对自己有帮助。还看了一些比如《世界应你而动》、《你从来没有努力过》。



《财经》:你看了好多鸡汤。

【张一鸣】:洁癖不会影响我的好奇心。

张回答的“看有难度的书”,这点在豆瓣里有强印证 —— 大量专业技术类、前沿学科的基础教材,就可以反映这点。

另外,记者对鸡汤或许有些什么误解。

至少从豆瓣记录来看,张所阅读的书,大部分还是非常非常实用导向的。可能是市场营销领域最著名的《定位》,他读了两遍,不知道是不是这本书对后来“今天XXXX,看今日头条”这一大型“洗脑”传播产生了贡献呢?

同时,张一鸣的确拥有好奇心,不同学科、不同题材和类型的书籍,甚至也读不少的小说。杂食在阅读这件事情上,不是什么坏事。

14年后,他的豆瓣记录基本进入了停滞状态,而字节则进入了光速发展阶段。

可以肯定的是,阅读,是这样一位年轻CEO个人成长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END.





参考与摘录来自:

张一鸣:今日头条不模拟人性,也不引导人性
2008-2012,张一鸣在豆瓣书影音为字节跳动埋下的5个彩蛋
字节跳向全球,张一鸣的7个第一次
张一鸣:做CEO要避免理性的自负
张一鸣卸任字节CEO内部全员信







怡叔的知识星球上线

欢迎谨慎考虑后关注:p







其他深度思考文章

怡叔策略研究:

Adidas30亿的教训:做品牌为何如此艰难?
「品牌故事的故事
聊聊「本土品牌策略公司」的经营逻辑
策略是什么?一位“新人”的分享
弄懂这张图,重新理解Branding
衡量品牌传播最完美的KPI是什么?


行业案例研究:

用「传播思维」做生意,为什么会死的很惨?
8000字分享丨独角兽Harrys教科书级别的成功launch
NIKE就是好广告,衣二三就是差广告?


个人成长:

客观与泡沫:我们所生活的两种世界

怡见:长期阅读就是最好的“因”

一切皆都有规律:你可以从这两个方向开始下手

你最近半年读了什么书?

Ray Dalio又分享了什么好东西?



百闻不如怡见
一条深见解,胜过千万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