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收藏的世界里,文字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元素。许多古玩上都会刻有或者印有文字,这些文字宛如一把神秘的钥匙,与古玩所处的年代、蕴含的历史文化以及其在市场上的价值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关系。
古玩上的文字,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从年代角度来看,不同时期的文字有着独特的风格,比如古代某个特定朝代的文字书写方式、字体特点等,这些都是研究古玩年代的重要线索。历史文化方面,文字可能是当时社会文化、宗教信仰、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交织的体现。一件刻有祭祀相关文字的古玩,可能会让我们窥探到那个时代的祭祀仪式和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而在市场价值上,有文字的古玩往往更受青睐,价格也常常比同类无文字的古玩高出许多。正是因为这种高价值,它们成为了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珍宝,人人都渴望在自己的收藏中增添这样一件蕴含丰富内涵的宝贝。
然而,物极必反,这种高价值的诱惑也引来了不法分子的觊觎。古玩市场中,逐渐充斥着大量带有文字的古玩,其中不乏鱼目混珠之作。如今的造假技术日新月异,很多“古玩”上的文字都是利用现代化电脑(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字体)工具制作而成的。对于那些对电脑字研究不足或者了解有限,同时又深深痴迷于这类藏品的收藏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一旦不小心陷入其中,就很容易上当受骗,损失惨重。
但是,如果不幸遭遇了这种情况,也不要惊慌失措。关键是要能够冷静分析,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和道理。这其实也可以成为一次宝贵的经验,一种别样的收获。就像在收藏的漫漫长路上遇到了一块绊脚石,但如果能从中吸取教训,就能避免未来更多的磕绊。然而,最可怕的是那些买错了东西,却依然固执己见的人。他们将这些印有电脑字体的假货当作国宝一般珍视,到处收藏和展示。这种行为不仅会让自己在收藏圈子里的口碑和信誉一落千丈,而且对于整个收藏事业而言,也是一种可悲的现象,是对收藏文化的亵渎。
现代电脑字体种类繁多,犹如繁星璀璨,数不胜数。但在古玩造假领域,经常被用到的字体类型不过寥寥几种,比如行楷、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在这里,我们选取“行楷”这一典型字体,深入探讨电脑字体的一些特点。之所以选择行楷,是因为在电脑字体中,它是最接近手写的字体,而其他几种字体,像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由于笔画变化相对较少,字体的形体过于僵硬和规范,所以在鉴别时相对容易区分。
电脑上的行楷字体,以华文行楷为例,它在假古玩上出现的频率极高。然而,这并不是哪位古人所写的字体,它背后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1977 年,上海字模厂邀请了上海众多知名书法家,邀请他们各自书写代表自己风格的行楷字样。在众多书法家中,任政先生的行楷脱颖而出,被厂方选中。之后,任政先生耗费了两年的时间,精心完成了近 7000 个通用印刷字表的行楷字模体。这些字模体后来作为书写标准模本进入了电脑汉字常用字库,从而广泛应用于电脑排版等领域。
任政先生的其他资料信息,可以通过百科等途径进行查询。我们之所以以任政先生的电脑行楷字作为重点讨论对象,是因为这个字体有着确凿的证据可以证实它并非古人所写。在古玩这个特殊的行业里,讲究的是证据确凿,即便你手握真理,如果没有有力的证据,也很难让人信服。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深入了解这种字体。
以任政先生的字体为模本的电脑华文行楷字,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我们几乎在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无处不在,无论是在街边的广告牌上,还是在一些印刷品中,都频繁出现。即便有些电脑字体在其基础上稍微做了一些改动,但依然无法改变任政行楷体的基本特征。
这些字比例协调得恰到好处,每一笔都交待得清楚到位,这是因为字模厂对于字体有着特殊的要求,他们需要的是一种非常规范、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字体。这种字体不能带有太明显的个人书写特征和个性,所以任政先生是专门为字模创作而进行书写的。在创作过程中,他极力去除个人书写特点,力求达到标准化。这些字几乎找不到明显的瑕疵,每一个都仿佛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完美无瑕。
但在实际的日常书写中,要做到这样的程度是极为困难的。毕竟,这是字模,每一个字都经过了任政先生反复的推敲,甚至是多次的书写和修改才最终定稿。两年时间完成 7000个字,平均每天才写十个字左右,如果只是普通的书写,对于有的书法家来说,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由此可见,任政先生对每个字的细节要求是多么的严格。
正是由于这种过于标准化的特点,在历代书法家中很难找到与他接近的字体。因为历代书法家都在追求带有个人独特书风的字体,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就连任政先生本人平时的书法作品,与他创作的字模相比,也有着不少区别。在现在的收藏市场上,仿制藏品数量众多,其中带有文字的藏品更是数不胜数,而且电脑字体在这些仿品中占了很大比例。
在古玩收藏中,了解古代器物上文字的呈现形式对于鉴别真伪至关重要。古代出现在器物上的文字一般有三种形式,只有深入了解这几种形式的特点,我们才能轻松地将它们与现代电脑字体区分开来。
第一种是手工雕刻字体。这种字体一般在瓷器、玉器、金器、木器等硬物上出现得比较多。能在这些器物上雕刻文字的物件,通常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文字基本上都是当朝书法家的手写体,然后通过工匠精心雕刻上去的。雕刻过程需要工匠极高的技艺,他们要在坚硬的材料上尽可能地还原书法家的笔触。
例如,我们可以看看上图中博物馆馆藏的几个刻字的瓷器字体。从这些古代瓷器上的刻字可以看出,手工雕刻的字体有着鲜明的特点。它们的大小并不统一,有的字大些,有的字小些;深浅也不一致,有的笔画刻得深,有的则较浅;边沿不整齐,没有那种机械的规整感;横竖排列也不齐整,间距更是不相等,随意性很强。而且字体的个人特征非常明显,即使在同篇里有相同的字,它们的大小和笔画也必然会有区别,这些特点完全符合手工书写的特征。
就拿大威德基金会藏北宋汝窑瓷器器身(乾隆时期后刻字)这一例子来说,它在乾隆刻字的瓷器里算是写得比较规范、排得相对整齐的代表之一了,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字的大小、高低排列等并不“规范”,有些笔画也不是那么完美。特别是有三组相同的字,它们的结构和笔画细节都有明显的差异。这些都是手写无法突破的瓶颈,但也正是手写书法精心经营布局的魅力所在。
而电脑字体则与手工雕刻字体有着天壤之别。电脑字体的字大小相等,每一个字型都近乎完美,基本没有瑕疵,边沿极其齐整,行列排列整齐划一,间距也相等。特别是当有两个或多个同样的字时,它们是完全相同的,用电脑手段对比可以完全重合。这都是电脑字以及电脑软件排字布局的特点,这种精确和规范是手工雕刻难以达到的。
我们之前详细介绍了任政先生的行楷电脑字体,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将其与这些手写体进行比较。虽然很多情况下它们不属于同一字体,但其中鉴别真伪的道理是相通的。因为在古玩市场中,有很多古玩上面使用了任政的电脑行楷体。
除了行楷字体,其它的电脑字体在“古玩”上也是随处可见。根据我们上文所分析的内容,结合下面的一些图片,大家要学以致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仔细观察。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就像我们看到的这些例子,不管是“董家制”还是“魏家制”,“靖康”还是“崇宁”,可以判断它们一定是同厂家同批制作的。这里顺便补充一点,电脑字可以随意变化它的长宽比例,还能随意调整位置,这也为造假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类似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大家以后在市场中要多多留意。
当我们观察这些古玩上的字体时,会发现手工书写雕刻字体并没有电脑字体那么清晰,力度也没有电脑刻字那么匀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电脑字体大多并不是人手工刻制的,而是利用现代电脑控制激光雕刻出来的。无论是在平面上还是弧面上,电脑技术都可以轻松应对,而且雕刻速度快得超出想象,十来秒钟就可以完成一片文字的雕刻。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电脑字体的多样性,建议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打开电脑,在电脑设计字库里面下载一些楷书、行书、隶书、魏碑、篆书等字体。你会发现电脑字体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每一种字体都有多种有所区别的变体。
比如拿隶书来说,就有华文隶书、汉仪隶书、方正隶书、金桥隶书、文鼎隶书、微软隶书等等。仅仅一个隶书就有这么多种电脑字体,其他的书体也是如此。这些电脑字体都非常规范,古玩市场上很多假货上的各种字体就是从这些字库里挑选出来的。无论电脑字体有多少种,它们和手写体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古代印刷字体和电脑字体的区别,这一点至关重要。很多收藏者之所以会在鉴别古玩真伪时执迷不悟,就是因为他们把那些现代电脑字体误认为是古代印刷字体。
我们已经对电脑字体的特点说了很多,接下来着重了解一下古代印刷字体。中国古代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早在晚唐五代时,雕版印刷就已经被用来印制儒家经典,这标志着古代印刷术开始在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到了宋仁宗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一直延续到清末,在晚清时期,西方机械印刷技术逐渐传入中国,传统印刷术才逐渐被取代。不过,在当时,依然沿用以前的字体,现代很多电脑字体那时还没有出现。而且在很多地方,由于条件限制,传统印刷技术还在继续使用,直到现代化印刷技术全面推广应用。
无论是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都离不开一道关键的工序——“刻版”和“刻字”。雕版印刷是整版刻字,活字印刷则是单个刻字,但本质上区别不大。古代印刷使用的字体起初也是楷体字,但和书法家手写楷书有很多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宋体字”。早期,这种字体并不叫宋体字,有的时期也被称为“方体字”和“仿宋体”。到了明代,才真正被称为“宋体字”。明代中后期,书籍市场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为了提高刻板效率,工匠们所刻的字体逐渐变得方硬起来。这样的字体下刀方便,速度快,而且字体硬朗美观,因此也被称为“硬体字”,而手写体则被称为“软体字”。
“宋体字”并不是书法家的手写字体,它是在印刷术发展过程中,刻版工匠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发展演变形成的。要刻版首先要写版,起初写版工匠写自己的书体,但会尽量写得工整,主要是为了方便刻工们刻版。因为行书、草书、篆书等变化多端,且大多是以曲线为主的字体,不太适合用来刻版,否则会严重影响刻版工匠的工作效率,所以在古代印刷品中,这些字体很少出现。随着印刷业的蓬勃发展,刻工们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为了提高刻版效率,工匠们在长期的刻版实践中,逐步发明了一种横细竖粗,笔画方硬,横笔末端有小三角的字体,这就是“宋体字”的形成过程。后来,宋体字又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在不同时期具备了不同的特点。
当然,各时期也有少数著作用其他字体或者作者用自己的字体刻版印著的,比如郑板桥就曾用过自己写的字刻版印书。但这些字体的特点明显和电脑字体有很大区别。在古代印刷中,绝大部分还是以宋体为主,很多书名等可能会用别的字体,但正文基本都用宋体,原因就是宋体字好刻版。
历代雕版刻字都带有写版和刻版人的一些习惯和风格特点,虽然很多印刷出来看起来也是非常工整的,但多多少少都有明显的人为特征。这些特征和那些大小、笔画以及排版极其规范化的电脑字体相比,区别是一目了然的。通过对这些古籍的印刷字体的观察,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它们和现在的电脑字体存在很大的区别。
通过以上对现代电脑字体和手写字体、古代印刷字体各自特点的详细分析和相互之间的比较,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真正明白和掌握这几种字体的本质区别与各自的特点。在古玩的收藏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把那些明显印有或刻有现代电脑字体的“古玩”当作宝贝收入囊中。这对于收藏者来说,是最不能接受的低级错误之一。一旦犯了这样的错误,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让自己在收藏的道路上越走越偏,陷入更深的泥潭。毕竟,电脑制作的假古玩数量实在惊人,如果不及时醒悟,后果不堪设想。希望每一位收藏者都能练就一双慧眼,在古玩的海洋中辨别真伪,守护收藏的真谛。